浅谈水生植物造景设计

[复制链接]
查看: 992|回复: 4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000
发表于 2020-5-31 16: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水生植物造景,概括说来就是在园林水体中种植美观、适生的水生植物,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和观赏特性,最终形成优美、稳定的水生景观系统的过程,是现代园林造景艺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水生植物不仅美化水体,对富营养化水体又起到净化作用,让人们真正享受到“碧波潋滟,如在画中游”的自然美景。所以,在人们日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代大环境下,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体景观营造以其贴近自然、迎合人们追求原生态的审美意识而受到大众亲睐。
   【关键词】水生植物;造景设计
  
   1.水生植物的含义及园林应用特点
  1.1水生植物的含义及分类
  我国幅员辽阔,大小水系众多,水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园林水生花卉特指生长于水体中、沼泽地、湿地上,观赏价值较高的花卉,包括一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在园林中,对水生植物的分类按其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可分为浮水花卉(根生长于泥土中,叶片漂浮于水面上)、挺水花卉(根生长于泥土中,茎叶挺出于水面之上)、沉水植物(观赏水草)、海生植物(红树林)以及沿岸耐湿的乔灌木等滨水植物。在水景设计中应用较多的有浮水花卉如睡莲、芡实、萍蓬、荇菜、菱等;挺水花卉如荷花、菖蒲、小香蒲、水葱、千屈菜、芦苇、燕子花等;滨水乔灌木如落羽杉、水杉、竹类、木芙蓉、水松等。而水生植物造景,即是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为材料,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合理地配置水体并营造景观,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姿态、色彩等自然美,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协调统一。
  1.2 水生植物的园林应用特点
  1.2.1 景观价值
  园林水体周围及水中植物造景的重要花卉,是花卉专类园―水景园的主要材料,常栽植于湖岸、各种水体中作为主景或配景。
  1.2.2 生态价值
  早在20世纪10年代,园林学家就注意到水生植物在净化水体方面的作用,并开始应用于园林以治理污水。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系统方面作用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
   2.水生植物的景观设计
  2.1 种植设计要求
  水生植物造景,以有自然水体或与附近的自然水体(湖、河)相沟通为好。流动的水体能使水质更新、减少藻类繁衍,“流水不腐”就是这个道理。按植物的生态习性设置深水、中水及浅水栽植区。通常深水区在中央,渐至岸边分别做中水、浅水和沼生、湿生植物区。无自然水体沟通的情况,可挖湖或造池,还可结合叠水、小溪、步石等丰富景观效果。考虑到一些水生植物不能露地越冬,多做盆栽处理。这种方便的栽植方法。不但可保持水质的于净,有利于对植物的控制,还便于替换植株,更新设计。各种水生植物原产地的生态环境不同,对水位要求也有很大差异,多数水生高等植物分布在100~150cm的水中,挺水及浮水植物常以30~100cm为适,而沼生、湿生植物种类只需20~30cm的浅水即可。所以可按水生植物对水深的不同要求,在水中安置高度不等的水泥墩,再将栽植盆放在墩上。
  在种植设计上,除按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选择适宜的深度栽植外,专类园的竖向设计也可有―定起伏,在配置上应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从平面上看,应留出l/2~1/3水面,水生植物不宜过密,否则会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透视线。为此,山下、桥下、临水亭榭附近,一般均不宜种植水生植物,即使种植,也常在水体中设池或设置金属网,以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对一些受到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水体,宜配植石菖蒲、水葱、凤眼莲等吸污净化水质的植物。
  2.2 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及对策
  2.2.1存在的问题
  在对水体景观营造的过程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只注重视觉效果的营造,忽略了水域生物之间的和谐共生;水景营造裙边装饰化,只是简单的沿着水系种植一条水生植物带,忽略了水生植物造景的多样性;水景营造的单一化,忽略了其他造景要素的应用;另外,个别地方政府官员大搞“形象工程”,一味的追求人工水系,不惜代价挖湖堆山,不仅劳民伤财,而且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群落,整个自然环境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2.2对策
  (1)水生植物密度合理化。水生植物只是水景的点缀,不宜过密布置,否则易喧宾夺主,既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视线,也会影响水体的流动多样生物的和谐共存。
  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应符合植物本身特性,种植面积以不超过水体总面积的50%为宜。栽植的植物应严格控制其蔓延,可设置隔离绿带,也可缸栽放入水中。种植形式要尽量灵活自然,或三五成从,或单株孤植,以做到疏密有致,变化自如,为方便日常管理,应考虑不同种类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在水下修筑大小不等、高低不定的定植池,防止各类植物互相混杂,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
  (2)注重水生植物多样性,防止裙边装饰化。由于观念问题,许多设计师在做水景设计时,往往只注重水景构筑物方面,水景的种植设计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在做竖向设计时,地形布局不合理造成种植区域的等距分布,使得水生植物的栽植形成“裙边装饰”的效果。
  做水景设计时,首先要做好竖向设计,水岸线要曲折多变,坡度陡缓结合,营造处水岸线和坡度的多样性、多变性,为水生植物的配置创造良好的地形条件。其次,充分利用水生植物“上岸”和地被植物““下水”的特性,采用种类、形态多样性的水生植物和木本水生植物,并按厚薄相间配置,适当留白(草坪和地被植物下水),以打破水际线。许多挺水植物都能上岸,如香蒲、鸢尾属水生植物、水葱等都能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旱地或土壤湿润处良好生长;部分地被植物亦能“下水”,可种植在常水位线附近,如八宝景天,金娃娃、垂盆草等植株局部浸水一两个月以上仍能正常生长发育。
  (3)造景要素灵活应用,因地制宜,创造特色化的水景效果。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在园林水景营造中,应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周边环境,选用适宜的水生植物,结合瀑布、叠水、喷泉以及游鱼、水鸟、家禽等动态景观,在园林水景中体现不同的文化特色。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从全园的布局上突出了“碧、红、香、凉”的意境美,即荷叶的碧,荷花的红,熏风的香,环境的凉。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又与西湖景区的自然特点和历史古迹紧密结合,大面积栽种西湖红莲和各色芙蓉,使夏日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观。从欣赏植物景观形态美到意境美是欣赏水平的升华,不但含意深遂,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4)遵从环境保护的原则,创造和谐环境。造园要以植物为主要材料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提倡自然景观的创造等。对水生植物景观的再认识,不能仅停留在“风景如画”上,应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去分析。要注重水生植物景观宏观的视觉效果、视觉的时空变化及生态效益。除了要满足人们游憩、观赏的需要外,还有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再现自然、净化与提高城市景观的环境质量等功能。
   3.结束语
  园林水景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是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具自然气息,更遵从自然的规律。追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是水景生态设计的最终目标。在高楼林立的钢架森林里,久居的人们更需要一份心灵的宁静,一种“坐看云起时”的淡定,一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释然。园林水景植物以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独特气质抚慰着一个个倦怠的灵魂,满足了人们渴望真实,回归自然的最本真欲望。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柳骅,夏宜平.中国园林-水生植物造景.2003,(03).
  [4]阳征助,魏喜凤.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浅谈水生植物造景设计.龙源期刊网.2009,(1).
  [5]陈祺,周永学.植物景观工程图解与施工.化学工业出版社.200 .
  [6]詹姆士・埃里森(英).姜怡,姜欣译.园林水景.大连理工出版社.2002.
  [7]日本土木学会编.孙逸增译.滨水景观设计.大连理工出版社.2002.
  [8]金儒霖.人造水景设计营造与观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 .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加强森林防火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科学施肥的养地效应与关键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5-31 16: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83

帖子

522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25
发表于 2022-3-12 23: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南开大学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12

帖子

526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69
发表于 2022-3-13 07: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作业答案在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77

帖子

551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16
发表于 2022-3-13 14: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体化电大平台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