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往往只是以应付高考为终极目标,从应试技术的层面出发,围绕语文考点训练这条主线展开。学生大多追求的是语言的工具价值与功利目的,这样,本应富有诗意的语文学习便呈现出了千篇一律的程式化倾向,语文学习也因此难以避免陷入令许多学生厌倦的尴尬境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情和灵性日渐丧失,而学生的文化悟性也被日渐消磨掉。因此,语文教师要借助语文教学来建构学生的精神大厦。
建构学生的精神大厦。刻不容缓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工作中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北京师大刘肇庆教授曾经指出,语文课“从本质上雅疑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语文课的目的就在于‘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此类话语对于当今教育犹如声声棒喝,振聋发聩:建构学生精神大厦,刻不容缓。
建学生的精神大厦。责雅旁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对人文性的有关阐述是: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语文课程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些阐述非常明确地提出语文课程要帮助高中生建构精神大厦,使其具备人文精神的要求。 通过学习语文,具备对客观真理探求的科学精神,能够关注人性,自觉努力培养人类种种优秀品格,能扣问生命的存在意义,以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便会精神上情感上逐步站立,其精神大厦终有一日高高建起,这才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终极幸福。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则会是语文教学的最大失败。从这一点看,建构学生精神大厦,语文学科责雅旁贷。
建构学生的精神大厦。大有可为
1.钻研教材,让优秀作品和学生的心灵对话,使其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读懂一篇优秀文章就是在和一颗伟大的心灵交流。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承载了人类长期以来的文化思想,是文学性思想性兼备的精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白阅读的不仅是文章,更是帮助自己实现精神品格成长的食粮,学生首先要向这些优秀作品表明自己的价值,认真对待,然后才会发现这些作品对自己的价值。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人文精神的建构上,有意识地运用专题与板块相结合的形式,以某一人文精神为核心,将多个阅读文本贯穿起来,以期实现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
2.倾情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建构学生精神大厦的主阵地。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师要积极建构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自由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的营造,课堂上教师适时的巧妙提问,充满激情的朗诵,有的放矢的旁征博引,甚至是一个颇有意趣的情境,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倾情课堂的具体表现。而教师的倾情,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才会激活学生的精神生命,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
3.身正为师,让自身人格成为建构学生精神大厦的一道盾牌。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要用语文教学建构学生的精神大厦,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有思想、有修养的人。倘若语文教师缺少对崇高人生价值的追求,沉浮于横流的物欲中,又拿什么去塑造一个个有崇高追求的灵魂?倘若教师自己缺乏一份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又拿什么让学生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由此看来,学生精神生命的萎缩不健全是语文教学的最大的失败,是对语文教师最彻底的否定!
道德教育的秘诀就在于当一个人正在年少时,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及个人生活的前景。高中是学生人格养成、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科特点,在学生精神成长关键期通过教学让学生从每一篇优秀的作品中,从每一节课堂中汲取精神的养料;通过“日省吾身”完善自我,让学生从自身的言行中感受到人格精神的魅力,这样,学生的精神大厦终会高高筑起。
(作者单位:江苏运河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中央苏区干部教育的主要经验及启示下一篇:口语交际教学与课堂有效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