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同时也对建筑监理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文章以高层建筑为背景,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经验,谈谈有关高层建筑施工的监理。
【关键词】 高层建筑;质量控制;施工;监理
中图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13-9 11-(2011)122-013 -02
以某商住两用高层建筑为例。该工程由3栋3-1#、3-2#、3-3#(地上18层框剪结构)及两层裙房组成,设一层整体地下室,建筑面积3 000 m2,总高度5 .4 m。
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基础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和装修安装四方面所要注意的监理措施及方法进行简要探讨。
1 规范高层建筑施工工程测量
1)轴线、标高、垂直度相当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标高不准现象。垂直度的控制、轴线的控制、标高线的控制俗称“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因此,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施工单位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要适应本工程结构类型、施工方法和场地情况。
2)由于高层建筑结构复杂,设备和装修标准较高以及高速电梯的安装要求,因此,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也较高。
3)高层建筑平面、立面结构复杂,监理工程师要仔细审查其制订的检测方案,包括仪器配备、测量人员配备及安全措施是否可行,特别要审查测量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是否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且要求测量人员不得随意更换。
4)高层建筑多设有地下室,本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变化较大,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方采取妥善措施,使主要控制网点在整个施工期间能准确、牢固保留至工程竣工,这项工作是保证整个施工测量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当前施工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工作。
2 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1 基坑开挖
根据高层建筑基础的埋深须满足楼层高度的1/15 h的要求,一般均设有地下室或箱型基础,因此,须进行基坑开挖。本工程采用深基坑,地基土质不好,地下水位较高,还要进行支护,防止边坡坍塌。监理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正常的施工工艺和工序需要外,必须争分夺秒将工程抢到±0.00的安全部位,及时将土方回填完成,从而保证土的侧压力的
释放。
1)基坑支护:本工程支护方式采用土钉墙以保证基坑边坡的安全,工艺较简单,造价相对较低。监理人员的工作是:检查混凝土标号、土钉锚入深度、钢筋网密度、喷射混凝土附着牢固程度等。
2)开挖:本工程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法施工。机械开挖土方时,为保证坑底土体的原状结构,应在基坑底预留一层
200 mm~300 mm厚的土层,用人工挖掘修整,以免超挖和基底土遭扰动,同时要设集水坑,及时用泵排除坑底积水。监理的工作重点是:开挖及运输机械的性能和数量,开挖方向,各层开挖的深度,运输道路的布置,开挖过程中边坡稳定性的监测等。
3)基坑开挖结束后,监理单位应协助甲方组织勘察方、设计方等相关单位进行基坑验槽,确认持力层,同时根据静载荷试验确认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2 基础及地下室施工
工程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由PHC管桩和筏板共同作用,筏板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要是控制温差,避免出现裂缝和避免出现冷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钢筋工程:该工程在底板施工中,监理工作的重点是检查钢筋的规格、间距、绑扎连接方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搭接位置是否符合平法图集的要求,马蹬筋的高度、固定方式、密度是否符合要求,能否保证底板的有效厚度。
2)模板工程:监理人员应重点控制模板几何尺寸,平整度,垂直度,支撑方式,各种预埋件和预留洞尺寸、中心标高,预埋套管的壁厚、固定方式等,基础及外墙,内墙各种小构造的尺寸、位置,施工缝的留置和防水构造措施,穿墙加固螺栓的强度、密度等。
3)混凝土工程:本工程底板较厚,在900~1 500之间,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过程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共同作用,由此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便成为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监理人员必须对混凝土浇筑方式、浇筑路线、振捣方式、测温点、保温方法等进行重点
监理。
混凝土养护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质量的一道十分重要的工艺过程,分湿养护和保温养护两种方法。保温养护方法是在表面覆盖1~2层塑料薄膜,1~2层草袋做保温养护,该方法对防止大体积基础出现有害裂缝是行之有效的,但需要增加一定的技术措施费用。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将养护工作落实到位,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4)防水工程:本工程地下室采用外防水,防水工程的监理重点是卷材质量的检验和认定卷材铺贴方法。外墙混凝土的抗渗重点是检查墙身与底板交接施工缝处是否加设止水措施,加设的止水措施是否满足要求。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应要求施工单位停止降水以检验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有效性然后再进行基坑四周的回填。
5)地下室墙、柱施工:监理人员应避免工程出现蜂窝、露筋、烂根现象,本工程的主要监理技术措施有:根部应要求施工方清理干净,并充分洒水湿润。为了控制混凝土塌落度,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可掺入水泥用量30%以下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现场严禁加水,应备有减水剂。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入模时14 cm~1 cm为宜。增加辅助振捣,在下面配一振动棒,振动根部模板,并要求施工方派专人在下面监控是否振密实。
3 主体结构施工监理措施
3.1 钢筋工程
1)钢筋在梁(墙)柱交接处很密集,以致有时造成混凝土雅法落模密实,监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平法图集的要求,允许施工方调整钢筋位置或设置开口箍筋。
2)钢筋连接位置:由于本工程柱距较大,梁的跨度在1.5 m~9.0 m之间,而钢筋的定尺规格多为9.0 m,这样梁的下部和上部受力钢筋连接位置就存在问题,对这种情况监理人员可依据平法图集,允许施工方在梁支座距梁跨1/4长度范围内(梁下部钢筋)和梁跨中间1/3长度范围内(梁上部钢筋)进行连接以满足规范要求,并且减少材料的浪费。
3)钢筋保护层:钢筋保护层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这是施工中的一大通病,特别是剪力墙板钢筋的保护层。施工过程中经常采用在钢筋上绑扎预制的高标号砂浆块,然而在提落模板时,有些垫块被碰坏掉落,而合模后雅法再补挂垫块。本工程监理人员要求施工单位增加垫块数量,将垫块间距控制在1.2 m~1.5 m并成梅花形布置;再则采用Φ10或Φ12钢筋在靠模板的一侧插入,然后边振捣混凝土边抽出插筋。
3.2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构件的几何尺寸和观感质量,监理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模板类型、固定方式:高层建筑多采用大模板或定型钢模板,大模板的固定多采用穿墙螺栓,而穿墙螺栓的材质、加工方式、紧固程度等应严格控制。
2)模板几何尺寸:在模板安装中往往容易出现断面尺寸不符合要求的问题:俗称喇叭口、胀模,监理人员应严格检查、上尺实测。模板平整度、垂直度:高层建筑各层楼板的平整度、剪力墙的垂直度均靠模板工程完成,因此,监理人员应仔细检查模板的安装质量。
3)梁的起拱:当梁的长度超过5 m时,梁的中部须起拱,监理人员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起拱度和起拱模板的加固方式。
4)拆模时间是监理与施工方争论较多的焦点问题之一,如拆模过早,既不能保证质量,也容易出安全事故,如拆模过晚,就会影响施工进度,施工单位也不同意。因此,根据现场经验及研究有关资料,当上一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前,其下层楼板的模板及支撑不得拆除,当气温较低时应间隔两层。监理单位应要求施工方办理拆模申请,同时附上同条件混凝土试块报告。
3.3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强度,在监理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混凝土施工:墙、柱主要应注意避免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烂根现象;楼板注意避免出现裂缝,措施同地下室墙、柱施工。
2)对于层高较高的混凝土构件,浇筑过程中应采用串筒或溜槽,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3)在梁柱交接处,由于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多采用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因此应按平法图集的要求,在柱头四周宽出100 mm的距离,内设密目钢丝网,保证核心区混凝土等级不降低。
4)控制侧模拆摸时间: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正常气候条件下,拆摸时间应在24 h以后,冬季更应延长一些时间,从而保证模板不拉伤混凝土表面。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5)监理要经常巡视现场,避免楼板超负荷集中堆载,这是楼板最易出现裂缝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刚浇完混凝土就开始进行下部施工时,最容易出现楼板超负荷堆载。
)幕墙、金属雨蓬等较重要悬挂构件要提前和甲方沟通,尽早进行二次设计,以确定预埋件大小和位置,并及时提醒施工方预埋。若采用后置预埋件既不牢固,施工方还要做拉拔试验,并且规范强调不主张用后置预埋件。
4 注意装修安装质量控制问题
1)通过总结以往工程的经验教训,本工程监理人员要求风机盘管阀门选用大厂的优质产品,并出示权威部门的合格报告。因为高层建筑中阀门的选择十分关键,特别是大阀门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稍有疏忽经常造成房间漏水,既没有节省费用,还影响了工期,而阀门更换特别麻烦。
2)对设备技术核定单,监理签署一定要慎重,因为设备型号的改变,往往对价格、性能影响较大,监理工程师签字前一定要了解变更的真实原因,既要防止因改善不必要的功能造成增加工程投资,也要防止设备供应厂商取消部分功能,节约自身成本。
3)管道安装前总包单位要绘制一个综合剖面图,特别是公共走廊部分,并且要经各专业会签认可,包括装修单位。
5 结束语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贯穿于建筑建造的全过程,因此,作为项目的监理单位一定要牢记“让顾客满意”的服务宗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切实加强监管措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晓.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探讨[J].科技风,2011,13.
[2]杨福义.浅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J].科学之友,201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路面工程安全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新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