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音乐面向市场化的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 1221|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97
发表于 2020-6-4 14: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原生态在现代传媒频频亮相之后,市场问也同样摆到他们面前。本文从几个原生态音乐市场化的案例入手,讨论了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原生态音乐在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原生态音乐;市场化;思考
  
   随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推广和流行,使得许多音乐学学者开始逐渐发掘各民族自身的音乐文化。原生态歌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原生态唱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原生态音乐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争议。原生态音乐热是人们在音乐欣赏方面不断追求真、善、美的结果。在经过了太多的追赶,饱尝了各式各样的音乐大餐之后,人们发现,最有魅力的、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还是那些最自然、最纯朴、与各民族与生俱来的文化,原生态民歌就是这样一种文化。现在,原生态的持有者大多数是欠发达山区的人群。原生态在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传媒频频亮相之后,市场问题也同样摆到他们面前。我们的疑惑来了:原生态音乐要不要市场化?如果需要,那么市场化与这种在实际生活中原本远离市场的艺术是否存在致命矛盾?如果不存在矛盾,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它的市场化问题?
   要不要市场化?这个回答是肯定的。理由是,其一,原生态音乐在传播的过程中,已经体现出一定的市场潜力和号召力。这种号召力不是来自新鲜和猎奇,而是来自原生态音乐特有的文化底蕴,它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的生活形态、艺术形态,体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其二,在市场之中立足,才是原生态艺术的长久之计。尤其是当现代工业文明对原来滋生这些音乐的土壤势不可挡也不可逆转地干预之后,形同釜底抽薪,原生态艺术面临的只能是消亡。
   既然原生态音乐要不要市场化是一个可以肯定的问题,那么,将一个原本存在于农业社会的艺术形态,移植到商业社会中来,环境的改变是否会产生对艺术的伤害?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市场化行为往往体现出一种越位的践踏。如何避免这些人为的破坏?
   应该承认原生态与市场之间有一定矛盾,这个矛盾就是个别审美趣味与大众审美趣味的矛盾。也应该承认处理好这个问题很难,但是却无法回避,这是一个涉及文化开发的具体的多方面细节问题。
   例如黎族、壮族等西部少数民族在传统大节“三月三”的庆典活动中,出场表演的舞蹈节目,从服装到舞蹈的编排,往往偏离了原民族的服装、舞蹈。这是一个最常见的“原生态”文化被市场化的现象。
   不论原因如何,这种对原生态音乐的削足适履式的改造都是一种“媚市”行为。而事实上,他们所媚的这个“市”,其实只是自身的审美见识,而不是真正的市场需求。“媚市”是一种没见识的、短视的反市场、反文化行为。
   原生态的音乐样式是不是如同老虎屁股动不得?肯定也不是。要承认,原生态音乐中有一些与当代生活有很大差距的东西。如何处理丰富而多元的原生态音乐与大众审美口味之间的差异?这涉及如何处理原生态音乐的市场化运作。
   我觉得最基本的原则,是要有这么一种态度:有大众文化视野,不失原生态文化本位。原生态音乐要在市场中获得自己的地位,不能以改变自身特点为代价。既然把商业目标对准原生态音乐或者原生态歌手,就应该在产品中充分反映他们的本位特色,而不应该是仿照市场目前的某些产品对原生态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造。如果对他们的市场价值有所质疑,那么还请对他们心存敬畏、敬而远之,不要借原生态的人气,去贩卖不伦不类的伪艺术。
   到底怎样的文化产品可以被算作是“原生态”的产物?简单来说,原生态应该取材于民间的自发原创文化。比如《云南映象》当中的舞蹈元素,都是来自于云南民间,甚至10%的舞蹈演员都来自于田间地头,其编舞主演杨丽萍也是从云南走出来的真实的原生态生活的体验者,她在《云南映象》中所呈现的也是这种生活的写照。原生态的魅力,就在于它与生活不掺杂质的纯净关系。
   《云南映象》的成功自然离不开它自身的艺术魅力以及杨丽萍的精心打造,却也得益于它背后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运作的模式以及云南省着力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它的成功不是偶然和机遇,也不是单方面的胜出,而是从艺术性到商业运作上一次全方位的制胜。然而,在《云南映象》火暴了京城并将品牌打入国际之后,无数打着“原生态”旗号的演出蜂拥而上,将演出市场挤踏得几近混乱。这样的跟风演出必然无法叫座也更不可能叫好,其严重泛滥扰乱了演出市场,也使原生态在诸多观众心中成为了一场哗众取宠的骗局。
   然而,是否不去打扰这些原始的生活状态,就真的可以使最纯净和宝贵的文化得到保存?难道这些生长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年们就必须要被承担扮演活化石的任务,终老于山林,唱着山歌自娱自乐?在这样一个工业急速发展,通讯无比发达的现代社会,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国度没有生存的空间。在杨丽萍创作《云南映象》,走访当地居民寻找本地歌手舞者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当地的年轻人已经不会再穿着手工制作的民族服装,而是穿着大工业流水线上的量产牛仔裤;他们不会再通宵达旦地围着篝火“打歌”,而是围着电视电脑看“文明人”的生活方式;他们不会再有古老的祭祀祈祷风调雨顺,而是收听天气预报安排农业生产。没有任何一个群落会甘于落后于整个世界,只要封闭的眼界被打开,他们必然会向往更加便利和富足的生活,如果顺其自然,古老的民族文化会最先被他们的传承者所抛弃。
   获得青歌赛原生态组比赛金奖的李怀秀、李怀福兄妹,在应答此类问题时表示,正是有了青歌赛这种活动,才使当地政府开始重视保护原生态演唱,开始保护这些原生态山歌,他们也会在小学里教孩子唱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兄妹二人在青歌赛上展示了特殊的民族唱法“海菜腔”震惊四座,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将此唱法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可见,虽然曝光和炒作会损害一部分原生态歌手的本真特质,但无可否定的是,他们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的传播使者,展示于公众面前的意义要远远大于藏匿于山林之中。
   将原生态的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实现了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使得每天陷在糟糕交通中和电脑屏幕前的都市人领略到了一种如此接近自然和生命本真的精彩。一些人被震撼了,一些人被感动了,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样一种文化,开始有了保护它的意识和责任感,这对于原生态的保护和传承是有积极作用的。另一方面,那些原生态文化的继承者,在得到了回报和重视之后,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所持有的是多么珍贵的宝藏,是多么值得去拥有和传授。现代人没有权利高高在上地要求那些农民永远生活在贫困的原始生活之中不去看世界,以此来保证那些原始文化能够在一个封闭的土壤中存留,这种方式下的文化遗产只能成为化石并逐渐腐朽,而无法得到健康生长。
   就像郭德刚点燃了相声这一传统艺术,“超级女生”打响了“想唱就唱”的口号,任何一种新兴文化潮流的普及都必然会伴随着泛滥和拙劣模仿,以及上升到极致后的倒退,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原有的纯粹性。原生态艺术几年来的风雨波折使得这一宝贵遗产获得了重视和普及,也被利用和炒作,招惹了无数是非。然而,原生态走入大众视野,进入商业运作,使其广为流传本身并无错误。它需要的不是被藏起来供专家研究,也不是迎合大众而变成纯粹的娱乐,而是在保持其艺术品质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推广和包装。
   “原生态”的主张更重要的是在倡导一种人类原始的情感表达方式,而只有利用原始的情感表达方式,才能与大众达成一种有效的沟通,也才能引起艺术中追求的共鸣,而商业上的保障让艺术可以朝着一个更为良性的方向迈进。
  (苏州市彩香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我用半个青春为你作画
下一篇:我们的音乐课失败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4 14: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49

帖子

532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29
发表于 2022-3-14 06: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宝题库就是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