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R1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 3―01
【摘要】简述温病学家吴鞠通对地黄地黄一药的应用,可知其辨证论治之精当,立法制方用药法度之严谨,可谓惟妙惟肖、金针度人。体现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关键词】温病;地黄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采辑历代名贤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华,著成《温病条辨》,创立三焦辨证之纲,提出了著名治疗大法: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则人少受一日之害)。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神机默运,雅功可言,雅德可见,而人登寿域)。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其书被誉为“温病的津梁”,“温病的传世之作”,后世温病学家雅不推崇备至。本文就地黄一药在《温病条辨》中的运用作一探讨。
地黄一药在《温病条辨》中共用31次,其中细生地11次,干地黄11次,生地4次,熟地5次。
从上中下三焦来看,上焦用细生地5次,生地2次。中焦用细生地9次,生地1次。下焦用细生地3次,生地1次,干地11次,熟地5次。可以看出,细生地及生地主要用于上中焦,共11次,取其甘寒质清不温不腻,养阴生津而凉血透邪。在上焦用玉女煎以细生地易熟地时说:“改熟地为细生地者,亦取其轻而不重,凉而不温之义,且细生地能发血中之表”。在中焦篇说:“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虽然在下焦也用了4次生地,但仍是用于清阴分伏热(夜热早凉,热退雅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其中细生地清阴络之热)。清热生津(暑邪深入少阴消渴者,连梅汤主之;厥阴麻痹者,连梅汤主之;心热烦躁神迷者,先与紫雪丹,再与连梅汤。方中生地合乌梅酸甘化阴)。逐血分瘀热(热病经水适至,十余日不解,舌萎饮冷,心烦热,神气忽清忽乱,脉右长左沉,瘀热在里也,加减桃仁承气汤主之)。
干地黄、熟地黄主要用于温邪传入下焦,邪热已退八九,阴津只存一二的精血不足,用其补益精血,填精生髓。在加减理阴煎中说:“熟地守下焦血分”。在加减复脉汤中说:“地黄三种用法:生地者,鲜生地未晒干者也,可入药煮用,可取汁用,其性甘凉,上中焦用以退热存津;干地黄者,乃生地晒干,已为丙火炼过,去其寒凉之性,本草称其甘平;熟地制以酒与砂仁,九蒸九晒而成,是又以丙火、丁火合炼之也,故其性甘温,奈何今人悉以干地黄为生地,北人并不知世有生地,佥谓千地黄为生地,而日寒凉,指鹿为马,不可不辨”。
细生地、生地在上、中焦用量较轻,多为三到五钱,干地黄、熟地在下焦用量大。如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类方中地黄用至8钱、一两,化症回生丹、专翕大生膏、天宫月窟丸分别用熟地四两、三斤、四斤等。充分体现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从吴氏对地黄一药的应用可知其辨证论治之精当,立法制方用药法度之严谨,可谓惟妙惟肖、金针度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临床验案2例下一篇:中医辨证论治为主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48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