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是何等的重要!今天,我们的民族需要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可是创新从哪里来,怎么去实现创新,没有人提供现成的经验。
一、优秀文学作品是学生进行再创造想象的触发剂
语文教材中优秀文学作品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因为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名家名作,语言准确,形象鲜盼,反映生活真实而深刻。较之于平庸之作,它的感染力较强,容易激发学生喜怒爱憎的感情,变能激起学生再创造想象的欲望,从而更利于学生迈入随意性想
象、创新想象的神奇天地。
诸葛亮、祥林嫂、奥楚蔑洛夫等之所以达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地步,就是因为他们激起了读者的再创造想象。不同的读者,头脑中特定的文学形象尽管共具特色,却又绝不雷同。一千个人看了《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头脑中“王子”的形象又各各相异。这就揭示了一个规律:文学
作品能激起读者的再创造想象。这是“普遍激发功能”,是其他体裁的作品所不具备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优秀文学作品是学生进行再创造想象的最优触发剂。
二、为优秀文学作品的教学创设情境.是学生进行再创造想象的有效途径
在优秀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或以声化境,或以图成境,等等,以境带情,移情入境,使学生进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的氛围中。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作品所描绘的山川形胜、草木鸟兽,更深切的体味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情境的创设又大大增强了文学语言对学生的感染力,更强烈的刺激着学生中枢神经的想象兴奋点,引导学生进入物我两忘的绝妙境地。这时,再创造想象就随景物之变化、情节之推进而展开。这个时候,文学形象格外鲜明,将会长久地烙印在学生的头脑中。这种烙印贮存得愈多,则学生的想象力就愈丰富。为优秀文学作品的教学创设情境,是学生进行再创造想象的有效途径。
三、在优秀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启发学生“介入”作品、“接续”情节。是学生进行再创造想象的常用方法
教学中,在创设情境的同时,引导学生“介入”其中,在意念上模拟作品人物的生活,展开想象:此情此境,“我”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此时,学生头脑中展现的画面十分清晰,形象非常鲜明。
有时,还可以文学作品的结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故事“接续”。如《项链》的结尾只是说到佛莱思节夫人道出丢失的项链不过是件赝品。这个结尾,出人意料。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想象,“接续”故事:路瓦栽夫人在经济上有没有得到补偿,有没有重返先前的生活圈子,等等。学生的这些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想象,不但可以加深他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拓展他们再创造想象的天地,为创新想象奠定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语文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这就是“介入”的一种。“接续”常与作文训练相结合,“情境作文”就是一例。心理学研究表明:随意性想象、创新想象与科学幻想同步,它的最后指向是新发明、新创造。因此,我们应大力启发、引导学生“介入”作品、“接续”情节。
四、经验也证明,优秀文学作品所激发出来的想象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新发明、新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曾引用过前人的“阅读使人聪明”这样一句话。这里的“阅读”当然包括优秀的文学作品。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都曾得到过文学作品的滋养、培育。例如,我国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当代数学家苏步青等,他们不但是著名的科学家,而且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再如,牛顿、哥白尼等元不是优秀文学作品的爱好者,“现代物理学之父”“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少年时代就熟读了海涅、歌德等名人的作品。优秀文学作品所激起的想象给他们的科学家幻想插上了翅膀,帮助他们获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功。当然,科学家、发明家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而他们都具有特殊想象力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雅论是特殊想象力还是“平凡想象力”,都是从再创造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优秀文学作品是提供再创造想象发展、繁荣的沃土。我们可以大胆的说:那些科学巨匠的成功是与优秀文学作品对他们的滋养分不开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论英语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的基本内涵下一篇:语言学概论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刍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