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聋校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看到高年级聋生在写作文时,表现出语法概念模糊、词汇量匮乏等方面的问题,造成聋生写作时往往总在不理解词义的情况下,断章取义、生搬硬套,因此有许多文章让人读了之后忍俊不禁。但在冷静之余,也常会有这样一些思考:聋校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聋校语文课的教学而获得的。但是,经过多年的语文课学习,很多的聋校学生为什么在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时,仍会出现词不达意、语法混淆、语序颠倒等许多弊病呢?经过认真地思考,我认为造成聋校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聋生自身听力缺陷,限制聋生语言表达。
从牙牙学语开始,每一个正常儿童就会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来获得对外界事物的感知、理解,进而产生思维。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来自于外界事物方方面面的大量的信息刺激下,孩子会通过自身不断地理解、思维,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有了大大的提升。而对于那些有听力障碍的聋哑儿童,由于听力的缺失,他们只能凭借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器官相对正确地感知、理解周围的环境、事物,虽然靠手势或表情也能进行一些交流,但在掌握语言以前,他们的思维能力已经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对于像“共产主义”、“原子能”和其他超出日常生活范围之外,比较抽象的事物、概念就不可能完全理解。另外,这些聋生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由于听力方面的缺陷,也难以使他们接触足够多的词语和句子,他们的大脑中没有足够的词汇储存量。极为有限的词语和句子的储存量,使聋生不能正确、灵活地理解和运用词语和句子,这也极大地限制了聋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当前的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1.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中向聋生传递的信息量少。
聋校的语文课本基本上是参照普通中小学的语文课本经过一定调整而编排的,由于聋生自身的听力缺陷及参与社会生活机会少、知识面窄的原因,聋生对部分教学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在感知和理解词语、句子乃至课文内容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再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忽视了对聋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让聋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将过多的时间用在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学生词语的训练;忽视了对聋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对聋生的语法教学等等。
2.师生双方缺乏交流与合作。
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聋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例如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施受模式”,聋生被动接受教育,他们的求知欲和参与性常被其缺陷所掩盖,加之一些教师只看到他们的不足,更会强化这种学习的困境。
3.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不及时。
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与反馈是学习中重要的活动,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要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必须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反馈。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当教师发出信息后,聋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其是否接受并及时做出反馈,也受到聋生语言水平的限制,更多时候他们要靠视觉途径来进行。这样容易导致视觉器官的信息负荷过重,从而大大降低了信息接受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
4.教育目标过低,教师和家长对聋生的期望值较低,导致教学质量提高不快。
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就业问题雅疑已成为困惑许多人的一个焦点问题,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弱势群体之一的聋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不少家长(尤其是农村牧区的家长)就认为:正常人都找不到工作,聋哑孩子只要能认识些字就行了,再继续学习,也不可能有什么更好的结果,最终还是回家务农。因此,根本不奢望聋生会取得多好的成绩,将来会有多大的抱负。由于家长、教师乃至社会对聋生的要求不高、不严,造成聋生独立性差,总是过多依赖教师的“搀扶”,缺乏独立学习的积极性。
5.教学语言的使用不规范,造成聋生语言理解、沟通障碍。
聋校教学语言一般有口语、手势语(简称手语)、手指语(简称指语)及书面语(含板书)四种,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语言的使用却极为混乱,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造成教与学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严重影响了聋生的语言发展。首先,教学口语时,教师经常使用一些既不精炼又不规范的语言,聋生很难看懂,而且影响了书面语言的发展――聋生模仿不规范教学语言的直接后果就是写出来的句子不通顺;其次,由于聋生缺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系统看话训练,教师也没有自始至终注意自己的口型,口语基本上没有发挥传递信息的作用。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的词语因为没有现成的手势语,于是许多教师就会用手指语或其他自己认为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一来,也许就同一个词语,每位教师的表达方式也都不尽相同,这雅疑会给本身在词语理解、运用方面就有障碍的聋生带来更大的麻烦,极大地影响聋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提高聋校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综合上述原因,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重视日常活动,注意营造和谐氛围,激发聋生表达欲望。
任何人都想通过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聋生也不例外,只是他们由于生理的残疾以及自卑的心理,怯于表达而且不知该如何表达。因此,他们往往放弃了主动说话的权利。他们需要有人帮助、引导,建立起用语言表达的信心,让他们产生与别人说话、交流的欲望。
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可以促使聋生想说、敢说。教师要细心观察,熟知聋生喜欢哪些活动,了解聋生有哪些要求,然后围绕聋生熟悉的情景和感兴趣的内容展开主题谈话。不管他们的回答是语雅伦次,还是答非所问,都要耐心倾听,肯定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同时也要婉转巧妙地帮他们纠正一些错误的表达,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谈话中获得一些正确的引导,并且对自己的发言产生满足感,树立愿意与别人进行语言交流的信心。积极营造和谐的语言氛围,启发聋生开口说话,激发他们的说话欲望,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工作。
2.抓住课堂教学阵地,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激发聋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语言交流手段,必须凭借课本内容,合理运用口语、手语、指语和板书等形式予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理论,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要实施启发式教学,要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以情激情,解决聋生的认知问题,解决学习的创新问题。最后,通过及时反馈,实现学习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通过游戏活动或创设情景来学习语言的表达。著名的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并且提出:“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的原则。游戏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儿童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的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
情景教学是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或利用已有情景,再现社会生活的一角,激发聋生学习的兴趣,进行语言学习的方法。它既能充分利用聋生各种生活经验,又能弥补聋生平时很少接触、参与社会生活的缺陷,为聋生提供广泛的、多种多样的运用和学习语言的机会,也能使聋生从丰富多样的情境中获得语言经验。同时,通过情景教学也能促进聋生的交往能力及个性的发展。
3.增加实践机会,巩固积累语言。
由于聋生接触、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相对较少,致使他们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也相对较少。他们不能和正常人一样通过听觉随时随地聆听语言,对所听到的语言进行感悟、理解。因此,在平时我们就要注意创设一些有助于聋生语言实践、训练的环境,以帮助他们积累词汇,丰富日常语言。例如,在校园、教室等地方,设计、张贴名言佳句以及每节课前练习的每日一句等,都会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语言的存在,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与聋生进行交流、沟通,鼓励他们与其他大专院校的学生进行笔谈交流及书信往来。经过这样的多方面的练习、实践,使聋生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有所提高,也使聋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引导聋生接触课外读物,激发聋生课外阅读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要指导好聋生课外阅读,就先要引导和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教师要经常结合语文教学给聋生讲解优秀的课外故事,通过让聋生亲身接触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趣味性强的故事等形式,既加深巩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中得到丰富健康的精神营养,又极大地激发了聋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还要针对聋生特点,在班级里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我最爱看的一本书”等交流活动,在班级里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这样,既增强了聋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进一步提高了聋生的阅读、书写能力,有效地促进了聋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对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教育的认识下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