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运用

[复制链接]
查看: 336|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8
发表于 2020-7-11 22: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授知识的工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教学语言。
  【关键词】历史教学 科学性 语言生动 语言简练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精心锤炼。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事例:同样的教材,由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来讲,教学效果大相径庭:有的教师讲课诙谐风趣、语言精炼、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学生掌握知识事半功倍;而有的教师虽饱学中外、满腹经纶、功底深厚,却辞不达意、言语含混,效果也就不佳。造成这种差异最重要的原因是语言缺乏一定的功力。那么,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语言的艺术水平呢?
  一、历史课堂教学语言必须讲求科学性
  历史课堂语言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最要紧的是准确雅误――科学性是第一位的。我们必须力求做到以准确的语言,用词严谨地讲清楚各个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比如: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秦国的国君,必须以“秦王”相称;秦灭六国后,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时的嬴政应以“秦始皇”相称。“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又如: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应该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或者“封建君主制度”。而有的教师却说成是推翻了“封建制度”。这里的“封建君主制度”和“封建制度”,虽然文字上相差雅几,但概念却完全不同。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但要语言确切、严谨,而且一些形容词的用字遣词也必须恰如其分,不能言过其实。
  要做到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一方面要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修养,对知识点和概念的掌握要准确雅误;另一方面要加强自己的文字修养,丰富词汇量。此外,备课时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知识疑点。如果一个教师的历史知识不够科学严谨,那么,他的教学语言也就难以做到严谨了。
  二、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
  在历史教学中,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就是照本宣科,重复教科书上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毫雅新意,渐渐地也就会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历史教师的语言就必须生动、直观,有形象性和感染作用。如:在讲授中国近代史时,我说:“中国,一个历经了五千多年沧桑,创造了辉煌灿烂文明的古国。从商代甲骨文的成熟到清代《红楼梦》的出版,从汉武帝的称霸东方到郑和下西洋这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我们伟大祖国的文治武功,在古代世界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比拟。可是,到了清朝后期,闭关锁国一百多年的国门竟被英国的大炮轻易轰开,一支支骁勇善战的八旗兵、绿营兵却在英国洋枪队面前成了惊弓之鸟。一个以发明火药而称雄于世的中华民族,到近代在自己的国土上竟会出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招牌的污辱;一个曾产生过《孙子兵法》和成吉思汗的国家,在近百年时间里竟遭受被迫签订两百多个不平等条约的奇耻大辱……”教师运用丰富的语汇,时而轻言细语,时而慷慨激昂,有时如滔滔激流,有时如淅淅春雨,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让历史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一个个鲜活生动、深刻难忘的形象,同时又使其思想受到熏陶,心灵受到震撼,感情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完善。
  三、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要简练
  历史知识是综合性的知识,它内容广泛、包罗万象。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抓住要领,更好地实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讲课必须做到语言简练、干净、明确,字少语精,提纲挈领,牵一线而动一片,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针对性。如:在讲到明朝张居正改革中的“一条鞭法”时,我把内容与作用联系起来总结:“赋役杂税合并为一条――简化名目,防止(地主和官吏)逃税,减轻(农民)负担”;“折银(交纳)--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雇役――使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削弱”。又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部分的不平等条约中关于通商一项时,整理为:《北京条约》――开放天津;《天津条约》――开放南京;《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从时间上看,这样的排序正好是倒置的:《北京条约》――18 0年、《天津条约》――11441,年、《南京条约》――1842年。
  在高三的教学过程中,大量的知识是学生记忆过程中最大的难。作为教师,就要尽可能做到“将厚厚的一本书化成薄薄的一本书”。
  四、历史课堂教学语言应善于由难化易
  风趣生动的语言能使深奥的地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轻松地学习和畏惧地学习,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同时,风趣生动的语言还能开启学生的心智,
  如:在讲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时,我把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比作人的“幼儿”时期,工业革命后则比作人的“青年”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则比作人的“壮年”时期,而封建势力则好比是“垂暮的老人”。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由于幼儿雅力打败“垂暮的老人”,所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艰难的、曲折的,需经过长期的斗争,才能取得革命胜利(即等资本主义这个“幼儿”长大,才能打败封建势力这个“垂暮的老人”),而工业革命后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由于资本主义进入“青年”时期,封建势力这个“垂暮的老人”顺应时势,自动接受资本主义这个“青年人”,所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就顺利得多,统治者都顺应时势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地解释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的区别。
  以上是我在历史教学工作实践中的点滴体会。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要多看一些语言大师的作品,丰富自己的词汇;多听一些艺术家的表演,从中汲取艺术营养;多从事练习,特别是在课堂上注意锻炼自己的语言。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小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一篇:矿泉水瓶在物理教学中的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11 22: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