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东北秧歌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形式,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它既保留了东北地区满族民间舞蹈的精华,又和汉族民间舞蹈充分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反映了东北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
【关键词】:东北秧歌;艺术特征
一、丰富的表演形式
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丰富,可以分为地秧歌、寸跷秧歌和高跷秧歌。不同形式的秧歌表演,也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感受,大大丰富了东北秧歌的艺术魅力。首先是地秧歌,就是我们常见的在地面上表演的秧歌形式,属于一种比较宽松的表演形式,男女老少皆宜。舞蹈者左手拿手绢,右手拿扇子,腰间系着大彩绸,以十字步为主,再配合腰、肩、腿等部位的律动,共同构成了东北秧歌最基本的动作。因为表演条件和表演环境的宽泛性,地秧歌流传的最广,参与的人数也最多,扭起来也要比村秧歌和高跷秧歌更为狂放一些。
其次是寸跷秧歌,“寸”是与高跷秧歌比较来说的,所以又叫矮跷秧歌。这种秧歌在表演者脚下,要加上一对五寸高的木质小脚,也有了几百年的流行历史。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在寸跷上制作出一双“假脚”,跟长长的裙子相配合,给人以逼真的感觉,不仔细看的话,还会误以为这是表演者的真实身高和真脚。看着这双假脚的扭动,给人以忍俊不禁的效果。这种秧歌在表演时常常用东北地区的民间小调作为伴奏,表现很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如《白蛇传》、《西游记》等。
最后是高跷秧歌。这是一种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来表演的一种秧歌形式,因为秧歌表演时往往是人山人海,距离远的观众往往看不到表演者,有了高跷秧歌,就可以不用受到舞台的约束,随意在任何场合表演,最大程度的满足观众的欣赏需要。高跷秧歌是需要很强的技巧性的,很多演员都是经过了多年的训练,才能掌握好。在表演中,演员都会穿上一条加长的裤子,以掩饰住木质的高跷部分,从这一点来看,高跷秧歌,也是最能代表东北秧歌艺术特征的一种秧歌形式了。
二、独特的舞蹈服饰和道具
服饰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成为了一个文化形式的载体,代表了这个地区和民族的风格和风情。舞蹈服饰和道具,无疑是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秧歌中的舞蹈服饰和道具,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风格,在满足了舞蹈表演的需求之外,也为舞蹈表演增添了不可或缺的艺术氛围和情景氛围。首先是东北秧歌中的服饰。其最大的特点是样式简洁,色彩艳丽。除了领队的人要要戴头肩和斗篷之外,其它人都是统一的搭配。女装中,都是镶着花边的夹袄,下装都是多褶的长裙。较为突出的是女演员的头饰,多是又珠帘编成的凤冠,戴在头顶上,扭起秧歌来,头饰上的饰品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显得华贵大气;男装多是统一的镶边夹袄和镶边长裤,为了方便与表演,长裤的裤腿处往往都用细绳扎住,显得精神利落。在高跷秧歌中,女性和裙子和男性的裤子都是经过加长的,以把高跷的木质部分掩盖起来,给人以一种修长的美感特征。在一些重大节日中,男女演员还经常经自己的两腮涂红,以增强节日的欢快气氛和表演气氛。
东北秧歌中最突出的道具有三种,分别是手绢、彩绸和扇子。手绢是多边形的,在手绢的中央往往有一条不明显的细铁丝将其加固,以方便演员用手指转动扇子;彩绸多是艳丽的单色,如大红色、艳绿色等;扇子多为折扇,一般都不打开,多在舞蹈结束后的最后一个动作中才打开,颜色也是艳色为主。右手拿扇,左手拿手绢,腰间系着彩绸,就构成了东北秧歌中最传统的表演方式。可以说,东北地区的地域气候、自然环境和满足舞蹈与汉族舞蹈的融合,共同构成了东北秧歌在舞蹈服饰和道具上的特征,使其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
三、特色鲜明的律动特征
东北秧歌有着特色鲜明的律动特征,直接反映出了东北人民豪爽、热情、泼辣的个性。动作既哏又俏,既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哏,哏中有俏,刚柔结合。在韵律方面,最能表现这种艺术特征的当属东北秧歌中的主要步法――踢步。踢步的节奏感很强,单一的踢步在一个节拍里有三种不同的变化,出脚的时候动作快而有力,收脚的时候要沉稳扎实,这一快一慢,加上摆身和扭身的动律,就构成了东北秧歌中的既哏又俏,既稳又浪。体态和手巾花集合在一体的动作结合就是扭法,它是塑造人物和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东北秧歌的扭法,如单臂花、交替花、双臂花、盖分花等,都是手巾花双臂舞动与步法相结合的动作结合,构成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手巾花、踢步、鼓的动作是东北秧歌的扭法最主要突出的艺术特征。手巾花多以手绢为主要道具进行表演,各种手巾花都是靠腕子的力量来舞动手绢,表达着不同的感情;踢步是秧歌具有代表性的步法,其中前、后踢步能很好地表达女性的哏、浪、俊、俏的美,而抬踢步和蹲后踢步则表现了男性的矫健、活泼、热情的个性;鼓的动作是在打击乐的节奏变化中完成的各种动作,它包括叫鼓、鼓的连接动作和鼓相三部分。
四、与时俱进的传承和发展
东北秧歌生于黑土地,长于黑土地,来自于黑土地上的人民,这个民间艺术瑰宝,深深的扎根于东北人民的心中。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从事创作、表演、教学等一些列的与东北秧歌这门艺术有关的人们,都认识到了传承和保护这门艺术的重要意义。首先是东北秧歌和现代的传播媒体相结合,如电视、电影、网络等等,以此来获得更大的传播空间。东北秧歌主动的融入到电视、小品、网络等媒体中,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东北地区的各级政府,还大力开展一些东北秧歌大赛,给东北秧歌搭建一个宣传和推广的平台。给了从事东北秧歌艺术的人以很大的鼓舞。举办这种大赛,不是为了推出几个新人,让观众欣赏几段秧歌,而是向民众传达出一个信息,政府部分是十分重视东北秧歌的传承与发展的。支持和鼓励有更多的人投身到东北秧歌的保护和发展的工作中来。最后,东北秧歌还在努力的做到与时俱进,从事东北秧歌艺术的人们深知,继承不是目的,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让东北秧歌为表现今天的新生活而服务。近年来,很多专业和业务的舞蹈工作者,都创作出了大量反映新生活的秧歌作品,经过反复的研究,通过实践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东北秧歌最美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今天的东北秧歌,生活气息更加浓郁、艺术特征更加鲜明,精神面貌更加蓬勃,让我们看到了东北秧歌不断发展的源源动力。
综上所述,东北秧歌的产生和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有着直接影响的。受到一些历史条件的限制,东北民歌中也存有一些糟粕。今天,我们应当用一种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东北秧歌。首先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一些封建的、落后的内容,要予以坚决的取缔。同时在不失其风格和魅力的前提下,为其注入新的发展活力。这是一种健康的、朴实的,包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的艺术,我们今天对其艺术特征进行归纳,就是为了这门舞蹈艺术能够发展的更好,如今在表演形式上有了新的发展,动作和伴奏音乐也有显著的变化,已经从民间走向了舞台。本文通过对东北秧歌的过去及其现在风格上的演变分析,来探索其今后的发展,并呼吁有关部门对其引起重视,使其能够向着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显峰.论东北大秧歌的繁荣与发展[J].沈阳教育学
院学报,200 . ,8(2).
[2]王桂欣,溢洋.东北秧歌的沿革和社会控制管窥[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9,1 (3).
[3]刘金昌,熊琨.探索东北秧歌的渊源及其演变[J].温
州大学学报,2003. ,(2).
[4]朴刚,陈立华.东北少数民族传统现状及其发展思路
研究[J].体育科学,200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如何学习陕北民歌下一篇:浅谈钢笔画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