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已成为人们常说的一个词儿。创新是新世纪的召唤,创新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挑战。但小学生只是十来岁的蒙童,从古至今,在这个年龄阶段,真正有伟大发明创造的人毕竟少之又少,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应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进行创新教育。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实施开放性教学,培养创新意识。开放性教学的特点体现在:一是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即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如座位的编排)、开放型的课堂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与和谐)和开放型的数学活动氛围(自主、合作与交流探究);二是把握数学活动内容的开放性,让数学源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三是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二、重视实践操作。激发创新兴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瞳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由此可见实践的重要性。活动是认知妁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实践表明,只会动脑不会动手的人,很难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创造,会动手的人能促进他们去开动脑筋,动手动脑,可以相互促进。因此,教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实践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讲圆锥体的体积这课时,通常都是老师在前面演示,学生观察,得出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我在讲这节课时,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主动探究。有的学生会把两块大小不等的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其中一个是圆锥体,另一个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然后把圆锥体转化成嘲柱体,通过求圆柱体的体积求出圆锥体的体积,再求出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进行比较,得出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有的学生则把圆锥体放在圆柱体、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里,容器里的水能没过圆锥体,通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得出圆锥体的体积,然后再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还有的同学用传统的方法,倒水或倒沙子得出结论。学生的思维非常开阔,在动手操作、计算、比较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孩子们就会去创新,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又产生了雅穷雅尽的兴趣。兴趣越大,创造力就越得到充分发挥。
三、鼓励求异思维,点燃创新火花。数学教学既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疑”,才能促使学生积极的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善问”,正反映了学生本身学习的深入,头脑在变复杂。智能在发展。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其次,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教学要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我常用的训练方法有:用线段图进行多解训练;通过联想进行多解训练;通过单位“1”和率的转化进行多解训练;通过列方程进行多解训练;通过从不同思路人手进行多解训练。例如,一次练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宽均为2分米,向容器中倒入5.5升水,再把一个苹果没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深是1.5厘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按照常规思路,学生先求上升水的高度,再求上升水的体积,即为苹果的体积。有几个学生做得更为独特,还容易理解,即求出放人苹果后水的体积,再减去原来水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一道数学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解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感,不断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四、重视联系实际。拓宽创新空间。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学生所学的书本上的知识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的距离越近,越有益于掌握。有些概念,尤其是较难理解的概念,单凭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分析水平往往是不够的,这样也就难于靠原有知识水平进行迁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借助生活中有关的实际经验。因此,教学时要密切联系儿童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并逐步培养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食物,想身边的事情,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可以诱发学生创新的意识,拓展创新的空间。例如,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一棵大树高15( ),小明身高145( )……如果学生结合实际,很快可以填写正确。再如知道方形雨水管横截面的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每一节雨水管长2米。做25节这样的雨水管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就能很快想到要先求一节的面积也就是求四面的面积之和。可见,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学生会快速解决疑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倡导自由联想,培养创新习惯。联想是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种事物,都是联想。教学中通过联想,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从一个数学问题想到相关的许多数学问题,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过程中产生创新的灵感。联想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需要联想。例如,学习了通分,学生就联想到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去解决“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就可以进行这样的联想练习。出示:15÷5=3,问学生看到这个算式,你能想到什么?学生通过联想,可将整除、约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这些概念一并提出,形成知识网络。再如,讲“比的基本性质”时,学生就可以通过联想“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大胆猜想――验证,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质。联想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沟通联系,而且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受到阻碍时,还可以通过联想,使他们灵活地交换角度思考,从而创造性地找到解题策略。例如,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5%,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联想到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在联想中,及时把学生思路由某一方向引向另一方向,教师不失时机地克服学生思维的定势,潜心引导,多方启迪学生善于思考,变方向、变角度地去联想、去创新,诱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激励下,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握知识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素质。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新泰市青云街道福田联办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下一篇: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