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复制链接]
查看: 857|回复: 3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31
发表于 2020-5-31 05: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频率越来越高,重心下移。普通教师参与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增多,两岸高校相互招生及联合培养人才的梦想成为现实。但是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也存在许多问。两岸学历互认的阻力依旧很大,领导参访多,实质性合作少。交流与合作中大陆高校向台湾学习与gi进的单向性特征显著。应改变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促进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闽台
  高等教育学历互认功利主义
  中图分类号:G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11- 23X(2011)05-000 -05
  
  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确立了福建省作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赋予对台先行先试政策”。2011年2月公布的《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着力先行先试,创新闽台教育合作模式。继续扩大对台招生规模,积极推动闽台两地学生互换、学历学分互认。持续选派学生赴台学习。……开展台湾研究、台湾教育研究及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研究。”因此,研究闽台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特点
  
  为了了解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现状,“闽南文化的传承与海西社会发展”课题组对闽台部分高校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文中引用数据若未作特殊说明,均为调研中相应高校外事办提供的资料)。从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的结果看,改革开放以来闽台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频率越来越高,重心下移
  1919年元旦大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布,标志着关闭了30年的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大门重新开启,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也提上日程。
  随后的30多年里,尽管由于政治原因,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起起落落,但是总的趋势是交流日渐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特别是国民党重新执政,闽台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厦门大学仅2009年就接待台湾各界来访1500多人次,赴台交流的师生团组1 3团,485人次(师生各半),举办了10次两岸高水平学术会议,涉及经济学、文化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2009年4月至 月,黎明职业大学先后接待台湾万能科技大学、台湾致远管理学院、台湾大汉技术学院、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等4所台湾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参访,参加两岸学术会议2次。可见,两岸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已经十分频繁。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在频率增加的同时,重心出现了下移的趋势。原来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主要限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办学层次高、办学历史悠久的大学,但是近几年一些新建的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甚至新建的民办高职院校也与台湾高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黎明大学、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泉州纺织服装学院等都与台湾高校建立起合作关系。
  2,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形式日趋多样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初期,交流的形式单一,几乎只有高校领导相互参访。随着两岸关系的正常化,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形式越来越多。
  (1)闽台高校相互招生的工作积极推进
  相互招生是区域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提高高校的开放性和综合竞争力,增加学生高等教育的选择机会,扩大学生视野的重要手段。
  福建省高校走在全国对台招生高校的前列。泉州的华侨大学早在1985年就开始对台招生,成为大陆最早对台招生的高校之一。随着两岸关系的正常化,特别是200 年和2001年中国政府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单方面宣布承认台湾高校学历,并欢迎台湾高校在大陆招生后,福建省更加重视闽台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2008年福建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的意见》,并提出“全面扩大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台湾学生的范围,增加各院校招收台湾学生的学科和专业。”截至2010年底,福建省已有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集美大学等8所大学面向台湾地区招生,招生的层次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
  据统计,截至2008年10月,福建省高校累计向台湾招生31 1人。目前在闽学习的台生有80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1人,硕士研究生54人,本科生 0 人,预科生24人,成人大专生24人。厦门大学外事办提供的数据显示,仅2003年至2009年,厦门大学共招收台湾学生 42人,其中博士生142人,硕士生58人,本科生398人,预科生44人。目前厦门大学在读台湾学生393人,分布在全校24个学院,50多个专业,是"985"高校中台湾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
  与此同时,台湾方面也积极推进面向大陆招生的工作。2008年12月台湾教育部门表示,将开放大陆生赴台求学,承认大陆学历,最快2009年开始实施。2009年9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宣布,拟先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读技术职业教育。2011年台湾高等学校首次向大陆招生,福建省进入了台湾高校首批指定招生的大陆省份名单。据海峡都市报报道,2011年台湾有134所院校面向福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 省市招收2 141名学生。这是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闽台高等教育相互招生从理论方案进入实践操作阶段。
  (2)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梦想转变为现实
  虽然两岸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问题讨论已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长期停留在方案讨论的层面,没有能够付诸实践。
  进入21世纪后,两岸政府和高等学校顺应时代的要求,对学生的互访和流动限制减少。在此背景下,福建省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分段培养人才的改革。2009年4月,福建省教育厅制定的《关于实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通知》对分段对接培养人才的形式和项目要求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根据两岸现行的教育法规政策,重点支持高等学校采取分段对接的方式(本科采取‘3+1’方式,高职采取‘2+1’方式),选派学生至台湾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两岸高校联合培养高质量人才。截止到2011年4月底,福建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共有21所院校142个专业获批,2011年此项目的招生规模达 000人。
  (3)闽台高校教师参与交流的机会明显增多
  原来闽台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主要是高校领导的参访,普通教师参与机会很少。但是近几年随着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常态化、制度化,普通教师参与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明显增多。
  首先,教师的互相聘用机会增多。目前福建许多高校都聘请了台湾籍教师,例如,厦门大学2010年聘请了2位台湾籍的教师为编制内教师。除            了本科院校外,不少高职院校也积极聘请台湾教师从事合作研究或教学。例如,黎明职业大学聘请多名台湾专家共同建立闽台高职教育研究中心,联合攻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难题。不过,台湾高校聘请福建高校教师的情况仍很少见。
  其次,两岸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短期研习或讲学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例如,厦门大学仅2009年就举办高层次的两岸学术会议10次,参加会议的台湾学者多达数百人。2009年至2010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甘露泽教授、台湾大学苏彩足教授、台湾中原大学章明教授等众多学者应邀来华侨大学讲学,学科涉及管理学、文学、政治学、工学等。与此同时,大陆教师赴台从事学术活动的人数迅速增加。2010年5月华侨大学派出一批管理干部赴台湾接受培训。2009年4月黎明职业大学派出了3名骨干教师,分别到台湾建国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短期研修交流。
  (4)“校-校-企”合作逐渐成为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式
  “校-校-企”合作指两岸高校和企业三方的合作,学生部分时间在大陆高校学习,部分时间在台湾高校学习,还有一部分时间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近年来这种模式逐渐受到闽台高等学校的推崇,成为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例如,黎明职业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朝阳科技大学及泉州市五建公司合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及泉州汇成针织有限公司、福建鑫能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行“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黎明职业大学学习,半年在台湾的高校学习,另半年在合作企业顶岗实训。
  这种合作模式无论是对台湾高校还是福建高校,抑或是合作的企业,都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对台湾高校而言,台湾高等学校数量众多,而适龄人口不断下降,高等教育资源盈余甚至闲置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使台湾优质、闲置的高等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福建高校,尤其是一些新建的地方高校而言,通过引进台湾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对企业而言,通过与两岸高等教育的合作,可以得到高校的技术和智力的支持,加快企业的技术更新和产品研发。因此,校-校-企合作是一种多赢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会影响到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进程。
  1,学历互认依旧阻力重重
  改革开放以后,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不断增多,解决两岸高等教育学历互认问题势在必行。200 年中国大陆单方面承认了台湾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高等学校的学历,但是台湾只采认41所大陆高校学历,其他高校的学历依旧未能得到台湾的承认。
  尽管国民党重新执政以后,台湾出现了种种有利于推进学历互认的因素,例如,台湾政府放宽大陆学生赴台研习的期限,台湾高校在大陆取消教育的诸多限制,并开始向大陆招生。但是“台独”势力依旧存在,教育交流政治化的思想并没有完全消除,“台独”势力依旧会想尽一切办法阻碍两岸高等教育学历的互认。目前台湾只采认大陆41所高校的学历,福建省只有厦门大学一所高校在被采认之列。如果学历互认问题不能取得更大的进展,必然影响到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进程。
  2,高校领导参访多,实质性合作少
  近年来福建省大部分高校与台湾高等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从交流与合作的形式看,领导参访是最主要的形式。从各高校的校园新闻网中可以看到,闽台高校领导参访的频率很高,但是许多高校领导在接触与交流后只达成一个合作的意向,而没有具体的合作领域和合作内容,更没有具体的合作措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两岸高等学校的领导都意识到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都希望加强合作。但是由于政治和制度的原因,涉及招生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受到的限制很多,有关课程开发和管理方面的合作也有诸多困难,因而大多停留在相互接触与了解的层面。
  3,过分强调向台湾学习,单向性特征显著
  交流与合作应该是双向的,双方都应能从对方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同时又能向对方传播自己的理念和特色。只有这样,交流才具有平等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然而,当前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单向性特征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福建高校积极向台湾引进教师、课程和管理模式,但鲜见对台湾高校输出大陆高校的办学特色与课程体系等。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台湾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尤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是福建高校引进多、输出少的客观原因。而交流中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则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观原因。台湾高校参与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最大动因是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源问题和闲置的高等教育资源的再利用问题,功利主义色彩非常浓厚。而大陆高校尤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不断受到质疑,因而希望通过加强与台湾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来提高声誉,吸引生源,其功利主义倾向也非常明显。正是由于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使得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单向性特征明显。
  4,闽南文化只是起到一个文化背景的作用,并未成为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内容
  虽然闽南文化是闽台主要区域文化,但是它在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中也仅仅是提供一个宏观的文化背景而已,并没有成为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目前两岸已经建立起联合培养人才的学科和专业仅限于电子、建筑、物流、生物等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学科和专业。
  尽管在闽台交流与合作中也有闽南文化的内容,但是起核心作用的却不是高等学校。例如,泉州有南音工作者去台湾宣传南音艺术,但不是高校的工作者。2008年由台盟中央主办、台盟福建省委承办的“台南大学生乡土文化研习营”开展了以传播闽南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交流与合作。来自台湾台南大学和致远管理学院的38名学生来福建研习闽南文化,如听有关闽南文化的讲座,欣赏闽南茶艺表演。但是在这些活动中高校只是一个参与者,其作用并不明显。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两岸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考虑的是与区域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对接,而较少考虑与当地特色文化的融合。尽管在闽南地区的高校,如厦门大学、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都有一批学者研究闽南文化,厦门大学还设有专门的台湾研究机构,但基本属于学术研究和政策咨询的范畴。目前除了泉州师范学院开设了南音专业外,几乎没有高校开设以闽南文化为核心的专业。这就意味着两岸高校中还缺少承载闽南文化的学术实体,在交流中闽南文化难以成为交流与合作的核心内容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加强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对策
  
  针对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笔            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促进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1,改变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注意塑造和传播自身特色
  在交流与合作的起步阶段,由于两岸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水平不同,引进和借鉴台湾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交流与合作中不应满足于引进和借鉴,而应苦练内功,铸造自己的特色。
  在合作中,大陆高校应该不断反省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些学科专业与台湾高校合作,我们需要在合作中从台湾高校获得哪些支持和帮助,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能够给台湾的高校带去什么东西。
  在不断的自我检讨中,才能发现我们的优势和差距所在,也才能明确我们与台湾高等学校交流与合作的目标。由于福建高校大多属于地方高校,其学科和专业优势不是非常突出。在这种背景下,更应该提炼我们的特色,铸造自己的品牌学科和专业,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台湾输出,从而实现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双向性。
  2,设立闽南文化大学和闽南文化类专业
  由于缺少承载闽南文化的学术实体,闽南文化在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只是起到一个宏观文化背景的作用,很少能成为交流与合作的内容。要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设立闽南文化大学和闽南文化类专业。这不仅有强烈的现实需要,而且也符合当前我国的政策形势。
  2001年 月9日,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验区包括福建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仅需要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努力,也急需高等学校的积极参与。建议在厦漳泉地区设立闽南文化大学,创建闽南文化类的专业,面向台湾实行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学生部分时间在大陆学习,专门学习闽南文化,部分时间赴台湾学习,并深入考察台湾的闽南文化,以促进两岸闽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这样,闽南文化大学和闽南文化类专业成为承载闽南文化的实体,有利于提高闽南文化在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创建闽南文化大学的意义深远,它不仅有利于保护、传承闽南文化遗产,促进闽南文化的繁荣,还可以促进闽台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促进祖国统一。
  
  参考文献
  [1]未名,黎明职业大学和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与台湾高校的交流合作[EB/0L],[2009-08-09]http:∥www,fjedu,gov,Cn,
  [2]侯丽军,许雪毅,福建将全力打造两岸人才就学就业先行先试平台[EB/OL],[2009-09-21],http:∥www,xinhuanet,com,
  [3]李奇,两岸高等教育学历互认的进程、机遇与挑战[J]台湾研究,2009(5):13-18
  [4]未名,台湾可招收大陆生,2009年8月可去台湾读书[EB/OL][2008-12-13],http://www,fjedu.gov,cn/html/index,html
  [5]未名,台湾拟先期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读技术职业教育[EB/OL],[2009-09-13]http:∥"www,fjedu,gov cn/html/index,ht-ml,
  [ ]未名,凭高考成绩闽京沪粤苏浙应届生可申请赴台读大学[N]海峡都市报,2011-04-03(1)
  [1]龙敏,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今年计划招 000人[EB/OL],[2011-04-30]http:∥learning,sohu,com/20110430/30  98938shtml
  [8]林静,厦大三尺讲台迎来两名台生执教[N],福建日报,2010-09-18(2)
  [9][10][11]未名,深化闽台合作――黎明职业大学对台交流与合作渐入佳境[N],泉州晚报,2010-0 -2 (5)
  [12]未名,台湾承认北大等41所大陆高校学历附高校名单[N]人民日报,2010-08-20(12)
  [13]未名,台湾38名大学生来福建研习乡土文化[EB/OL],[2008-08-01],http:∥www fjedu gov cn/html/index,html,
  [14]未名,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成闽台民众“精神家园”[EB/OL],[2010-08-29],http:∥www,dayoo,com/roll/201008/29/10000301 103398591,htm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翻译教学中的翻译能力培养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下一篇:学校体育运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5-31 0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77

帖子

356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66
发表于 2022-3-14 11: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财经大学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95

帖子

524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43
发表于 2022-3-14 14: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