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前,高等艺术院校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文学科的发展,人文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导致艺术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对此,应更新教育观念,构建科学的艺术人文学科体系,优化整合具有人文素质的师资队伍,拓展艺术学的文化功能,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 人文素质 高等艺术院校 艺术模式
在艺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部分艺术院校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文学科的发展,导致艺术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人文教育现状。
高等艺术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艺术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以育人为本。这个“人”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人。人的全面发展与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高等艺术院校肩负着培养高层次艺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突破传统艺术教育以艺术为重的框架,让学生在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发展艺术潜能。艺术教育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适应艺术社会化的需要
艺术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为艺术创造主体的艺术类学生,除了应该具备艺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天赋外,还应具备自然和社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人们对产品造型、质量标准不断提出更多更新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如果缺少人文素养,创作的艺术作品缺乏文化内涵,与现实社会脱节,这样的作品即使再精美,也会被市场淘汰。艺术的创作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中国文化,只有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生活,才能创造出有活力、有生命的艺术作品。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艺术专业学习的需要
艺术专业本身就是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应该有机地整合于人文教育的大系统之中,与其他人文学科融通互补,有效地实现对人的素质教育。中国古代许多艺术家,都从历史文化中领悟艺术的真谛,他们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养成了其清幽淡远的审美情趣和自然适意的艺术情操。一幅山水画用简单的白纸黑笔所勾画出来的意境,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不仅仅是笔法和色彩所能描绘的。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只有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美学思想,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高等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缺少人文知识,文化素养较差
艺术类学生由于其特殊的专业性,在大学入学前必须进行长期的专业技能训练,所以不能充分的接受普通的中学教育。学生在学习期间往往很少接触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很少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不少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科技发展、优秀文化、优良传统缺乏了解,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方面没有达到大学学生应有的水平。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人文知识欠缺。有的大学生甚至连一篇文通字顺的作品介绍也写不好,不少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都没有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平。
2.非专业知识浅薄,导致自身工具化
当前,艺术院校不少学生只顾埋头专业学习,或者沉湎于 计算机技术,学软件、搞网络、挣外快,而对身边的人和事不闻不问, 一切都依赖于电脑。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器”,这句话正好切中了当前艺术专业学生的要害:人,首先要学会做人。一个学习艺术的人,不能仅仅成为一个艺术家,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品的制造者,如果那样的话,艺术就没有了生命力。只有把自己的艺术创作投入到社会中,为社会、为人类而创作,这样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3.缺乏人文精神,导致人格上的“不健全”
人格是人的内在素养和外在素质的有机统一。人格的培养,应以人文素质的提高为基础和前提,忽视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将会造成人格境界的低下。近年来,受社会低俗文化和不良习气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信仰缺失、精神空虚、心理急躁、学习不安分,行为举止粗俗、道德行为失常,甚至自杀,影响社会秩序、伤害他人生命的案例屡见不鲜。引发这些与大学生思想、行为明显不相符合的举动,其根本原因是缺少了人文情怀,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不强所致。对道德观念等更深层次的问题缺乏深入了解;缺乏社会责任感、时代感,不关心政治,雅法跟上时代发展的主流。这些现状使艺术类的全面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其创新能力、想象力明显不足。
4.视野狭窄,缺乏创新精神
艺术意味着创造,创造是艺术的灵魂,因此,艺术专业历来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艺术创造灵感和理念不是从天而降的,大批优秀艺术家以其自身实践经历告诉我们,要想创作出有创意、有思想的作品,就必须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从本原文化,也即人文知识中汲取营养。部分艺术专业学生不学文学、不看历史、不懂美学,真正要进行艺术创作时,思维麻木、视域狭窄,为艺术而艺术,或干脆模仿他人的作品,一旦离开计算机 ,离开图库,就不会出成果了。
5.学科设置不能适应新的艺术模式
目前,我国各高等艺术院校中,许多学校只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艺术人文学科课程仅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门。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这种学科设置雅法适应学生全面的文化素养的形成。
提高高等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更新教育观念,强化现代教育意识
当代大学生的高知识水平与低人文素质的现状,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这种状况一直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制约着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必须转变这种片面的教育观念,这是我国高等艺术院校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加快艺术发展的表现,是高等艺术院校教育培养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前奏。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是适应艺术学社会化的需要。
2.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在当前的艺术教育中,专业课学时占据了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如果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把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起来,这种人文渗透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环艺、建筑专业的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维观念,就不会领悟到天坛建筑艺术的奥妙,需要老师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观念及根源进行讲解,这时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成为专业理论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3.优化整合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
就教师队伍建设而言,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近亲繁殖”,几代同堂已成为共有的现象。由于教师的来源渠道单一,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的系统培训,从而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高等艺术院校的人文社科教师不仅师资不足,而且现有的社科人文教师对现代艺术学和社会学也缺乏系统的了解,所以雅法有效地贯通整合。
4.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的活动
除了教学活动外,拓展第二课堂活动也十分重要。如人文知识讲座,由于内容新、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形式活泼、感染力强,可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艺术院校学生人文修养方面的不足,提高其综合素质。此外,学生社团也是拓展艺术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渠道。通过讨论、参观、访问等形式积极开展活动,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5.重视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培养和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仅靠教学课程的建设是不够的。应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开办寓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营造艺术院校的人文环境,使艺术院校学生在人文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熏陶下,提高人文素质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只有更新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艺术院校模式,构建科学的艺术人文学科体系,优化整合具有人文素质的师资队伍,拓展艺术学的文化功能,才能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艺术人才。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陕西西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当前艺术类专业教学的缺陷与对策下一篇:学校工会工作之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