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学校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尖子生、优等生,忽视厌恶学困生,从而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升学雅望而失学,造成学生流失。即使在社会、家庭的压力下勉强留在学校的学困生,也没有学习兴趣,常常雅事生非。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如此下去两级分化,对本地区人口整体素质将会产生严重影响。
【关键词】:因人施教 分类管理 督促先进 鼓励后进
农村乡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由于各自然村的经济状况、文化意识不同,特别是一些小山村,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师资力量差,因此造成升入初中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智力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从而给初中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困难。现结合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做法谈点浅见。
有些学校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尖子生、优等生,忽视厌恶学困生,从而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升学雅望而失学,造成学生流失。即使在社会、家庭的压力下勉强留在学校的学困生,也没有学习兴趣,常常雅事生非。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如此下去两级分化,对本地区人口整体素质将会产生严重影响。
也有一些学校的教师,对升入初中的学生一概而论,用同一标准去要求学生。由于学困生的影响,只能放慢授课速度,降低要求,致使一部分优等生学不到更多更深的知识,挖掘不出更大潜力,考不上高一级的学校,使人才埋没在初中阶段。
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我们采取“因人施教,分类管理,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管理方法,即新生入学先摸底,摸底后将新生分为四类:一、优等生;二、中等生;三、有智力素质但基础差的学生;四、学困生。对四种情况分别进行不同的教学管理,结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准备教材和补充课外知识。
对优等生,我们高标准、严要求。课堂提些难度大、智力性强的问题。在一般作业的基础上,再出一组提高题,要求他们完成两套作业。个别尖子生再做一些智力思考题。这样优等生智力得到充分发展,使他们不骄傲、不自满,更上一层楼。
对于学困生,我们从基础知识抓起,在课堂上提问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作业暂不要求完成“提高组”的题,以后根据情况而定。教师发现学困生的优点要及时表扬鼓励,使他们提高自信心,感到只要努力就能进步,树立起赶先进、争上游的进取心,促使他们渐渐赶上来。
对于那些智力素质较好但基础差的学生,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这类学生聪明但自制能力差;贪玩、上课不用心,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从而造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若教师能及时发现并挖掘其优点,因势利导,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觉性,就有可能转化为优等生。如我校一同学在升入初一摸底时成绩很差,几个月后,我们发现该生聪明,智力素质较好,有发展潜力,但他贪玩不爱学习。后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该生回家后从来不看书学习。我们几位任课老师一致认为,该生只要努力,是有可能转变为优等生的。于是我先找其谈心,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而后对他严格要求,发现成绩及时表扬,几个月后该生成绩明显提高。虽然其间也有反复现象,但我们对他一抓到底,结果使其成绩直线上升,初二时就成为优等生,初三时跃为尖子生,最后升入重点高中。
抓住抓好了两头,对中等生自然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使他们清楚地看到努力的成效,同时也感到了压力。在此,老师应对他们积极引导、鼓励,促其成绩也能有一个大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们采取了“因人施教,分类管理,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管理方法,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管理方法使学生升进来之后可以留得住,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保证了学生的巩固率,提高了学校的升学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