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寻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训练组、康复训练组,每组25例。每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临床疗效评价、Fugl Meyer(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I)为观察指标进行康复学评定。结果 针康组有效率为92%,优于康复组的1 %,各组治疗后FMA、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②发病在1个月之内伴有单侧肢体功能障碍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大于或等于10分;③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伴有其他外伤者,③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障碍者;④有严重的心肾及感染性疾病者;⑤拒绝康复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康复组 运用神经发育疗法如Bobath、Brunnstrom、Rood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软瘫期:加强护理,使患肢处于正确位置,采用抗痉挛体位,定时变换体位,同时鼓励患者利用健肢带动患肢在床上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训练桥式运动、夹腿运动、自助上肢伸展和伸屈肘训练,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活动。 痉挛期:采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肌张力的控制治疗,强化对肩、肘、髋、膝的控制,配合中医的康复按摩,缓解关节、肌肉的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恢复期:指导患者进行更具选择性的主动运动和以功能为导向的训练,如坐位、站位平衡训练、实用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2.2 针康组 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两组康复训练方法相同。 软瘫期:以“治痿独取阳明”为原则,取手足阳明经腧穴和夹脊穴为主,每次选取针刺穴位“足临泣、阳辅、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悬钟、合谷、外关透内关,曲池、尺泽”,针具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针灸针,规格:0.30mm×40mm毫针,常规消毒后,按上述穴位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后,留针30min,每日一次,周日休息养针,同时辅以电针中等刺激量,时间20min。针刺结束后即刻参加现代康复训练。 痉挛期:以头针治疗为主,为防止在痉挛期针刺上下肢穴位后加重肌痉挛,故只选取头针治疗。针刺时选取活动区(即顶颞前斜线)和感觉区(即顶颞后斜线),采用沿线透刺,针体与皮肤呈15°角,针刺后捻转,留针30min,每日一次,每周日休息。 恢复期:在针刺过程中根据针刺疗效的反应以寻找最佳有效穴位,并调整针刺量的大小,紧密结合肢体康复锻炼,进行针刺后运动,再针刺、再运动的方法。 2组患者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统计。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定:参见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5],根据神经基本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及病残程度进行评定。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 %-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雅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1%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2)患肢运动功能评定 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 ]评定运动障碍严重程度,即运动评分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t针康组=32.0, t康复组=23.99,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均有明显改善(t针康组=21.22,t康复组=18.18,均P |
上一篇: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下一篇:天冷提防糖尿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