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破解“模式”难题,实现高标准规划
2001年,全省财政系统大平台建设技术培训会后,建设大平台的想法得到了英山县财政局领导的重视和肯定,为把大平台建设成为“高水准、高可用”的信息网络,英山县坚持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建设理念。建设大平台,首先是要破解“模式”难题,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高标准规划。为解决这一难题,一是形成了加快财政大平台建设、实行财政业务系统整合是推进财政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根本途径,是达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有效手段的思想认识;二是走出了等待观望、求稳怕乱的思想误区,结合英山实际,就建设模式问题展开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和比对;三是明确了财政系统大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瞄准发展趋势,借鉴先进经验,统筹规划设计,保证建设标准,分段分步实施”。通过广泛调查和反复论证,确定了与原北京方正春元公司合作,建设生长式财政综合业务平台。
二、破解“投入”难题,实现高质量建设
2008年以来,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部门的支持下,为财政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对于英山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言,是全县财政系统一年多的财政预算。建成了面积120多平方米,功能齐备的标准化机房。包括不间断供电、防雷接地、恒温恒湿空气调节、新风、漏水检测、门禁及电视监控、消防报警及自动灭火、运行参数监控、KVM、综合布线、存储备份等十一个功能子系统,成为湖北省财政厅颁发验收标准后,全省首家通过验收的标准化机房。英山在非税系统建成的基础上,启动了大平台系统建设工作。整个大平台由1个基础支撑平台,外加业务子系统组成,包括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编制、指标管理、账务管理、工资统发、政府采购、非税管理系统、查询监控、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业务子系统,以及软件公司后续开发并有成功实施案例的其它管理子系统。
三、破解“运管”难题,联单实现高质效运行
财政综合业务大平台建成后,如何加强管理、提高运行质效,如何更好的为财政工作服务是信息中心急待解决的问题。(1)加强平台运维制度建设。一是对接入平台内使用的信息化设备实行入网审批登记制度,做到自购置审批到报废处置的一条龙的有轨迹管理。各单位购置信息设备时,需按照规定报批,并根据信息中心出具的设备购置建议书实施采购。同时,设备需处置或报废时,对硬盘、移动硬盘、U盘、软盘等存储设备,交由信息中心统一处置。二是实行平台内软件准入登记制度,严格实行专机专用管理原则。三是平台操作人员实行准入登记,权限及密码变更审批管理。四是平台禁止使用USB移动存储设备,防止U盘型蠕虫病毒和恶意代码在网络上传播。(2)加强安全建设。为确保财政信息网络和财政资金的绝对安全,以系统的思维和严密的举措,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工作。一是严格实行财政工作专网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二是精心设置硬件防火墙和路由器设置,防止非授权访问。三是严格密码及权限设置管理。四是切实执行信息化设备及人员入网审批登记制度。五是禁止USB存储设备的使用。六是及时进行杀毒软件及安全管理软件的更新。
综合业务大平台自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实现了财政业务管理流程的顺畅和系统的有效整合,满足了国库支付“内外协调有序、流程统一规范、县乡单位同步、点网即查即收”的业务需求,实现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非税收入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实现了财政资金的实时监控,为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初步构建了一体化的财政信息化大框架。其中:非税收缴管理系统将全县129家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八个大类两千多个细项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了非税网络系统管理,2010年实现网络征缴收入98 0万元,专户入户率达到100%,收缴、罚缴分离率达到100%;国资管理系统建立了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网络化平台。加大了联网运行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和网上运行,全县有183户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动态管理。2010年审批处置资产801万元,处置收入18.8 万元全额缴入财政专户,切实维护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乡镇财务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乡镇财政核算电算化。全县309个村,11个乡镇财政总预算和单位预算,均实行电算化核算,极大了提高了核算质量和效率,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
(编辑 余俊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及协调下一篇:浅议会计档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