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合并对贷款公司的影响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1232|回复: 3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43
发表于 2020-7-1 08: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银行合并对贷款公司的影响,取决于合并后银行市场势力增加带来的影响是否超过合并带来的效率收益。本文通过计算分析平安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的贷款客户在银行合并前后一段时期的累积异常收益率,发现此次合并产生的净福利对贷款公司而言是消极的,并分析了产生这种消极影响的原因。
  关键词:银行合并 市场势力 效率收益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银行合并在美国开始盛行并一直方兴未艾,Berger et al. (1998)提到从1919年到1994年美国大约发生了3 00起银行并购案例。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银行合并的浪潮席卷至日本和欧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1990年至1999年可以说是银行合并的高发期,银行合并的直接结果是银行数量的减少和规模的扩大,在组织规模的渐变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银行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带来整个资本市场的相应变化。中国在十年后的2009年发生的A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可以说也是银行合并的问,因为平安并购深发展主要是看重其银行业务,在国内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型时期,这雅疑是平安扩大自身银行业版图的一个战略性行动。银行为何对于合并乐此不疲,合并能否增加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作为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主要供给方,银行合并对于贷款公司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一直是困扰学界多年的难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国内外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大致得出如下两类论点:一类认为企业合并能够降低成本、节约费用,从而产生协同效应,增加企业价值。如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大卫・罗德兹在比较跨国界合并产生的价值与国内合并产生的价值时提到,跨国界合并可以使总成本削减5%-1%,而国内合并能削减15%-18%;另一类研究则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合并双方难以实现在包括客户、渠道、产品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有效整合,因而合并只是一个协同陷阱,不会增加企业价值。对于第二个问题,目前学界研究较少,并且未得出一致结论,而国内关于银行合并对贷款公司的影响研究基本未见涉及。基于此,本文拟以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为例对银行合并带给贷款公司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
  (一)合并后银行市场势力对贷款影响 Williamson (19 8,1915)提到任何行业的合并都能够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和通过增强市场力量而提高价格,合并的净福利是模糊的,取决于效率收益和市场势力的对比。这已经给我们一个很大启示,本文对银行合并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很多也是从这个角度打开。Paola Sapienza(2002)将银行合并做了重要的区分:市场内的合并和市场外的合并。划分市场内外的依据是合并双方在合并前是否在同一个地理区域内运营,因为这两种合并很可能产生不同的市场结构和效率影响,进而影响价格和信贷供给量,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市场内的合并如果涉及的收购银行只有小的市场份额,合并银行收取的利率下降,客户将从此次合并中获益,也即产生了效率收益;但是随着合并银行的市场份额的增加,这种效率收益会被市场势力逐渐抵消,合并银行将收取更高的贷款利率,对贷款公司而言是不利的。同时指出小的异地合并所引起的利率下降不如相应规模的同城合并的下降幅度大,也即市场内的合并比市场外的合并产生更大的效率收益。Isil Erel (2009)进一步提到银行合并带来了市场重叠,在一定范围内的重叠度越高越是能带来成本的节约,直接的协同效应和重新优化贷款组合使得规模或范围经济引起边际成本的下降和风险的相对分散,进而导致利率下降,有利于贷款客户;但当市场重叠变得相当明显时,合并会造成相应的垄断效应的产生,银行市场势力的显著增加对贷款公司造成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包括利率的上升、贷款条件、期限的恶化。因而合并产生的净福利取决于二者的对比。而之前的研究如Berger and Hannan (1989)发现在更为集中的市场上运营的银行支付更低的存款利率,并且Hannan (1991)进一步指出这类银行往往收取更高的贷款利率。虽然这些研究都未能明确指出怎样的市场集中度会导致类似于垄断效应的结果,但是他们的研究基本有一致的思想启示:银行合并对贷款客户的影响取决于合并后的银行市场势力,或者说是市场重叠的情况,以及合并前的竞争状况。
  (二)银行业“尺寸匹配效应”对贷款影响 Nakamura (1994),Berger,Kashyap,and Scalise(1995),Berger and Udell(199 ),Peek and Rosengren(199 ),Strahan and Weston(199 )等发现银行业存在“尺寸匹配效应”,即大银行倾向于给大中型企业贷款,而小银行专注于小企业贷款或者说小额贷款。这一发现启发后来的研究者在研究银行合并的经济后果时思考合并是否会造成小企业与银行贷款关系的终止,因为银行合并往往带来规模的扩大,从而可能改变银行对客户的选择标准。Paola Sapienza(2002)发现合并的目标银行的小客户相比那些贷款银行没有卷入合并的小客户,在未来从先前贷款银行继续带到款项的可能性更小。收购了小银行的大银行比其他银行更倾向于切断小客户的贷款。Berger and Udell (199 )发现合并银行会大量削减给小企业的贷款。对于存在规模匹配的原因理论界也未能达成共识,争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认为这种匹配源于小银行对小客户的贷款存在诸多优势,另一类认为是大银行没有更多的利益动机去维持与小客户的关系。Petersen and Rajan (1994,1995)指出给小企业贷款往往是关系的驱动,因为那些小的和刚成立不久的公司还未建立一定的声望,加之本身的公开信息较少,从大银行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很小,因而更可能是获得小银行的贷款。而Berger and Udell(1995)进一步指出小银行给小企业贷款是因为面对这样的客户小银行比大银行更有技巧。对于具体的技巧方面,Nakamura(1993)提到小银行在处理与小客户关系时更为灵活,他们拥有信息优势,因为他们对当地经济状况有更为详细的信息。而且小银行的贷款人员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并不像大银行的贷款人员被要求必须遵守标准的规则按部就班。Cole, Goldberg, and White(1999)认为给小客户的贷款,小银行比大银行的操纵更有效率,因为大银行在做贷款决议的时候硬性指标――定量指标更多,因而倾向于给大型和透明度高的公司贷款,并不像小银行的贷款人员会依据更多的软信息――定性指标。但是Paola Sapienza(2002)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也可能是小银行本身比大银行缺乏效率,在客户的竞争上缺乏优势,并且这些小额贷款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开始的价值。如果银行贷款真的看重“门当户对”,那么银行合并后终止与某些公司的贷款关系是很有可能的,一旦银行合并后终止了的贷款关系,对贷款公司的负面影响将更大。Emilia Bonaccorsi di Patti and Giorgio Gobbi (2001)发现银行合并对公司贷款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银行合并后公司与银行贷款关系的终止,将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这种消极的影响会在持续三年后消失,认为公司最终有能力消除关系终止带来的这种冲击。Massimo Massa(2009)用三个指标来衡量贷款关系的强度:银行和公司之间的地理区位、贷款对公司的重要程度、银行的内在潜能。银行合并对其客户,即贷款公司而言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虽然很多文献提到了类似市场重叠度的影响,但是并未明确指出市场势力和效率收益在怎样的市场重叠度上进行划分,本文也未能对贷款公司所受影响进行详细具体划分,考虑到目前公司贷款的利率、期限、条件等信息披露还不是十分充分,因而主要运用累计异常收益率来讨论贷款公司在此次银行合并活动中所受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及模型设定 深发展在其2009年年报中披露了相关合并事宜,“2009年 月深圳发展银行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寿险”)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深发展拟向平安寿险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数量不少于3.10 亿股但不超过5.85 亿股。而与此同时,深发展的第一大股东Newbridge Asia AIV III, L.P.(“新桥投资”)与平安寿险的实际控制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签署《股份购买协议》,中国平安可以在不迟于2010 年12 月31 日前收购新桥投资所持有的深发展的所有股份。此次发行及此次股份转让完成后,中国平安和平安寿险将成为深发展前两大股东”。基于以上信息,选取2009年 月12日作为事件发生日,虽然在这一天我们还不能从持股比例上来确定合并是否完成,但是这些协议的签订已经足以产生和并购同样的影响。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计算银行并购前后贷款公司累计异常收益率分析银行并购行为对借款公司价值影响,异常收益是指股价对所发生事件的反映程度。累计异常收益率(CAR)取自窗口期的日异常收益率(AR)相加之和,而日异常收益率又是实际收益率和预期收益率之差。本文选取了5个窗口期的累积收益率来进行分析:(-1,1)、(-2,2)、(-5,5)、(-10,10)、(-20,20)。我们通常说的实际收益率由下面的公式计算而来:实际收益率=(当天收盘价-当天开盘价)/当天开盘价;预期收益率的计算我们取自CAPM市场模型:RI=B*RM+?着。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市场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
  (二)样本选取 本文所取样本来自沪深两交易所的所有上市公司中于2008年和2009年从平安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取得借款的公司,共选取了58家公司,其中有极少数几家公司是为其子公司等关联公司的贷款进行担保,本文将此类公司视同为从合并银行取得贷款款的公司进行研究。通过比较这些贷款公司在并购前后公司价值的变化来分析此次银行并购对贷款公司的影响。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T检验分析 58家样本公司在5个窗口期的累积异常收益率情况:均值、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同时检验了均值是否显著异于0.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样本公司在5个窗口期的累计异常收益率的均值和中位数均为负数,通过均值t检验,发现在95%置信水平上,(-2,2)期间和(-5,5)期间的累积异常收益率均值显著异于0,尤其在(-5,5)期间。可以初步判断平安银行与深发展的此次合并对贷款公司而言产生了消极影响,从合并产生的净福利而言,市场势力的增加带来的垄断效应超过了效率收益。虽然国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的银行金融体系较为稳定,其他金融市场主体对市场不可能产生绝对的垄断效应,但是其他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对市场结构仍可能产生微妙影响。
  (二)累积异常收益率变化趋势 (图1)和(图2)显示,(-2,n)和(-5,m)的累积异常收益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越接近事件发生日及之后其值变化越剧烈。(图1)显示CAR(-2,1)到CAR(-2,2)有明显的下降,(图2)显示CAR(-5,-3)到CAR(-5,-1)也有明显下降,事件发生时日异常收益率明显低于其他日期。
  (3)原因分析。Paola Sapienza(2002)认为合并对贷款者福利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合并决议的动机。因为合并是银行进入新市场的一种方法,为了实现潜在的规模经济,获得与更大规模相关的金融势力和声誉,或者去约束目标银行的“雅价值最大化”的管理者,合并银行新的管理层会根据合并动机设定贷款政策。银行业务在中国平安的混业经营中一直不算很突出,近年来中国平安也在积极加强这一板块的势力,2003年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200 年收购了深圳市商业银行,“平安银行”由此组成但其银行网点较少,而收购深发展是中国平安的一大手笔;而深发展被收购后,其资本充足率由2008年年底的8.58%上升到2009年年底的8.88%,核心资本充足率也由5.21%上升到5.52%,而到了2010年年末,这两个指标分别达到10.19%和1.10%。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平安和深发展是双赢的,随着市场势力的增强,贷款政策也势必有所调整,对贷款公司而言雅疑是不利影响居多。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深发展和平安银行贷款公司在合并前后的累计异常收益率的计算分析,发现此次合并对贷款公司产生了消极影响:在5个窗口期内的累积异常收益率的均值和中位数均为负,通过均值的t检验发现(-2,2)和(-5,5)期间的均值显著异于0,这初步表明了此次银行合并产生的净福利中,市场势力的增强带来一定程度的垄断效应并超过了效率收益,因而给贷款公司带来负面影响。这可能是由于银行合并后市场势力增强,对贷款公司的贷款条件更为苛刻,有可能带来利率上升、期限缩短或者授信额度减少等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合并银行一旦终止给某些老客户的贷款,可能对这些公司的消极影响更大。银行合并对贷款利率、贷款期限、授信额度的影响,以及贷款关系的维持和贷款担保条件的调整将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Isil Erel, The Effect of Bank Mergers on Loan Prices: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
  [2]Paola Sapienza, The Effects of Banking Mergers on Loan Contracts, Journal of Finance ,2002.
  [3]Emilia Bonaccorsi di Patti and Giorgio Gobbi. Winners or Losers,The Effects of Banking Consolidation on Corporate Borrowers . Journal of Finance, 2001.
  [4]Peek, Joe, and Eric S. Rosengren, Bank Consolidation and Small Business Lending: It's not just Bank Size that Matter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8.
  [5]Petersen, Mitchell, and Raghuram G. Rajan, The Benefits of Lending Relationships: Evi-dence from Small Business Data, Journal of Finance,1994.
   (编辑 梁 恒)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现代金融危机模型的演化路径及其现实困境
下一篇:基于信息化的高职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1 08: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1 08: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94

帖子

53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92
发表于 2022-3-13 19: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