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中国的舞剧发展上,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建国后,第二次高潮是1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三次高潮从建国40周年的庆祝活动开始。舞剧艺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思想性和艺术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艺术质量也有了明显的突破。舞剧的主要特征,是运用人体的动作作为表现的手段,同时辅助以音乐、节奏、演员的表情、舞台构图等艺术要素,以此来塑造、表现语言文字以及其他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段都难以传达、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的、深层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丝路花雨;综合性;舞剧音乐;塑造
一、中国舞剧
《诗经•大序》说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丰富的歌舞传统及歌舞音乐文化,并通过民间艺人一辈辈的传承、保留下来。中国舞剧的发展,可以认为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建国后,政府连续举办了“红五月舞蹈大汇演”(1951)和“第一届全国民间舞蹈汇演”(1958),成为这一时期舞蹈音乐创作的大检阅。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各地又创排了一批舞剧作品,如有革命历史题材的《小刀会》,也有神话传说题材的《鱼美人》等,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曲家如商易、吴祖强、杜鸣心等等,在19 4年上演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曲: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19 年上演了又一舞剧《白毛女》(作曲:瞿维、严金萱、陈本洪等),这两部作品堪称经典。在文革期间,《红色娘子军》及《白毛女》被列为八大样板戏而被进行推演,其他的舞剧作品则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因此,中国舞剧音乐的创作陷入了一个低潮期。今天回头来看,八大样板戏也确属经典,但久看必会产生审美疲劳,更何况是全国几亿人民同看这八部样板戏。第二次高潮是1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庆祝建国30周年的献礼演出中,《丝路花雨》脱颖而出,“是一部极富创新精神的作品,是舞蹈创作‘解放思想’的产物”。①对我国舞剧艺术以后的发展繁荣起到了有益地促进作用,同时“为丰富和发展中国民族舞剧开创了一条新路”。②称其为“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为此,国庆办专门为《丝路花雨》剧目召开了首都文艺界座谈会,与会者称“《丝路花雨》为中国舞剧开辟了新路”。文艺界老前辈称赞《丝》剧“演出很成功”,(茅盾)“你们为中华民族争了光”,(曹禺)“思想解放、敞怀畅想,为中国舞剧题材开辟了新途径”,(吴晓邦)“艺术贵在创新。《丝路花雨》在开拓舞剧新天地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袁雪芬)在中国文艺界刮起一股强劲的敦煌艺术旋风,继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轰动国内外,被誉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碑。
80年代以后,从建国40周年的庆祝活动开始,就步入了中国舞剧的第三次高潮。在此期间,中国的舞剧艺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选题题材更加广泛,剧目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以文学名著改编的舞剧出现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如《红楼梦》《长恨歌》《祝福》《雷雨》等。因为剧本改编自这些文学名著,因此中国舞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艺术质量也有了明显的突破。同时,《丝路花雨》对舞剧创作的影响也渐显出来,带动了挖掘中国古典乐舞艺术的潮流,出现了一大批着意再现中国古代乐舞的歌舞作品,如1982年陕西歌舞团的《仿唐乐舞》《长安乐舞》,1983年湖北歌舞团的《编钟乐舞》,1984年新疆歌舞团的《乐舞龟兹情》等,大量的、高品质的舞剧不断上演,使得我国的舞剧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在此不能不说《丝路花雨》的成功是此次兴旺的一个契机。
“根据中国音乐家协会资料室编辑的《建国以来(1949―1985)创作上演的中国歌剧、舞剧部分剧目》的统计,1949―19 年十七年间上演过的新舞剧共计23部,而在1918―1985年的八年间,上演的新舞剧(包括仿古乐舞)即有59部之多”。③根据这一权威部门的统计就可以看到,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中国文艺界是多么地渴望创作,他们创作的激情被调动,创作的灵感被激发。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激情和灵感地勃发,中国舞剧创作爆发出了惊人的发展速度。
二、舞剧音乐
舞剧是舞蹈、音乐、舞台美术等等相结合的产物,是视觉与听觉相融合的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舞剧既然是视觉与听觉相融合的艺术,音乐的功能就可以得到完美的体现,因为舞蹈当中的动作节奏通常是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作为基础的,“舞蹈的重要因素就是律动,编导不能创造律动,他只是通过动作来反映律动……但是,组织大规模的律动是个持续的过程,这是一种音乐思想的功能”。④因此,在舞剧的创作中,音乐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位置。“舞蹈和音乐不能分离,就决不能认为音乐只是舞蹈艺术的从属部分。”⑤而不能像一些偏重于舞蹈创作的舞蹈家那样,认为音乐只是舞蹈作品的附属部分,只能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伴奏的作用,而不能够给舞蹈者、给观众带来思维空间上的形象感受。作为一种需要借助于通过视觉及听觉来表达剧情、内容的戏剧品种,舞剧的音乐应当是节奏相当清晰的,那就是节拍稳定,音乐的律动明显,使得舞蹈者能够轻松地来按照节奏完成舞蹈动作的表现。音乐如何能够和舞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是以节奏来予以沟通连接的,节奏是音乐与舞蹈结合的纽带。音乐的作用之一就是来诠释舞蹈的抽象性,通过对观众所传达的音乐形象尽力来帮助舞蹈形象地树立,增加舞蹈形象的感染力,加强舞蹈的韵律感,把音乐的形象、节奏通过优美的舞蹈形象来进行展示。
舞剧的主要特征是运用人体的动作作为表现的手段,同时辅助以音乐、节奏、演员的表情、舞台构图等艺术要素,以此来塑造和表现语言文字以及其他的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段都难以传达、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的、深层的情感世界。通过表演者的形体动作创造出被人可以具体感知的形象,来阐述演绎人与人、人与社会、与自然或是与自身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示出细腻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以及对矛盾的深刻反思。
舞剧中的音乐参与了剧中人物形象地塑造,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使得观众不再只是通过视觉来得到感知。音乐的出现,对舞剧进行情节的描绘以及人物性格的刻画,使得观众有了更为直接的也更为直观地体验。但同时也不能否认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有一些音乐甚至可以脱离舞蹈而单独存在,被听众广为接受,得以留存,这已是屡见不鲜的了。如被誉为“旋律之王”的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就是先由作曲家创作出了音乐,之后才由舞蹈家根据音乐来进行舞剧的创作。音乐一旦和舞蹈相结合,就会失去其自身的独立性,而非像单纯的音乐作品那样较少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同样作为极具独立性的舞蹈来说,其艺术特征也是在时间展开的过程中予以展现,二者同为时间性的艺术形式,在舞剧当中互为强调,互为补充,使得观众通过音乐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舞蹈,对之产生感情体验,通过舞蹈具象的形体表现,又能够强调、解释音乐的内涵。
“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舞剧音乐创作”,⑥建国后的第一批舞剧音乐,应当是从一些小型舞剧作品开始的,如《宝莲灯》(张肖虎)、《东郭先生》(苏夏)、《小刀会》(商易)等,这些舞剧都采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在这些成功的舞剧音乐影响下,作曲家在其后的舞剧音乐创作都极大地吸收了中国的传统音乐,在音调上广泛地运用民间音乐素材,这都与国家在建国初期提出的“继承遗产,发扬传统”的要求相吻合。舞剧音乐的创作进入了初步的繁荣期。 0年代的中期,从《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音乐来看,都别具匠心的在交响乐队中加入了具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例如琵琶、柳琴、大三弦、中阮、大小唢呐等,同时更多地采用了民族化的和声语言和配器的手法。反观《丝路花雨》的成功,除了在剧本方面的成功,在音乐上也有着比较好的烘托,“音乐以其民族古典音乐风格和戏曲音乐表现风格取胜”,⑦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还有一些专家认为《丝路花雨》的音乐“就解决舞剧音乐的戏剧性,交响性以及音乐形象刻画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而言,却不及中央芭蕾舞团创作演出的《文成公主》和上海歌剧院创作演出的《凤鸣岐山》”,⑧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丝路花雨》作为一部甘肃本土推出的民族舞剧作品,作为由甘肃省的作曲家独立创作音乐的舞剧作品,作为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之后创作的作品,其本身或许存在着一些不足,存在着一些缺点,这都期待以后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来修改解决。
注释:
①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第110页 人民音乐出版
社,2004年9月版
②晓思.《竞艳的舞剧新花》第21页 载《舞蹈》1980年第 期
③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第231页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3年版
④(美)G•巴兰钦.晓梅译.《编导与作曲家》第108页,载
《舞蹈论丛》1985年第4期
⑤吴祖强.《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它》第45页,载《舞蹈》
19 2年第 期
⑥乔建中.《中国音乐》第1 4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版
⑦修海林,李吉提.《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第309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⑧居其宏.《新中国音乐史》(1949―2000)第128页,湖
南美术出版社,2002版
参考文献:
[1]乔建中主编.《中国音乐》[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
1月版
[2]王克芬,隆荫培主编.《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
[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3]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年9月版
[4]居其宏.《新中国音乐史》(1949―2000)[M].湖南美术
出版社,2002年版
[5]修海林,李吉提.《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M].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现代钢琴的发展和特征下一篇:关于两本钢琴演奏著作的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