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总觉得有满腔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先进的理念、丰富的手段,怎么会不能把一节课上好呢!于是乎我在每一节课上都会尽量把我所有的水平发挥的淋淋尽致。我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教学目标,运用最先进的教学资源,尽量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可是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心理空空的,好象有什么事没有做好,有什么内容没有讲透,有什么知识没有交代,学生也走马观花似的收获不大。我怀着自己的这些烦恼去找我们学校一位老教师请教。我把一些课的设计和课件给她看过后,她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让我茅塞顿开,拨开云雾见晴天。
有一个青年,刚刚大学毕业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却依然一事雅成。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小屋里读书。智者微着听完青年的奋斗史后,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青年看见墙角放着一把极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没发现柴火,于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来,装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放了一些柴便烧了起来,可是由于壶太大,那捆柴烧尽了,水也没开。于是他跑出去继续找柴,回来的时候那壶水已经凉得差不多了。这时他正想再次出去找了柴,智者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你该怎样把水烧开?”
青年想了一会,摇了摇头。
智者说:“如果那样,就把水壶里的水倒掉一些!”
青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智者接着说:“你一开始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水壶装了太多水一样,而你又没有足够的柴,所以不能把水烧开,要想很快把水烧开,你就要倒出一些水!”
听完这个故事我恍然大悟。其实上好一节课也不是一样道理吗?在一节课上采用太多的教学方法、使用太多的教学资源、运用太多的教学手段,反正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只有把握好这个度,要适量、要得当、有取有舍、恰到好处,才会生成高效的课堂。
回顾过去教学中的种种失败,我还是应该感激这一切。我其实从未具体地关心过大多数学生的心灵。也就是说,我首先是一个学科老师而不是教育者,过去我每天大量的时间用在都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水平而不是我要给学生什么,能给学生什么,我只是考虑我提供什么而很少考虑学生需要什么。而如今这一切真的颠倒过来了,我不得不把更大量的时间花在钻研课标和教材,了解学情上,用在设计上的精力大大缩减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的效率降低,故事中的智者只是想要开水,目的只是把水烧开就行,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就需要舍去一部分水才行。上好一节课也一样,我们只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就可以了,知识点、教学资源未必需要面面俱到,放开学生的手脚,抛砖引玉不是更好。教学形式和内容简化了,但教学效果更精彩了,教学过程更充分,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反而提高了我设计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把握教学案例的效果。教学效率决不单是站在老师的角度看传授了多少知识,讲了多少内容,更重要的还在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了多少知识,发展了多少能力。所有的教学准备工作全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和学情的要求进行和展开。现在看来,我花在研究课标和学情的时间不是太少,而是严重不足。我渐渐地明白,老师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学会舍,其次才是得。
回去后,他把计划中所列的目标去掉了许多,只留下最核心的课标要求的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精选教学案例,选择适当教学方法,采用简单有效的教学形式。真诚平等的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现有情况,从而使我们整个学习过程更加顺畅、有序、充分,最终通过引导学生,基本上慢慢把所以的要求都实现了。看来只有删繁就简,从核心教学目标开始,才会一步步实现所有要达成的目标。万事挂怀,只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所以我想说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先要学会“烧开一壶水”。舍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舍,才有更明确追求。上好一节课教师如果不愿意舍,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不能更好达到目标。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懂得舍,才能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里教得充实、饱满、旺盛!另外,我们平时还要不断地捡拾“柴”,才能使这节课不断加温,最终让自己这节课沸腾起来。
收稿日期:2011-12-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数学教学的灵魂来源于“生活”下一篇:浅谈课堂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