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五味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1023|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7-26 09: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中西药结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0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生理性黄疸(足月儿205.2μmol/ L,早产儿25 .5μmol/ L)分三组,分别给予A组茵陈五味汤,B组茵陈五味汤加光疗等,C组酶诱导剂、白蛋白、光疗等。结果:3组患儿血胆红素降至85μmol/ L以下所需天数为:A组(5.5±3. )d,B组(4. ±2.1)d,C组( .0±4.5)d,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B组与A组及C组比较以下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0.01)。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中药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455(2011)12-0358-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黄疸并发症,核黄疸为其严重的并发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处理,可致终生脑部损伤,甚至死亡。但及时诊断和干预可减少核黄疸的发生。我院自200 ~2009年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0例,采用随机分组三种治疗方法,取得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A组:男13例,女1例,早产儿2例。B组;男11例,女9例,早产儿3例。C组:男11例,女9例,早产儿2例。
  1.2 诊断依据:黄疸出现时间<48h 21例,其中2例24h发现黄疸,>48h 39例。入院日龄1~3天19例,3~1天41例。ABO溶血5例。脐部感染(脐轮红肿、脐窝有脓性分泌物或潮红)9例,挑“马牙”3例,血清胆红素浓度均以间接胆红素为主,>205.2μmol/L 25例,占41.  %;>25 .5μmol/L 23例,占38.33%;>340.2μmol/L 12例,占20.00%;主要症状和体征:黄疸 0例,发热11例,体温不升3例,嗜睡5例,烦躁11例,抽搐2例,拒奶15例,呕吐12例,脐部感染9例,腹胀 例,腹泻11例。
  1.3 检测方法:入院时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以后每天经皮胆红素浓度,第5天复测血清胆红素浓度。
  1.4 治疗方法:A组:茵陈五味汤口服。组方:茵陈20g、栀子8g、黄芩8g、板蓝根8g、大黄2.5g。水煎剂浓缩后分次口服,每日一剂,连用4- 天。B组:茵陈五味汤口服加光疗或白蛋白。C组:酶诱导剂加光疗或白蛋白。以上各组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
  2 结果
   0例患儿均治愈。3组患儿血胆红素降至85μmol/ L以下所需天数为:A组(5.5±3. )d,B组(4. ±2.1)d,C组( .0±4.5)d,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B组与A组及C组比较以下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0.01)。
  3 讨论
  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极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黄疸。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血脑屏障及肝功能发育不成熟,血浆蛋白产量不足,呈游离态的未结合胆红素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使神经细胞尤基底节神经细胞发生黄染,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患儿残疾或死亡。一般认为血清胆红素301.8~342μmol/L时可称“临界浓度”,在浓度临界以下者一般不易发生核黄疸,超过临界浓度者易致核黄疸[1]。但湘雅医学院刘皖君教授研究,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轻度黄疸就可能引起核黄染,对患儿的健康影响很大。因此,我国医务人员对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核黄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识到中药具有明显的疗效,黄疸在祖国医学中属湿热范畴。由于湿热熏蒸,胆汁排泄失常,溢于肌肤,而引起黄疸。治疗原则:清肝利胆,通便泻热,阻断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中药治疗有各种各样的组方,有口服、注射、灌肠、泡洗等各种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传统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中药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尽快降低血胆红素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雅明显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等特点〖2〗。我院使用茵陈五味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体会,也证明了上述说法。茵陈五味汤是我们经过多年临床应用,不断总结经验,根据新生儿的特点而组方。该方仅五味药组成,重用茵陈,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黄疸,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新生儿服用水剂药剂非常简便,只是药剂需要浓缩。轻中度新生儿黄疸,单纯使用中药效果良好,重度新生儿黄疸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我们对母乳性黄疸患儿也使用茵陈五味汤治疗,每日一剂,连用3-4天,黄疸即可消退,明显优于酶诱导剂。
  参考文献
  [1] 樊绍增.新生儿学讲座[J].上海医学,1919,( ):1 8
  [2] 玉顺子.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业2009(8) 2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治疗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15%硝酸银局部应用治疗轻度变应性鼻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26 09: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26 09: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