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审计管理问题探讨

[复制链接]
查看: 1069|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63
发表于 2020-7-13 03: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内部审计逐渐成为政府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进行内部有效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方式。由于我国内部审计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影响了其控制和监督效果。如何对内部审计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成为具有意义的课。本文分析了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及原因,并从相关法制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创新、内部审计业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 管理 对策
  根据中外学者对管理概论的认识以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可将内部审计管理理解为,在内部审计活动中,一定的人和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利,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一系列职能活动,对内部审计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等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预期审计目标和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审计管理水平不高是影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内部审计与国际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差距之所在。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探索科学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提高内部审计管理水平,以推进我国内部审计的现代化进程。
  一、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
  ( 一 )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是指内部审计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内部审计管理的任务和目的。《中国内部审计论坛》、《中国会计视野》、《中国审计论坛》三家网站于2005年联合发起的《中国内部审计职业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或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占4 . 42%,由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领导的占24.  1%,由财务经理领导的占8. 03%,隶属于纪检监察部门的占20. 94%。调查结果说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比较随意,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原则需进一步明确,科学性有待提高。
  ( 二 )内部审计法规体系进程缓慢 目前内部审计的法规体系建立基本成熟,已形成了以法律为准绳、以基本准则为指导、以具体准则为主线、兼顾特定业务操作指南的,一整套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中国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对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供了较有力的法律支持。但现实中,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与执行的效果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目前还缺乏对法规贯彻执行的有效的、成熟的和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另外,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还缺乏内部审计执业规范。
  ( 三 )内部审计队伍素质不高 当前内部审计正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内部审计转变,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内部审计人员的实际素质情况与期望值有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来自于财务部门,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和足够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有相当一些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中普遍存在专业职称拥有比例不高、经济师、工程师及律师等专业人员配备比例太低,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权威性。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队伍,对内部审计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四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经营活动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非现场审计工作雅疑是提高内部审计绩效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已越来越受到内部审计部门的高度重视。非现场审计工作在技术上所需的突破与创新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现场审计工作的开展,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审计大多还停留在经验估计、手工操作阶段,在审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不多。二是内部审计软件技术水平尚待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主要是利用审计软件,依据预定的程序和方法来分析、评价和检测各单位的经营状况、风险管理和控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审计软件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较高。
  二、我国内部审计管理水平提高的策略
  ( 一 )科学构建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模式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可分为以下模式:(1)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直接隶属于董事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和人员的配备、职责范围的确定、报酬等由审计委员会决定。同时,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此种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层次高、独立性强、权威性高,能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职能的发挥和问题的及时解决,确保董事会对生产经营风险了解和控制。(2)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监事会,由监事长分管,独立性最高。此种模式从设置层次、地位、相对独立性上来看都很高,如果监事会有权力与能力行使所有者赋予的监督权,内部审计的监控功能也能发挥最好。如果监事会本身的独立性都难以保证,那么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则很难有效发挥其功能。(3)总经理(首席执行官,CEO)领导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此种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的层次、地位、独立性相对较差,其工作容易受到限制。一方面总经理既是经营者又是监督者,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地位相等,审计的范围相对狭小,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不利于对企业高层决策及其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对经理层的违法违纪和滥用职权难以控制。(4)财务总监领导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内部审计由公司财务总监分管。内部审计机构只能开展部分日常性的审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行为、经济责任缺乏有力的监督。此种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最低,监察效果最差。雅法有效的为经营决策服务,难以实现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实际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不分优劣,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单位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合适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模式,以便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二)推动内部审计行业协会建设 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是政府和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加强宏观指导的一个载体和有力助手,可把政府和审计机关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结合内部审计实际贯彻执行下去。同时,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也是政府有关部门获得改进和加强对内部审计宏观管理信息的重要渠道,能将内部审计需要政府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上给予支持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反映上去。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行业的自律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宏观管理的国情,也有利于同国际接轨和扩大交流。为构建现代化的内部审计行业,需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协会在深化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作用。加强内部审计协会的组织建设,健全办事机构,密切与审计业务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的联系和合作,根据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不断改进组织开展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为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
  ( 三 )全面推进内部审计法治化建设 (1)健全并完善中国特色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内部审计法律规范体系,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法规的可操作性程度。具体包括:一是着力构建内部审计指南体系。以审计法律法规和准则为依据,立足我国审计实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有步骤地开发审计指南,构建涵盖通用审计指南和专业审计指南的内部审计指南体系。通过制定分专业的审计业务技术规范,为内审人员开展具体审计业务提供指导,审计全面提高审计业务规范化水平;统一审计作业规范,包括建立统一相关制度、指南等。解决缺少操作及控制标准、标准不一致,难以考核等问题。二是加快内部审计规范的制定和完善进程。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制定包括内部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和后续教育准则在内的完整的内审规范体系。三是加快内部审计条例的制定,以适应新形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四是坚持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把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特定审计事项阶段性审计情况公告、重大案件查处结果公告制度。五是完善内部审计统计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审计统计指标体系,提升审计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强化内部审计统计数据有效利用,更好地为审计业务工作和审计机关领导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2)推进内部审计法规的执行与落实。具体包括:一是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督促内部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和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提高其依法办事和依法审计的意识和能力,推进内部审计机构严格依法执业,全面履行审计职责。二是大力推行审计项目审理制度,逐步规范审理工作流程,明确审理工作标准,提高审理工作质量。三是加大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力度,提升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水平,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质量的核查,推动内部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加大审计整改落实,完善后续审计制度。积极开展后续审计,及时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处理,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善管理,加大对审计意见的落实跟踪,督促整改。
           
       ( 四 )推动内部审计人才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1)培育和开发人力资源。内部审计管理机构要定期对各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建立优化内部审计发展环境效益的人力资源库,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人才培养、开发和使用,培养一批高级审计人才和高级审计管理人才,带动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2)健全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单位主要领导的审计知识培训,提高单位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要性认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优化审计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岗位制度,坚持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完善内部审计人员选拔、业绩考核、激励制度。(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规范建设;制定后续教育培训办法,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改进培训方式;建立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业务活动交流平台,举办审计专业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促进提升业务能力。(4)建立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各单位想要在短时间内独立的培养出大批、全能的内部审计人才不太现实且成本较高,可尝试建立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科学利用外部人才资源,积极引进一批固定的不同领域的专家顾问,探索建立外聘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制度;也可在一定系统内设置人才库,吸收本级或所属单位各专业优秀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随时在本系统进行联审联查,或者解决内部审计领域专业配套问题。
  ( 五 )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绩效水平,应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快审计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办公系统建设,把先进的审计方法与先进的审计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建设、推广、完善审计信息化建立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推动审计方式创新。标准规范的信息化体系可以防止工作的随意性、雅序性,应加大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作业流程、文档撰写、质量控制等标准规范制定,逐步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方式。(2)构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系统包括建立审计应用系统,即满足审计管理、现场审计、联网审计、审计项目组织管理;建立单位总部财务、所属单位财务系统与内审机构的互相连通、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3)建立完善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审计信息利用率。对关系单位发展的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事项、单位重大决策措施的执行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实行联网审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实时的审计监督。(4)提高审计管理数字化水平。完善并推广审计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以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成果利用、审计资源调配、机关事务处理为主线的审计管理数字化,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管理方式。(5)建立审计信息网络及安全保障系统。建立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保密要求的内部审计专网和局域网;推进内部审计数据库建设,结合数据积累,完善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内部跟踪审计,深化对预算执行的内部审计评价,探索对单位经济运行安全的内部审计评价。建立审计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审计业务协同;保障视频、数据、语音等网络应用的畅通与安全。( )加强计算机培训与普及。建立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人员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结合内审人员水平,侧重开展计算机基本操作、通用软件使用、专业审计软件使用、局域网构建、数据采集等技术,探索多样化培训方式;探索计算机审计人才使用、考评模式;总结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和操作制度,提高审计人员整体水平。
  ( 六 )构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 (1)深化内部审计理念。要转变传统的审计理念,提升审计业务领域的目标;提升内部审计反映问题的层次,由单一反映企业某一方面,如财务收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为反映影响全局的宏观性问题及单位关注的普遍性问题;提升审计建议水平,由针对单个部门提出审计建议,提升到为整个单位的科学发展提出审计建议,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2)推广先进的审计方法。要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部控制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要实现由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逐步转变;要善于总结和交流,将审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及时得到推广。(3)积极推进审计公告制度。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公告的程序、内容、形式,并把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通过在单位范围内公告内部审计结果和审计工作的其他情况,促使被审计单位自觉加大整改力度,同时对审计人员本身和工作质量起着监督作用。(4)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监督与考核。为了实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日常监督与定期监督相结合,个人自律与他人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奖惩相结合,应采取制度约束、督导复核、考核和追责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多种控制手段。一是内部审计制度约束控制。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有利于实现对内部审计全过程的控制,明确有关各方人员的责任,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此,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全面的内部审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应包括:审计立项制度、内审人员委派制度、审计计划编制规定,审计外勤工作管理规定,审计取证注意事项,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及复核制度,审计报告撰写及复核制度,重大、疑难问题的请示报告制度,内部审计人员考核与奖惩办法等。二是内部审计督导复核控制。改进和完善复核工作,探索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加强审计工作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控制。具体措施包括:设立独立质量检查部门依据统一标准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检查控制,并加强对检查成果的利用,划分质量事故等级实施分类处理,针对普遍性质量问题组织业务培训,以提高审计质量;通过建立书面化的质量控制单,明确内部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履行的职责、实际履行的职责以及差异的处理方法等,强化一线内部审计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实施内部互查制度;抓好三级复核制度的落实。三是建立内部审计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内部审计机关预算管理,强化内部审计成本控制,推进预算公开,努力做到申请计划有概算、正式进点有预算、审计过程有核算、项目结束有决算、成果绩效有评估,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绩效。四是内部审计责任追究控制。正确确认审计责任,明确划分各层次的责任,做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责任追究的积极作用。
  ( 七 )构建内部审计文化体系 (1)加强内部审计文化的研究。通过国家审计署、内部审计学会的渠道,积极号召各级单位加强对内部审计文化理论的研究;加强审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构建内部审计文化平台。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增强审计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协调性。通过审计简报、理论研究中心的刊物《审计理论与实践》以及各单位的内部报刊杂志等平台,积极宣传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文化融入到各单位文化建设中。(3)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文化。我国内部审计文化的系统性建设要与审计制度建设相结合,与推进审计业务活动相结合,与改进审计工作作风相结合,与改变审计环境和规范审计人员行为相结合,把审计创新贯穿于审计文化建设的始终。从我国各行业、各单位实际出发,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努力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蕴含审计精髓的审计文化体系。
  三、结论
  内部审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效益和质量,进而影响到内部审计部门职能、作用和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现阶段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与组织体系,明确国家审计机关与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工作方面的职责;加强内部审计管理的主要措施;加大内部审计管理的法规建设力度;及时制定“内部审计条例”。这既是整合审计资源、规范内部审计的发展、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内部审计职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需要。
  
   参考文献:
  [1]董桂晶:《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 月。
  [2]李卫星:《企业的内部审计标准化管理体系实践分析》,《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
  [3]王香焕:《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年1月。
  [4]李建文:《分析企业内部审计的难度》,《知识经济》2010年第18期。
  (编辑 聂慧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企业纳税筹划的几种方法
下一篇: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的效率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13 03: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7-13 03: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