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的治疗学(一)

[复制链接]
查看: 996|回复: 5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63
发表于 2020-7-4 09: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治疗原则简称“治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治法”。治法是针对疾病所制定的具体治疗大法及治疗方法,如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是治疗大法,而辛温解表、疏肝理气、滋阴清热、健脾化湿等,则是治疗方法。前者适应范围较广,是针对某一类疾病层次较高的治法;后者则是针对某一具体病证所制定的具体治疗方法,它限定在某一治疗大法的范围之内。如汗法中的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滋阴发汗、助阳发汗等,统属于汗法。
  治则是在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则,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意义,如扶正与祛邪、治标与治本、正治与反治、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等,均属于治则。举例说,治疗虚证的治则是扶正,而滋阴、养血、扶阳、益气等是扶正的具体体现;滋养肝肾、益气养阴等,则是具体的治疗方法。总之,治则与治法的运用,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治则规定着具体的治法,而多种治法又都从属于一定的治则,从而体现了中医在临床治疗上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具有执简驭繁、操作性强的特点。
  本节重点介绍某些治则的内容。
  治标与治本
  标与本是一个对立的概念,举凡病因与症状,正气与邪气,先病与后病,内与外、上与下之间都存在着标本的关系。临床通过标病与本病的分析,正确掌握疾病的标本关系,才能决定治疗的先后、主次、轻重、缓急等步骤,故《内经》说:“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为妄行。”
  中医强调标本论治,尤其重视治本。“本”就是根本、根源,是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标”一般说来是根于本的,是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本病一去,标病也往往随之而解。所以中医主张“治病必求于本”。如以病因与症状而言,病因是本,症状是标,在这里治本的意义,就是进行病因治疗。
  一个病因可以产生多个症状,在治疗上只要消除了病因,症状虽多也会一一消退。例如,风邪引起的症状有头痛、鼻塞、咳嗽等,治疗就要针对风邪及其性质(风寒或风热)立法处方(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而不用祛痛、止咳等局部治疗;再如对阴虚引起的发热、口干、咽燥、盗汗等症状,治疗也要针对阴虚这个病因,着重养阴以退热,而不是单纯地、表面化地用退热、止汗的办法。即使对病情较为复杂的疾病,需要标本兼顾的,也要分别主次,而不是舍本逐末地对症治疗。如重感冒出现高热、肢体酸痛、口干咽痛、烦躁不安等症状时,高热是个主症,高热不退就会伤阴灼液,消耗体力,从而加剧咽干烦躁等症状,因此在疏风解表以治本的基础上,加入解热退烧的药物并治其标,使高热退去,其他症状也就随之而消除。因此,在前人的方剂中,往往注明咳嗽加什么药,口渴加什么药,就是在治本的基础上,兼顾其标的意思。当然,这里治本还是主要的,兼顾其标也是以主症为重点,不是见一个症状就加一种药,枝枝蔓蔓杂乱雅章地治疗。所以《内经》着重指出,治病必须“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一种病因可引起多种症状,一个症状也可有多种原因。张景岳曾引过一首歌道:“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雅汗不发汗,有热莫清热,喘生休耗气,遗精不涩泄,明得个中趣,方为医中杰。”意思是说,引起痰多、出血、发热、喘促、遗精等症状的原因有多种,不能都用常规治法,必须探求其中的原委,因证施治才算是一个高明的医生。否则落入俗套,临床之际只知“头痛医头”,堆药成方,就是不善谋法了。
  再以正气与邪气的关系而言,正气是本,邪气是标,治病求本就是要重视人体的正气。在处理正气与邪气的关系上,中医有扶正祛邪和祛邪扶正两种说法,认为扶正则邪自却,邪却则正自复。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其实都是以正气为根本的。譬如,伤风感冒原是由于人体抵抗能力低,不能适应外界气候骤变所致的轻浅疾病,在治疗上一般要以祛除风邪为本,即所谓祛邪扶正;但也有的人最易感冒,或感冒后迁延日久反复不愈,就需要从正气方面考虑,必须扶持人体正气以增强其抗病能力,或者扶正与祛邪双管齐下,而不能单用一般的祛风邪方剂治疗。如玉屏风散功能补气疏风,就是扶正祛邪的代表方剂。
  总之,在处理正邪的关系上,要掌握孰为主次。如因虚而致病者,则以正虚为主,治疗应以扶正为本;因邪气致病者,则以邪气为主,自应祛邪为先,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护正气。
  另就先(旧)病与后(新)病的关系而言,则先病为主,后病为标。一般说来,先病多为顽固的慢性病,后病则多为时行感冒一类的疾病。慢性病不是旦夕能除的,而感冒之类则是指日可愈的,因此要先治感冒后治慢性病,否则感冒不除会使原有疾病的病情恶化。再如大出血的病人,由于出血不止会危及生命,故雅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出血,均应紧急止血以治标,待血止病缓后再治其本病。这种标病急先治标,本病缓后治本的方法,就是中医常说的“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是对“治病必求其本”的补充,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急则治标”是在标病急迫,甚至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情况下的紧急措施。例如,由于肝病引起的腹水,肝病是本,腹水是标。当此腹部胀满,二便不利,呼吸困难的情况下,非峻剂泻水不能济其急,俟水退后再疏肝、和肝以其治本。但急则治标不过是权宜之计,是应急手段,是为着治本创造条件,因此应该中病即止,不宜继续使用,所谓“雅使过之,伤其正也”。同时即使是治标,也同样要探求本源,不是单纯地对症用药。如抢救大出血时采取的止血措施,有的用犀角、地黄凉血止血,有的要用大剂人参、黄芪益气止血,也有的用炮姜、附子温阳止血,在这种基础上再配合应用止血药。说明治标仍含有治本的意义,仍离不开原因疗法。
  本病或标病任何一方严重时,均可独治其本或独治其标,但在标本并重或标本并非很急的情况下,则可两两相顾,即所谓“标本兼治”,以达到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的目的。这就是《内经》说的:“谨察间甚。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例如哮喘病发现心力衰竭时,就要一面止咳化痰,一面温肾纳气,以兼顾标本。
  在标本兼治时又有以本为主和以标为主的不同运用。如前面谈到的重感冒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加清热药,就是以本为主。又如阴虚低热证以滋阴清热法治疗,也是以本为主;再如阴虚肝阳上亢的头痛,就要平肝潜阳,以治头痛为主,兼以滋阴为辅,则属于以标为主的标本兼治法。这样,在“治病求本”的原则指导下,将治标治本密切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一面注意正气的消长盛衰,一面注意邪气的强弱进退,从而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既有原则性,又有特殊情况下的灵活性,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特色。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神奇的血竭
下一篇:通养结合助冠心病患者长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4 09: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20

帖子

183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0
发表于 2022-3-13 08: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45

帖子

53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17
发表于 2022-3-13 10: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20

帖子

543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30
发表于 2022-3-13 1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四川大学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21

帖子

543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32
发表于 2022-3-14 07: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