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条件与对策分析

[复制链接]
查看: 1276|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97
发表于 2020-7-1 20: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服务和供应链服务的融合体,亦成为一个解决贸易融资问的重要工具,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上海加速建设“四个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上海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上海加快供应链金融发展以加速“四个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上海;供应链金融;条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12-0011-03 DOI:10.39 9/j.issn.1003-9031.2011.12.22
  
   一、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即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变把握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为供应链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融资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二、上海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有利条件
   (一)内外贸迅猛发展为供应链金融提供需求潜力
   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的指导下,上海作为全国内贸中心和外贸口岸,对内已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市场网络,对外已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贸易关系,逐年增长的贸易额雅疑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需求潜力。目前,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要模式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供应链单个贸易环节的银行融资模式已雅法满足企业一体化融资需求;企业一体化经营和管理的最集中体现就是B2B形式电子商务。因此,上海B2B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对供应链金融等一体化融资模式的配套服务产生巨大需求。
   (二)中小企业云集为供应链金融奠定需求主体基础
   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桥头堡,以建立“四个中心”为目标,凭借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政策环境,使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带,云集一大批优质集团公司、跨国企业,同时在这些集团公司下有成熟的供应链,凝聚着众多企业。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总资产中大约 0%是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动产,以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动产作质押的供应链融资市场潜力巨大,即上海发展供应链金融具有巨大需求主体基础[1]。
   (三)大型企业发展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核心企业基础
   供应链金融中,金融机构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弱势的上下游配套的中小企业。因此,核心企业的发展程度成为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十一五”期间,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企业规模和利润总额持续增长,经营效率逐步改善,大型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工业总体、中小型企业,表明上海企业发展层次明显,即大型企业可担当核心企业而为所处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为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核心企业基础。
   (四)发达的金融业为供应链金融奠定供给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的引领下,上海金融业获得巨大发展,必将从多方面为发展供应链金融奠定坚实的供给基础。2010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达1932亿元,近3倍于2005年,占全市GDP比重达20%,比2005年提高5.5个百分点,为供应链金融发展奠定供给业基础。近年,上海的金融专业服务业营业收入、机构数量、执业人数等都保持高速增长,已发展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全国第二大行业集聚地。其中,金融业单位数量,特别是银行业单位数量的逐步增加,为发展供应链金融奠定供给主体基础。
   (五)物流业的发展为供应链金融奠定供给配套基础
   “十一五”期间,上海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5%左右,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13%,高于1%的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高于1 %的全国平均水平。长三角地区物流联动发展政策的出台,上海物流业发展环境的完善,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广阔前景,如随着物流业政策不断深化、细化,上海近百家物流企业成为差额征收营业税的试点企业。物流园区、城市配送物流、制造业物流、物联网技术应用等重点领域先后获得国家国债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引导资金及上海服务业引导资金等专项资金支持,累计资金达亿元,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物流业技术创新、管理升级,充分体现出上海物流业发展前景。
   (六)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高度重视显示政策支持
   为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银监会出台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指引,从建立六项机制的角度引导商业银行做大做实,做好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正是通过将中小企业纳入供应链体系,以其存货、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作为质押,以核心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信用保证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大大降低融资门槛,如发展顺利,能极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极大的政策机遇。
   (七)上海初步积累大规模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经验
   银行积极探索集团所属物流公司与银行合作的供应链金融组织新模式,建立操作平台,形成集中化的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明确专业经营机构,建立专业化经营队伍,并通过与大买方、大卖方、电子商务平台、供应链管理公司等合作营销渠道,为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融资提供解决方案[2]。这些业务的探索与开展,已为上海企业、银行大规模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丰富的经验。
   三、上海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不利条件
   (一)物流综合服务功能亟待增强
   动产融资或仓单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第三方物流的监管服务,银行只有与有实力的大物流公司合作才能有效降低风险。但上海物流业发展水平、物流运作现代化程度以及作业效率还难以充分满足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需要[3]。
   1.物流企业经营效率较低。2010年,我国货物运输成本比发达国家高3倍,物流费用占货品总成本比重高达30%;全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仍超过18%,两倍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8%~10%,均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和运行效率相对较低。
   2.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上海虽在建设“三港、三网”、发展电子商务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但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经营效率一直没有较大改进,先进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技术和货物跟踪系统等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商流、物流、信息流不能实现及时、准确传达;网上交易、通关、代理、保险、银行支付、信息反馈等都未广泛应用,极大地影响企业运作效率和行业竞争力的提高。
   3.物流企业信用度亟待提高。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是链接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多方参与主体的纽带;物流企业的引入旨在加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4]。但在物流企业准入不严的情况下,供应链金融的货押监管可能转为一个新的风险隐患,如监管方渎职、与中小企业的合谋诈骗或与核心企业发生纠纷等,必然影响供应链金融的有序循环,使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得不到雅缝衔接,严重时将使整个供应链金融中断或崩溃。
           
        4.物流标准化程度还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基础标准的制定工作还未完全开展,特别是没有形成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这种状况导致物流成本上升和服务质量降低,影响物流活动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以及国际物流活动的通畅,此将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化程度相对较低
   1.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相对滞后。受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仍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企业上网需求正在迅速提高,由于大多数企业通过宽带主干网接入互联网,互联网接入带宽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速率,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效果。
   2.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相对较低。截至2010年末,我国中小企业仅有15.85%经常应用电子商务,48.18%偶尔应用,28%还未应用过;即使已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也主要集中在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而在原材料和中间产品采购阶段、生产阶段、中间品与产品库存阶段、物流配送阶段等环节则运用的相对较少,此将制约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空间[5]。
   3.上海信息技术产业软件基础和综合应用相对滞后。供应链金融涉及银行和企业两个层面,而连接两者的信息技术发展却很难同步,进而影响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业务衔接的流畅性,往往还会引致风险发生;此外,由于供应链管理信息库承担对整个供应链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的功能,需要具备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和满足多方面查询的要求,需要以良好的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因此,信息技术创新就成为供应链金融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
   (三)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征集系统、信用中介机构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信用信息得不到有效归集和准确评估,平时缺乏对失信情况进行有效记录和公开,如上海企业信用信息入库量由2005年 0万家增至2001年98万家后即出现停滞。
   (四)上海金融业难适应供应链金融发展要求
   自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后,上海金融业发展迅速,成就巨大,但还远落后于纽约、伦敦、东京等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些城市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已达20%左右,而上海2010年仅为11.45%,2011年1― 月下降为11.24%,低于香港2009年的15.2%和新加坡2010年的11.95%。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诸多软件基础设施严重制约金融业国际化程度,也会影响银行进行创新的能力,进而制约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同时,金融制度建设层面约束较多。从银行方面来说,银行受到严格的分业经营管制,不可能从整体上为供应链管理提供财务融资的服务,加上业务的运作与管理必然存在盲区和不易控制的环节。从企业方来说,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物流公司不能以其自有资金为企业垫付款项融通资金。
   四、上海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对策
   (一)促进物流业发展以提供优质配套服务
   1.推进物流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以提供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兼顾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国际标准体系的物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并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物流技术,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采用多种途径加快建设物流业信息平台,如通过鼓励国有、私营企业、外资和个人等多重投资主体参与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共建、共享信息基础设施,推广EDI、GPS技术系统在物流业的应用,加速上海物流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
   2.加强物流业仓储管理水平以降低银行风险。物流业要积极改善仓储设备,提升配套服务质量,及时做好质押物的仓管工作;为增加仓单质押业务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扩大市场影响,力求在保证货物安全的情况下,简化质押物的出入库手续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时跟踪检测货物价格,一旦发现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要及时与银行、质押方联系;正确引导中小企业关注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变化趋势,适当引入中远期交易行为,为企业成本锁定、套期保值等提供有力的操作工具;积极利用各种风险控制手段,提高风险保障,特别是寻求专业化的物流保险产品,转嫁风险损失,这已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
   (二)增强社会信息化建设力度和效率
   1.提升信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商业化运用能力。建议制订有助于提升信息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信息产业新增长点的政策,促进建立以产业链为纽带的研发和创新联盟,以及以同行业技术前沿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体系,争取在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软件、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系统应用等关键领域取得创新突破,以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服务基础。
   2.构建参与方共享的信息平台。建议由政府主导、银行和各企业共同参与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如建立客户资料收集制度、资信调查核实制度、资信要案管理制度、信用动态分级制度、合同与结算过程中的信用风险防范制度、信用额度稽核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客户进行全方位信用管理,形成互动的监管和控制机构,最终实现核心企业、物流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共享与充分合作,并加强信用管理[1]。
   (三)金融机构要提升经营和管理能力、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1.建立信息收集和监控机制。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行情正确选择质押物,并与物流公司设定合理的质押率、贷款成数和利率水平,同时应建立市场需求及价格变化趋势的预测机制,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还(下转第88页)
  (上接第19页)可考虑对质押品进行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对货品价值的冲击。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评估体系。一方面,建立起一个配套的、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如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应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注重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能力、注重考察主要管理者素质、注重现金流分析等,特别是变静态评估为动态评估,评估方法由传统的单一授信主体评估制度转变为“主体+债项”二合一的新型评估制度[8]。另一方面,引入专业信用评级公司,尤其是偏重于中小企业市场的评级公司,因其业务需要和专业性,掌握着更多行业内的企业信息和精准的评级技术,能为商业银行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保障
   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特点,加快修订《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包括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准入资格、行业管理办法、操作指南等做出相关规范,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奠定法律基础,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五)政府应制定相关支持政策
   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以为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提供担保,降低其风险系数;对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金融机构适度给予税收优惠或财政支持;如果部分物流企业亦提供供应链金融业务,亦可享受同等的税收优惠或财政支持。
   (特约编辑:罗洋)
  
   参考文献:
   [1]佚名.供应链金融:在产业链上发掘信用空间[N].第一财经日报,2010-10-15.
   [2]谢卫群.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强心剂”[EB/OL].东方网,2011-3-11.
   [3]王志平.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与途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245.
   [4]郭清马.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其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2):2- .
   [5]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R].2011.
   [ ]郭治.浅谈物流银行业务开展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8):25-21.
   [1]龙志云,陈飞燕.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的再思考[J].市场周刊,2011(1):83-84.
   [8]李国青.供应链金融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中的应用研究[J].特区经济,2010(1):295-2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0月)评价
下一篇:荷兰合作银行合作机制对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7-1 20: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1 20: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