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起始内容。由于内容抽象,不容易客观地评价学生懂还是不懂,但“认识平面”又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极好教材。为此,我们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执教了本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选取两个片段并进行反思,抛砖引玉,与同人共同探讨,以求提高。
片段一:创设有效情境,初步感知面积
课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母子二人在沙滩上留下的一大一小两串脚印。
(师生对话)
师:同学们。海滩上的两串脚印,哪串是我的脚印,哪串是我 岁儿子的脚印?为什么?
生:左边是老师的脚印,右边那串是你儿子的脚印。
生:老师的脚印大,儿子的脚印小!
师:脚印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脚印的大小与脚底着地的面积有关。
师:数学上,我们把地上脚印的大小称为脚印的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师:说到面积,肯定与面有关,同学们,请找一找,我们教室里,哪里有“面”,用手摸一摸“面”!
(学生活动)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许多物体上的面,特别是有同学还指出了文具盒有上、下、前、后、左、右这六个面。这里有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出示茶叶筒)你会找它的面吗?
生(边摸边介绍):这是茶叶筒的上面,那是它的下面。
生:这是茶叶筒的侧面。
师:这是侧面吗?
生(齐):是!
师:想一想,它的侧面与前面认识的面有什么不同?
生:它是弯曲的,不平直。
师: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这种面叫曲面。(板书:曲面)曲面与平面不同,但它也是“面”。
(多媒体出示:荷叶、湖面、乒乓球桌面等。)
师:刚才你们摸到的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书本封面与课桌面都是“面”,哪个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桌面比书本封面大。
生:我是通过观察发现的!
(板书:观察)
仿照下面说法,说一说再填空。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课桌面的――就是课桌面的――;作业本封面的――就是作业本封面的――。
师:比比作业本和数学书的封面,哪个大?
生:我把它们重叠后发现,数学书封面比作业本封面大。
(板书:重叠)
师:找一个比桌面大的物体的面。(生:黑板面。)比黑板面还大的面呢?(生:教室地面。)
师:找出比作业本更小的面。(生:文具盒的―个面。)比文具盒―个面还小的面呢?(生:橡皮的―个面。)
(多媒体出示国旗、黑板、红领巾的平面图。分别沿着它们的边围一圈。)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比它们的大小。
生:国旗的平面图比黑板小,但比红领巾的面积大!
(多媒体出示江苏省、安徽省、四川省和湖南省的地图。)
师:这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地图。说I说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
生:四川省的面积比较大,江苏省的面积比较小。
师:比较下面两图的面积大小。
生:图2面积大!
生:图1面积大!
师:请认为图2面积大的这位同
(反馈略)
师:通过比赛,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要根据被测量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去测量才能测得又对又快![多媒体出示不规则的四幅图(略),加上“格子”,让学生比较面积大小……]
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l、在直观比较中感知面的大小,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旅游、戏水踏、浪均是孩子感兴趣的鲜活例子。笔者从脚印的大小引出了探究课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在“摸面”活动中感受面的存在,体会面积的大小;再次,在面的大小的比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学生从物体的表面到封闭的平面图形,从平面到曲面,在丰富的感知支撑下,“轻车熟路”促进了学生对面积内涵的认识。
2引导学生测量面积,有效地促进了面积概念的内化。首先,用正方形、三角形等作为面积单位,体会自选单位的多样性。七巧板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传统益智游戏工具,教师巧妙利用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测量大正方形,体会到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同一个面积,结果不同,既让学生体会测量的多样性,又蕴涵了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选用合适的面做单位测量,经历用“面积单位”覆盖“面”的过程,丰富了学生的测量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面积的内化,为下一节课学习“面积单位”做了比较充分的孕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教学谈下一篇:“左右”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