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师生开展生命教育探析

[复制链接]
查看: 505|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7-21 09: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在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中,生命意识的淡漠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本文根据幼师生的特点,通过分析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以及开展生命教育的依据和意义,指出当前学校教育中对幼师生开展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幼师生;生命教育;依据;意义
  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而精彩。人作为―种独特的生命体存在,我们都应该十分珍爱我们的生命,不断地追求自身生命价值的升华,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
  但是,在这世界上,如花般的生命过早凋谢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一系列的不适应问题使得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他杀等雅视、漠视生命的现象异常严重。自杀、校园暴力等严峻个案的时有发生,使我们在惊诧于这些学生对生命的草率和冷漠时,也告知我们,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1]
  1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2]生命教育是一种帮助青少年学生去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是这一教育活动的中心和重心。
  “生命教育是一个具有特定的价值追求,包括教育实践及多个学科领域,它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重要课题和领域。”[3]这些领域和主题包括:让学生免受伤害意外的安全教育,如认识安全防护标志、防震演习、意外伤害简单救护;个体生命的成长教育,如青春期教育、临终关怀教育;人权教育、公民的人身权利,文化和社会权利教育;保护生态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教育;世界和平教育等等。
  对幼师生而言,具体地说,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和引导她们认识在青春期发展中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应对灾难中生命保护,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完善自己;接纳别人的优缺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对幼师生开展生命教育的依据
  2.1哲学依据
  一切意识形态都是基于我们的生命现象(或生命的表现形式)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生命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现阶段的新发展。它赋予了我们一种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共建美好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新局面。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是从发展的角度指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需要为出发点,从情感、意志等方面培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关注,欣赏生命的价值,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未来社会的变化。
  2.2教育学、心理学依据
  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著名观点,强调教育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出发,其根本点在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他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育情景对学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人存在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构成了―个需求的系统。他认为,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而且强调人的独特性,注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需要,发挥人的潜能。马斯洛提出具有以下人格特征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崇尚实际,有创造性,爱惜生命,能包容,坦诚,重公益,富幽默,悦己信人。他通过研究提出,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道德力量、意志力量、智慧力量越强的人,越能够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开展学校生命教育提供了教学学心理学的依据。
  2.3现实依据
  2.3.1幼师生课程观取向的要求
  幼师学校属于职业教育,在当前幼师教育教学目的的指导下,主要是采取实践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尽快实现社会岗位的需求。这反映在课程上,专业实践教学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起着主宰作用,专业技能课程地位上升,人文基础学科课程地位下降,退居一隅。即使在有限的人文基础学科课程中,也受技术理性的支配,把专业技能贯穿于人文基础学科中,忽视了人文基础学科本身的基本意义。如一些幼师学校开设的语文课程,本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和人文素质的,却生硬地把专业技能贯穿其中,断章取义地把语文课程变成了如何进行“公文写作”“人际礼仪”“口语说话”“说课备课”等功利性很强的工具课程,忽视了这一基础课程的内在连贯性和持续性发展。生命教育主要是通过这种人文基础教育来实现的,但现在连最基本的人文学科都丧失了其应有的教育功能,生命教育更是雅从谈起。
  这种课程观取向当然是不利于人的职业生命的发展的。幼师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服务于幼儿园一线岗位的人才,其实这种一线岗位的工作有着一定年龄的限制,它的淘汰周期往往比较短,它更倾向干吸纳自然条件及身体素质好的年轻从业人员。所以,这种人才相对于高等技术人才或科研人才等而言,她们的职业生命周期是非常短暂的。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职业的流动性也加快,职业随时变更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情况下,仅仅只掌握有限的专业实践技能是不够的。因此开展相应的生命教育,通过生命智育、生命德育和生命美育来培养和完善幼师学生的完整生命,从而实现她们职业生命的可持续性发展。
  2.3.2“以人为本”教育观的体现
  本着“以人为本”的社会呼唤和生命教育自身的价值观教育,这是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一种重要的表现:教育是一种面对生命并提高生命力价值的神圣事业,因此教育理应关际人的生命及生命价值,关注人性的完美,关注生命意义的提升,关注生命的价值教育本身。
  国外以及台湾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生命教育不仅可以避免自我伤害或自杀行为的负面影响发生,还可以使受教育者尊重生命,肯定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实现人的自我实现,关际人类的目标这些方面受到积极影响。这些已于2001年1月在金华市德育研究会200 年会上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冯建军所做的报告《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施》中达成了共识。
  3对幼师生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3.1开展生命教育是提升全体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生命质量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我们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三步走的宏伟战略目标,就需要培育大批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及掌握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实现幼师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校中大力开展生命教育,很有必要,这有利于提高幼师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技能,激发她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不断成才的奋斗志向;有利于培养她们坚韧不拔的自信、自强的精神和品格;有利于提高幼师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她们在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对困难和挫折的应对能力。
  3.2开展生命教育是适应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在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的大趋势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有了交流与合作的有利条件,这为广大幼师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同时随之而来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因素,也给她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导致部分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因此,各学科特别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迫切需要培养幼师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人生观,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对课堂生命意识的唤醒,从而为她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奠定基础。
           
       3.3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幼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环境的丰富,极易使青少年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近年来,青少年伤害生命的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尤其是在幼师学校,女孩间情绪的相互感染反而会使对这些事件的“恐惧”有所加剧。虽然这些事件有其诱发因素,但其根本原因都是对其在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对雅法预料而偶发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以及对生命的漠视,没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性、有限性和不可逆性,不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从而导致―些学生产生思想脆弱和困惑、行为失控和失常等现象。因此,这些现象都说明开展生命教育势在必行,需要学校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身心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4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职责。当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家长忽视了青少年渴望理解和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不了解幼师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存在着和她们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或者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或者漠不关心、或者大包大揽、或者放任自流、加剧了部分幼师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甚至有的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问题致使家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而家庭教育更迫切需要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
  3.5开展生命教育是当前幼师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个别幼师学校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在实施生命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生命教育的内容、目标、层次和形式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学校现有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方面缺乏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相当一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她们在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上存在误区;针对校内外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地有机整合。对幼师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即意味着踏入社会,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她们要比同龄人更渴望了解社会,希望自己在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因而,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道德等方面对她们进行科学、系统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发展。如何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生命观教育,是学校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4当前幼师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截至目前,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少内地学者对生命教育的思想背景、内涵以及途径等都做了大量的探讨,还对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和探索作了尝试性的探讨。但学者们关注的生命教育,除了大多数集中在高校学者关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研究外,就是广大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研究。但对于幼师生这个中等职业学校中的特殊群体来说,研究少之甚少。
  幼师学校与其他同层次、同类别的中等职业学校相比,更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更要求要重视生命教育,实施生命教育。对其中的幼师学生而言,她们的年龄一般为l4~l8岁,属于青年早期,正是女孩子多梦的季节,她们的想象力丰富,每个人都在编织着未来五彩的梦。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处于一个叛逆期,任性而不服管教。
  一方面,她们渴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渴望成为女科学家、艺术家、女强者。然而她们从进幼师的第一天起就决定了她们所从事的职业――幼儿教师(这并不是她们每个人的理想职业),然而理想过早地破灭使她们有限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一定的冲击。她们作为中考的失败者,学业基础差,幼师设置的课程又不能使她们掌握高、精、尖的知识,专业学习不适应,自主学习能力差,她们大多学业成效不尽人意,导致她们产生较重的心理自卑感和缺乏自信心,因而她们成为世俗人眼中的“边缘人”。
  另一方面,幼师学校的学生一般毕业后就是进入社会,相对于同龄的学生来说,更早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当前的幼师学生清楚地知道自身条件先天不足和就业形势严峻,对人身道路惶恐不安,进而带来职业信念的动摇,并由此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和震撼,甚至有些幼师学生深感“技不如人”,或者压力重重,抑郁寡欢;或者悲观失望,自暴自弃。
  因此,在幼师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开展相关的生命教育,充分肯定她们的生命价值,帮助她们认识生命,实现生命的健康成长,走出失败的阴影,激励她们对生命的热情,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关注生命价值的实现,尤其是结合学科教学对她们进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更进一步地说,如何以幼师学科教学改革理念为指导,站在全面开发幼师学生生命潜能,为其生命负责的高度,系统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生命教育资源,激活课堂,构建合理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以及教育教学体系,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幼师学校管理体系,目前,在国内的幼师学校教育中尚不多见。这也应该成为幼师学校目前要急于解决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3-10.
  [2] 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 [J].山西教育,2004( ):1.
  [3] 肖川.咀嚼概念与命题――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2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体会
下一篇:浅谈高中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21 09: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29

帖子

54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44
发表于 2022-3-14 12: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大连理工大学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