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复制链接]
查看: 486|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31
发表于 2020-7-1 00: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大学阶段是学生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针对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学形式、内容上存在的问,在探析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内涵基础上,介绍了济南大学针对学生心理、个性发展特点和意识习惯形成规律所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期望能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意识;终身体育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发挥着与社会体育衔接的纽带作用,具体体现在树立体育观念、增强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塑造全面发展人才等方面。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原有的传习式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秉承“以人为本”和“健康为本”两个核心理念,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校体育真正向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和多元化体育方向发展。
  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
  根据对山东省 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的关于体育意识、行为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体育课兴趣方面:对上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占5 %,其中女生占19%;在传统教学模式方面,有 1%的学生反映教学内容单调,学习过程被动,不能满足个人的爱好和需求。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选项调查中,男生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考试难易程度放在第二位,教学环境放在第三位;女生把考试的难易程度放在第一位,教学环境放在第二位,兴趣放在第三位。有31%的学生没有选上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有19%的学生不知道什么项目适合自己;在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上,完全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男生占18.2%,女生占4.1%,没有掌握任何运动技能的男生占8.4%,女生占12.5%;坚持每周锻炼2次,每次一个小时以上的学生有23%;有94%的学生认可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但其中有53%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进行科学锻炼;有34%的学生认为锻炼太辛苦,体育活动对身体的促进作用一时难以见效,特别是一些特体的同学,宁愿节食或吃减肥药控制体重,也不愿意通过体育活动来维持正常的形体;有43%的学生对健康的理解只局限在体重适中,不生病,没有残疾,能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以上调查数据说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的习惯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究其原因,这其中有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学生头脑中所遗留的惯性思维因素,也有女性所特有的心理因素,致使她们不愿意单独从事体育锻炼,但更主要的因素是高校体育在教学模式、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并没有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个性差异和学生实际需要,在理论教学基础上,从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的习惯。
  二、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形成的因素
  1.体育意识的形成
  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就学生而言,则是指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与他们的自身素质、文化修养和体育基础知识有很大的关联,同时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高校应通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体育有更深入的实际理解,并获得体育科学知识和技能,对体育锻炼项目产生兴趣,这将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终身锻炼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大学生对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体育实践的情感体验,也有赖于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它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逐步培养的过程。锻炼兴趣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雅形的动力,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只有在广泛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引导他们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并在活动中体验运动健身的乐趣。然而,运动兴趣的培养必须在基础理论基础上,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发展运动技能作为支撑点,体育运动技术的高低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对于体育内涵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并不清楚自己适合何种运动项目。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使学生领会体育运动的丰富文化内涵和锻炼价值,亲身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并从中找到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养成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正如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对习惯的诠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三、济南大学体育教学体系的建设
  高校应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使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打下终身锻炼的基础。学生毕业走向社会,能否继续进行身体锻炼,是检验高校体育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要考虑到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实践较少、体育基础知识匮乏等问题,从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入手,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感知体育活动的魅力,了解自身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校的教师专项结构和场地设备状况,开展具有高校特点的体育俱乐部教学,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和教师,激发运动兴趣,促进个性的发展,并通过课外体育俱乐部和各项体育协会,使大学生体育行为得以延续,形成稳固的体育行为习惯,最终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目标。
  济南大学根据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本着高校体育教学“以人为本”和“健康为本”两个核心理念,使学校体育真正向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和多元化体育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体育课作为一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本、专科学生必须修满4个学期的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8个学分。济南大学一二学期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2个部分,二年级以体育俱乐部形式教学,学生网上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和任课教师。
  一二学期开设1 学时体育理论课,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体育学知识、运动解剖学知识、运动生理学知识、体育保健学知识、体育营养学知识、体育竞赛知识和身体锻炼处方。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体育知识,明确锻炼价值,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掌握较为实用的科学锻炼方法,并引导其在个人运动实践中加以运用,逐步使其形成对体育的正确认知,为其日后科学健身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三、四学期各俱乐部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3次以上的专业知识和裁判理论讲座,通过体育知识讲座与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结合,同时配合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自身不足,提高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和功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同时扩大体育俱乐部的影响力。
  一年级实践课授课内容以身体素质教育为主,专项教学为辅,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发展学生对体育的基本认知能力,结合理论课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己身体,了解自己对某些体育项目的爱好,为二年级选择教学内容奠定基础。二年级的实践课是以体育俱乐部模式开展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体育专项水平选择上课的项目和任课教师。根据我校教师专项配置和体育场地设施情况共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和保健等专项课程,各专项又分成高级班、中级班和初级班,进行分层次教学,教师根据各层次学生的素质和技能状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为了保证学生体育学习的连续性,将体育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得以体验,我校开设了12个课外体育俱乐部,并以此为核心,由学校学生会成立12个体育专项协会,项目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跆拳道、瑜伽、田径、轮滑。各俱乐部通过各种定期讲座和竞赛活动来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提高不同运动层次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责任编辑:周 杨]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艺术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下一篇:工科物理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1 00: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