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情境教学具有情感性互动性等特点,能较好地带动学生投入课堂气氛中来。本文主要从情境教学的特点、方法出发,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及点滴感悟,融入自己的分析总结,切实地提出有关情境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汉语;情境设计;问题;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一个好的学习情景,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学习情景的方法很多,但要在40分钟内,要创设一个适当的情景并让学生在情景中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就体现了情景创设的重要性。下面以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的摸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当前小学汉语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小学汉语教学中,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再借助媒体的辅助,“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或强化汉语学习主题,常常在看似热闹的场面背后,淡化了汉语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相疏离
创设的教学情境一旦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疏离,情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服务教学的作用,甚至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有些教师试图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期望为学习创设一个真实可感的情境。设计情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对情境的运作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思维和方法的束缚,教学仍在传统的路径上运行,抹杀了情境对教学的辅助和促进作用。这样既浪费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时间,也花费了教师过多的精力。情境与教学成了油与水的关系,而没有达到水乳交融的理想状态。
2、创设的教学情境不能真正生活化
具体有两种表现,一是所创设的情境脱离生活实际,甚至有悖于生活常理,是教师随意编造的;二是真情境中的假活动,即情境是真实可信的,但是情境中的活动是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的,结果仍然是纸上谈兵。这样的虚假情境不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对学生所产生的潜在的不良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这是为人师者“精心设计”出的“谎言”。
3、创设的教学情境未能体现实质内涵
这是指创设的汉语教学情境仅满足于展示图片、做做游戏,不能真正起到优化教、深化学的效果,使所设计的情境只能成为课堂的装饰或摆设。在小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图片、播放一段动画录像或安排一些游戏活动,为学习“助兴”是当前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方式。但不能简单地把教学情境的设计同单纯的展示图片、开展游戏等同起来,还要追问这些教学情境的运用能否真正优化师生教与学的品质。从实际效果看,这些情境未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或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是当前情境教学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4、创设的教学情境降低了教学效率
该问题有两种表现。一是从教学情境的内容看,所设计的情境情节冗长,出现过多与教学内容雅关的信息,冲淡了情境的主题和主要的教学目标;二是从教学情境的制作和运作过程看,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编造情境,制作教具、课件,直接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过于繁琐复杂的教学情境的实际运作不仅挤占了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下降,间接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易造成课堂内容主次不清,扰乱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选择性知觉。
二、小学汉语教学中的情境设计的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情境
一个人的阅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种种情感体验,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如果将汉语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转换成生活的方式进行体验,那等于变汉语为生活,让汉语更贴近生活。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在小学汉语书本中,往往有许多课文,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是毫不相干的,学生对这一类课文的直观感受是空白的,所以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往往要利用一些实物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这一类物品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这种情境教学的设计,是最常见的,最容易操作的,小学生的思维,随年龄发展,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客观发展。小学生对形象直观的知识更容易接受。和教材配套的教学挂图,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这一需求而设的。在图画创设的情境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感受课文,体验课文……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在汉语课堂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配上音乐的朗读,更优美,在音乐中的体验,更生动,在音乐中理解,更简单。
5、运用多媒体课件,融入情境
多媒体课件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恰到好处地使用,可以使小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生动地学习。多媒体课件时下已广泛地为很多教师使用,教学效果甚好。
、扮演角色,体验情境
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利用角色效应,让孩子扮演、担当特定的,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朗读复述,或报告见闻,或演示操作,或描画表演,或主持裁决,都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活动中孩子担当、扮演“他角色”的新鲜感与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兴奋不已。儿童在情感的驱动下,主动投入的那种“力”,几乎是雅法遏止的。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化了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真切。这正是在特定情境下,角色转换所产生的积极结果。学生的学习也会因罩上浓厚的情感而焕发出生动的光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下一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