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复制链接]
查看: 522|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6-30 00: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值得我们每位初中地理教师思考的问。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 学习兴趣 激发 调动 培养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它在教学中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如何使学生充分发挥内在动力,切实对地理这个中考不考的小三门产生兴趣呢?在此,我谈几点看法意见。
  一、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但其视野较窄,见闻较少,对于这个研究对象时空广阔,内容涉及多学科的地理学科来说,很显然难以接受,那我们必须利用投影、幻灯、录像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讲地球公转是,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如何移动?若仅靠老师讲述书中的图,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而言,显然抽象难懂,不容易讲清,也会使得他们觉得地理这门新学科太难,而丧失入门的兴趣。若我们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地球的公转,则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本是初中内容的难点,也就很容易攻破,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里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有些事件跟地理知识息息相关,学生也很关注。如何利用它们,给学生传播“生活离不开地理”这一信息呢?这就要我们老师善于把握生活细节,善于用地理的眼光发现问题,并将其带入课堂,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长此以往,“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也就会被大多数孩子所接受,不再是句空话。
  三、充分调动各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如语文、历史、生物、外语等等。在讲述某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的交叉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及各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得原本孤立的某一知识难点,变成多学科共同解决,其效果不言而喻。
  1、借助古诗词,使学生身临其境。生活当中的很多地理现象,都被古人用其精练的语言给我们概括,诗词是最好的描述方式之一。例如:在描述横断山脉古代交通不便时,可引用李白诗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讲地势时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气候时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讲气候随海拔变化时“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等
  2、巧用谜语,启发学生思维。谜语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课堂中适当应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加深印象。例如:在讲省级行政中心时,“圆规画圆”――太原,“大言不惭”――海口,“银河渡口”――天津……
  3、联系历史,探究原因,使学科知识联系更紧密。世界地理当中的很多内容,如新大陆的发现,世界语言、宗教的分布格局,都与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联系中追根溯源,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还可以让我们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例如在讲拉丁美洲的范围及其主要国家所用的官方语言时,新大陆的发现,殖民者的统治历史,就可简要向学生讲述,要遇到对历史了解的学生,最好让他当老师,为同学讲解,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绘图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具有很强的理科特性。很多学生发现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如果仅靠记忆一些知识很难掌握。“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如何让同学们将“图”代替文字,成为知识与知识联系的纽带呢?这就要求老师上课时,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以身示教,设计地理略图,使学生参与进来,成为绘图的小高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还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黄河内容时,可充分抓住其巨大“几”字形做文章。从源头到入海,从上游到下游,边讲边画,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河口和孟津两地名称用红色粉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黄河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等等。学生也是如此,若是学生都将其绘入脑中,何愁知识不理解,内容不掌握。动手绘图可使静态变动态,充分体现事物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被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读书、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普遍存在。孩子脱离大自然太久,使得一些浅显的知识,变得深奥起来。积极开展地理课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已成为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推进未来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利用社会调查,结合乡土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社会调查,结合书中知识,例如: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业的发展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不仅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还可使他们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切实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现在生活中。
  利用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大自然,走进社会,才会让学生产生持久兴趣。例如:可以组建天文兴趣小组,通过到天文馆看星空,到天文台去观星空,认识春、夏、秋、冬典型星座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新知识,并主动参与到整个教活动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再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作者简介:
  张玉玲:(1980― ),女,汉族,安徽人,中学地理二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关于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高校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浅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30 00: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