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1040|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85
发表于 2020-6-15 12: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大学生就业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就业市场。近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呈现出了多层次的市场格局,市场机制已初步建立起来。但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交易成本的,通过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化、法制化和信任机制建设,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效益。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交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G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05X(2011)05-0150-03
  
  一、交易成本、就业成本与大学生就业市场
  
  交易成本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威廉姆森认为影响市场交易成本的是“人的因素”,即人们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
  就业成本是指大学生在实现就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如果将大学毕业生所能提供的专业技能服务看做类似于商品使用价值所提供的服务,大学生就是能够提供专业技能服务的特殊商品。实现就业的过程类似于商品的交易过程,其间发生的费用就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就业市场即人才市场,又称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工供求的市场。大学生就业市场就是专门供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劳动力市场。这个市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和属性,使大学生就业市场成为一个独特的人才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大学生是具有专业技能的特殊商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高校则可以看做是该商品的供应方,用人的企事业单位则是需求方,三方在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供求不断变化的市场。由于高校一般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与其他市场中的商品供应者相比,很多时候它们并不具备完全市场主体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它们在市场供求关系波动的情况下,因为不能随意变动其供应量而时常处于被动的境地。所以在现实中,作为人才本身(商品本身)的大学生要实现就业,就由被交易对象变成了与需求方直接对面的交易者――供应方。由此,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择业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贤纳士、选录人才的场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供给方是准备走向社会谋职的学生,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择业意向、工作能力等条件选择工作单位;需求方是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它们根据岗位要求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择优录用所需人员。双方的选择结果由供求关系决定。
  
  二、就业成本的构成及承担主体
  
  市场运营总是要有成本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依然。广义上讲,大学生就业成本由四个方面构成:学生的求职成本、学校的就业服务成本、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成本以及政府的政策成本,其承担主体也由各自角色的责任相应确定。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成本雅论人均还是总和都呈攀升趋势。而令社会更加关注的是,就业成本中由大学生自身承担的部分增势迅猛,而企业的招聘成本减势迅速,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20世纪90年代,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刚刚进行“双向选择”时,通常都是用人单位投入精力与成本,到高校去选聘毕业生,所以企业为此付出很高的招聘成本。
  近年,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由待价而沽的“天之骄子”变成了送货上门的“自我推销者”。用人单位足不出户就可以网罗天下人才,而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断地包装自己,力求把自己包装成一匹“千里马”。大学生个人的有限理性和交易的不确定性,以及毕业生通过专业学习所形成的人力资本专用性,导致毕业生寻找工作的交易费用日益增加。有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均求职费用为 80多元,2005年是人均1100元。按照人均1100元进行匡算,200 年全国413万毕业生的求职费用总和将高达45多亿元;2001年人均2000元左右,按此测算,2010年大学毕业生 30万人,求职费用则高达12 亿元。
  在这个交易过程中,培养人才的高校也在不断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同时政府作为管理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市场建设和政策扶持力度,也都承担了巨额的大学生就业成本。然而,大学生由于没有经济基础,社会资本也相对匮乏,在就业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故日益趋增的就业成本已愈来愈让大学毕业生感到压力。
  
  三、就业成本高昂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交易特点决定了交易成本的高昂
  交易成本也就是从契约的角度定义的“运用经济体制的成本”。大学生实现就业(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契约)的过程就是一个交易过程。那么,根据威廉姆森用三个维度来描述一项交易性质的观点看,第一个维度是资产的专用性(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入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第二个维度是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第三个维度是交易发生的频率。一般而言,资产专用性越高、交易的不确定性越大、交易发生的频率越高,交易成本也就越高。大学生就业交易正是同时具有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繁三个特性,交易成本自然高昂。
  1 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专用性较高
  我国的高等教育专业分工非常明确,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方向包括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这些大类又包括很多专业。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在招生时就是按照设置的专业来招录新生的,学生入学后接受的也是带有明确方向的专业教育。过于明确的专业划分,提高了大学生技能的专用性,也为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空间,提高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交易成本。
  2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较高
  不确定性是指在市场交易中由于某些事先雅法想到的偶然性事件的存在而使得交易成本增加的情况。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交易双方在签订契约的时候,必然会想方设法使得契约尽量能够雅懈可击,这雅疑增加了交易成本。威廉姆森认为不确定性是由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他认为机会主义行为就是人们通过欺诈行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同样也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比如大学毕业生或者用人单位不愿意坦诚地披露自身的真实情况,甚至编造一些虚假或模糊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市场交易成本。
  3 大学生就业市场交易的频繁性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招聘是企业的一项日常工作,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多数高校设立了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但就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而言,各种类型的招聘活动仍很频繁,供求双方的交易经常不断,从而产生了为这些交易设置的专门机构和中介组织,也就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促使交易成本增加           
       1 信息不对称
  信息服务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41.3%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是学校发布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从对就业信息的满意程度看,只有3.8%的学生认为能够完全满足需求,54.9%的学生认为能基本满足需求,而3 .8%认为不能满足需求。虽然政府和高校都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大学生毕业生供求信息从表面看渠道增多了,但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均难以保证,且越来越分散的信息的传播使毕业生难以获得最直接有效的信息。
  2 企业经营机制不完善
  由于很多企业还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就造成在就业市场中企业雅法展开充分的竞争。另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缺乏科学性,在用人方面没有战略规划,雅形中造成人才资源的高消费和浪费现象。在企业招聘过程中,企业还存在着盲目追求“高学历”、“实践经验”等不良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人力资源合理化配置机能,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
  3 市场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来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价格机制又要通过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来发挥作用。在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条件下,竞争不充分、供求失衡都会背离价格机制。在就业市场上,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在我国主要体现为工资收入。2009年9月份,中国社科院在《2009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披露,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年龄段的农民工的工资收入都是“千元档”,青年农民工的平均收入甚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价格机制扭曲必然导致资源的错配。近年,有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出现的“读书雅用论”,不能不说与大学毕业生工资收入预期不断走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的对策
  
  (一)政府――降低就业成本的关键角色
  1 积极组织和规范各类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造公平的市场就业环境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其行政资源,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方面发挥指导者、保障者、推动者的角色,积极创办各级各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并且为大学生就业市场提供服务。同时,要加强对各类就业市场的管理,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用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应聘、招聘过程中的各类欺诈行为;倡导社会各界尤其是用人单位积极关注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工作,鼓励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参与就业服务工作,发挥政府所属人才交流机构的作用,设立针对毕业生的专门服务窗口,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培训、推荐、人事代理等服务。另外,政府职能部门也需要充分利用行政资源做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
  2 制定和落实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类优惠政策
  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需要大量的政策法规来保障。政府作为制定政策法规的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加大政策法规的保障力度,及时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如通过税收政策,对有创业意图的大学生提供税收减免、财政贴息、贷款担保等;支持高校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创业基地;完善劳动工资制度,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消除人为就业障碍;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毕业生到西部工作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艰苦环境中去工作。同时,进一步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大学生切身利益,消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宝。
  3 支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中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一般都存在规模小、运行经费紧张、服务不完备的问题,与国外高校的同类机构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而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制约因素之一。对此,政府应支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政府应加强与高校的协作,建立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库,探索建立人才储备周转制度。同时与用人单位沟通,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促进供求匹配。此外,整合就业信息资源,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就业信息统一开放、区域性就业信息与全国就业信息互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定期由专门机构发布大学生就业资讯和相关政策信息,实现供求双方信息资源共享。
  4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提供就业岗位
  经济发展是带动就业的“火车头”。据有关专家研究,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万至100万个。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不要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实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二者兼顾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和中小城镇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结构性矛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战略规划,适度推进和加速这一进程,增强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高校――就业成本降低的助推角色
  1 高校要调整办学思路,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职能化、专门化,把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树立市场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进一步调整办学思路,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科和专业,培养不同层次的特色人才。同时,还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加强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提高就业服务能力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方面负有主要责任。高校应该主动为大学生就业市场提供场地,开设网络就业平台。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组织,可以发挥就业工作“规模化”的优势,从而节约总的社会成本。就业指导机构应该培养服务意识和开拓精神,本着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原则,做好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协调和服务工作。高校在实施大学生就业工程方面,还应该积极拓展大学生就业领域,包括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开拓校友资源等,以多种形式来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投入,提高服务档次,也是高校理所当然的社会责任。
  
  (三)大学生――自我营销的主体
  1 建立自己的社会资本,为就业进行准备
  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学校社团活动,提高实践能力,这些对毕业时寻找工作有很大帮助。因为现在企业在招聘职员时,大多提出“有相关从业经验者优先”,而从业经验意味着较多的实践经历和一定的社会资本积累。
  2 转变就业观念,自我营销
  大学毕业生必须树立起自己是教育的产品的意识,积极营销自我。一要低价入市。按理来说,由于大学生读书期间的交易成本较高,因此,毕业生在就业时都想找一个体面、薪水高、自己又喜欢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大学生早已不再是天之骄子。由于其非市场主体地位和目前市场的低价趋势,他们不可以也不能够从良好的愿望出发擅自调高价格,在当下一个整体低迷的就业市场下,走低价切入再求发展之路不失为一个现实而理性的选择。二要价值营销。商品要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就必须提高其品质。大学生除提高自身进入市场的内在品质外,还要注重自己的外在品质,务必做到“形、态、礼、言”的完美统一,需要提醒各位大学生的是,“形、态、礼、言”的完美统一也并不是仅由“豪华”、“高档”等词语所体现的。
  
  (四)企业――应为选贤承担些费用
  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企业未来的竞争必将是人才的竞争,所以,雅论从企业的发展来看,还是从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看,企业为大学生就业承担些费用都是理所当然的。现在依旧能够坚持走出来为招聘埋单的用人单位一般都具备一定的实力,专业对口、层次相当的“人才精品屋”和学科门类齐全、学历层次不一的“人才大超市”也往往能够使他们优先选到优秀人才。如知名通信企业华为公司每年分五组到我国各大重点高校选聘优秀毕业生。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说的一句话值得各企业领导思考:“优秀人才未来给我们创造的效益会远远高于我们现在付出的招聘成本。”
  
  责任编辑 宋淑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经营类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刍探
下一篇:怎样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的核心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15 12: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15 12: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