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当前,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转变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消费模式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过渡,世界也进入了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这都要求建筑与文化实现高度融合,实现协调统一。欲如此,必须借助某种手段、方式或媒介,而文化创意就是建筑实现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以文化创意推动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实现建筑与文化的协调统一,必须找到融合的具体模式。鉴于完成一座建筑,一般都要先设计图纸,对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材选择、建筑工艺、装饰美化等问题形成预案,建好后还要进行推销,最后才能人住或用作他用,因此,建议就从这几个环节着手融合。
关键词:建筑;文化;协调统一;文化创意;融合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123X(2011)11-0108-03
一、建筑与文化的融合是当今
时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转变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消费模式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过渡,世界也进入了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这都要求建筑能与文化实现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我国GDP终于超过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则达到4000美元,成功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转变。居民消费水平普遍实现小康,更多的居民群体正在由“小康型”向“富裕型”消费模式过渡。在此情况下,人们的低层次需要基本已得到满足,高层次需要成为人们的现实追求。高层次需要大多是精神文化需求,人们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向同时也在追求精神文化消费,更加注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品牌和美观及娱乐功能。人们对于建筑,越来越附加了文化的因素。如对于房屋,不再只是要求们能够防雨防寒、御扰便卧,而且要求舒适美观,体现住户的情趣爱好。这就要求建筑必须着力提高文化内涵,与文化实现融合;若非如此,势必难以满足买房者的这种新兴消费需要而难以打开市场,尤其难以撬开购买力旺盛的高端客户的消费之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收入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网络的兴起,文化的力量日益凸显。文化与经济共生互动,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经济日益文化化,文化日益经济化。伴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推进,文化与建筑也日益融合,成为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文化不断地向建筑业渗透,给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文化在建筑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决定建筑企业命运和建筑产品市场价值高低的关键因素,对建筑企业的兴衰、建筑产品的销售及建筑品牌的流行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度越高,建筑产品中包含的文化元素越多,档次和附加值就越高,品牌就越响亮,竞争力就越强,效益就越好。文化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建筑产品的被接受程度和价格的高低。这种局面也要求建筑必须着力提高文化内涵,与文化实现融合;若非如此,势必难以适应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时代条件而失去市场竞争力。
二、文化创意是建筑实现
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
建筑欲与文化高度融合,必须借助某种手段、方式或媒介,而文化创意就是建筑实现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
创意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文化创意就是以文化为素材,以推进文化本身的提档升级、价值实现或文化与经济、与物品的融合为旨趣的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设计、策划、构想。就建筑而言,文化创意就是以文化为素材,以推进建筑与文化的高度融合为目标而进行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地构想。文化创意是当今诸多产业的有力推进器,建筑本身就适合文化创意功能的发挥,而我国又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使借文化创意推进建筑与文化的融合更加有效、更加合理。
建筑,从广义上讲,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包括房子、道路、桥梁、城墙、水坝、烟囱、水塔及战壕、碉堡等军事攻防设施。建筑并不只是用石头、木材、钢筋和混凝土简单堆砌而成的构建物,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是人类智慧、情感、观念和力量的综合表现,是人类文化艺术成就的综合表现形式,正如美国建筑大师赖特所说:“建筑基本上是全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有人类历史便有建筑,建筑会与人类用永恒共存。建筑被人们赋予“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之母”、“凝固的音乐”,“城市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自传”等美称。建筑具有宏大的墙面、顶面,一般都需要装饰美化,便于人物、故事、绘画等文化资源的融入,便于个人风格、历史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的展现,便于美术、灯光、音像等艺术手段的运用,因此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采矿业、种植业、畜牧业、机械制造业、修理业等与建筑业相比,文化创意功能的发挥就难得多,因其面积狭小,部件、工艺都是标准化的,不便于人物、故事、绘画等文化资源的融入,不便于个人风格、历史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的展现,也不便于美术、灯光、音像等艺术手段的运用。
依托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意,可推动文化与建筑的高度融合,使建筑的文化内涵得到丰富,并彰显建筑设计者、建造者及使用者的风格、个性,大大提高建筑的品位和市场竞争力。
三、以文化创意推动建筑与文化融合的具体模式
以文化创意推动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具体模式。完成一座建筑,一般都要先设计图纸,对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材选择、建筑工艺、装饰美化等问题形成预案,建好后还要进行推销,最后才能入住或用作他用。因此,以文化创意推动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就可从这几个环节着手:
(一)在建筑选址、建筑布局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在建筑选址、建筑布局环节,与文化的融合,文化的实物资源、形象资源很难派上用场,可用的主要是观念资源、知识资源。与环境相协和,充分利用地利的观念、方便节约的观念、邻里和谐观念等观念,皆需秉持。与环境相协和,充分利用地利的观念、方便节约的观念,人自然都会秉持,但邻里和谐观念却有人经常违背,以致侵占邻居地盘、遮挡邻居采光等现象不时出现,是重点应加秉持的观念。代表现代文明的物理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知识会大有用场,同时,古代风水术知识也必须加以重视和利用。古风水术是论述和指导人们选择和处理住宅(阳宅)与坟地(阴宅)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择日等一系列的主张和学说,是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术数。其所用的阴阳、五行、八卦、风水等概念,与现代科学大不相同,现代人理解起来颇感困难,给人以神秘感,常被一些人视为迷信,其实有深刻的内涵和道理,不能理解、不知利用十分可惜。风水术影响中国民众数千年,早已深人人心,购房者几乎没有不看风水以求福避祸的。风水术认为是吉宅的房屋,人们会很乐意购买;否则,人们就不乐意购买。不管你认为他是科学还是迷信,你必须正视它的存在,按照风水学原理进行建筑的选址和布局,满足住户求福避 祸的愿望。
(二)在建筑结构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建筑结构是建筑的关键环节,对于单一建筑来说,直接决定着建筑的面貌特征、风格样式、空间大小、厅室安排、厨厕位置、门窗样式等问题;对于城市、村庄、街区等建筑群来说,直接决定着民居、商场、工厂、剧院、街道、道路、广场、河湖、公园、绿化带及雕塑等的位置、大小、面貌等问题。建筑结构是外显于人的东西,代表着一幢建筑或一组建筑的形象,最能体现建筑的人文艺术特征。城市是最大的建筑群,最能体现建筑结构这一环节的人文艺术特征,现以其为例来说明建筑如何与文化融合,实现与文化的协调统一。为增加建筑的文化元素,推进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对城市来说,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在城市建设中,妥善处理现代化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在谋求现代化,面向未来,力图展现新颖、前卫的形象的同时,不忘文化的传承,有意识地保留城市记忆和历史符号,对现有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有选择性地加以保护,若有破损,则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加固。
第二,有意识地建设若干体现历史风貌的建筑,形成历史文化街区,在这个街区经营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食品、服饰及艺术表演,使之成为世人了解这一城市历史文化的有形载体。
第三,把该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出现的名人通过城市建设体现出来。若有遗迹存在,应尽量保留下来,进行仿古修复;若遗迹不存,则可采取“意会”的办法,在事件发生地建立纪念碑亭、小纪念馆、小广场或园林小品等,诱发人们对历史的想象。还应以这些重大事件或历史名人来命名某些街道或建筑,使其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第四,城市的街道、建筑乃至路灯、便道、门店、广告、牌匾等,都要克服盲目克隆的陋习,改变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的严重“同质化”局面,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个性化表现展示城市总体特色。
(三)在建材选择、建筑工艺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俗话说“巧妇难为雅米之炊。”任何建筑物都是利用建材按一定的建筑工艺建筑起来的。这两个环节是建筑的核心和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建筑的坚固程度、宜居程度,乃至面貌、结构。草木建筑、石头建筑、土坯建筑、砖混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因建材的不同,不仅给人的观感大不相同,其坚固程度、宜居程度也大不相同。材料是工艺的基础,建材对建筑工艺的确定具有决定性影响,不过,二者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同样的建材会有不同的工艺,同样的工艺,也可选用不同的建材。同样的建材,建筑工艺不同,耗材和效能也会不同。一幢精美的建筑,既需要好的建材,也需要好的建筑工艺,缺一不可。建材的选择、建筑工艺的确定,既体现着科学性、技术性,也体现着艺术性、民族性和个性,既是个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也是个不断巩固和传承的过程。因此,既要吸纳高新技术等现代文明的成果,又要设法保留民族传统建筑工艺的精华。事实证明,一些利用传统建材和建筑工艺建造的建筑,具有优良的性能,如榫铆结构的木材吊脚楼,因具有弹性,在汶川地震中很多并未倒塌,而砖石建筑大多倒塌。传统建筑工艺的精华,要尽力保留,有意识地吸纳进现代建筑。中国开始现代化进程100多年来,现代建筑品质赢得专业认可的寥寥雅几:一方面,具有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现代建筑风格和形式没有形成;另一方面,建筑缺少精致性,“粗糙、没有细部、不能近看、不能细看、不耐看”。中国呼唤精致的现代建筑,需要能引起“精致”审美感受的中国现代建筑的技术与方法,即建成具有建筑文化与艺术表现力的建筑形式的工艺技术方法。建材和建筑工艺的选择,还应秉持现代文明降耗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尽量使用节能降耗、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建材和工艺。如曾令钢铁企业一筹莫展的钢铁废渣,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新设备新工艺可用来生产凝石这种高性能又环保的新型建材。
(四)在装饰美化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性。杨白劳的女儿喜儿即使十分贫困,也愿在头上扎上红头绳来装扮一下。贫困人家也愿住房美观,只不过因贫困而只得简单装饰罢了,一旦富裕了,就会打算把房子装修得美一点儿。现在,人们的生活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对建筑装饰美化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巨大提高,对建筑的审美需求日趋旺盛,使建筑呈现出明显的艺术化趋势。有时建筑装修费用远远高于建筑物本身造价,使得建材业、装修业等相关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此,应通过对建筑的装饰美化而赋予建筑更多的文化蕴涵,着力追求建筑的艺术美感、展示建筑的个性化审美价值,除追求建筑设计的艺术造型、与环境和谐相融等美感外,还对建筑的外装饰和内装修加以重视,以此推动建筑向艺术化、仿生化、人性化、个性化、精致化方向发展。在装饰美化这一环节,著名历史人物、故事、神话传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绘画、雕刻、瓷器精品乃至著名建筑、出土文物,都可相机融入;油漆、彩绘、雕刻等传统装饰工艺,以及灯光、音乐、动画等现代装饰工艺,都可相机采用。
(五)在推销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传统社会,建筑主要是为了自住或公益,而目前,随着分工的日益细密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已经高度市场化,除了农村还有一些建筑是自建自住外,城市建筑基本都是由建筑企业建好后再加出售的。从建筑企业买来后,才能人住或用作他用。建筑企业势必面临对建筑产品的推销问题。推销的过程是一个宣传和造名的工程,通过文化元素的融入可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可将文化资源巧妙地融入宣传广告的解说词、图案、视频或动漫之中。
一是名字蕴含法。即以当地历史人物、事件、建筑、传说、著作及艺术作品为建筑企业、建筑物或建筑商标命名,将其蕴含入所起名字之中。
二是图案展示法。即以当地历史人物、事件、建筑、传说、著作及艺术作品为商标、宣传图案,使其在所设计的图案中得到展示。
三是阐述关联法。若建筑企业或建筑的样式、结构、位置等与历史人物、事件、传说、著作及艺术作品存在某种关联,则在广告宣传中大加宣扬,使公众熟知。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水电工程环境监理下一篇:探讨水库堤坝中的若干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