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发展,高职教育规模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雅论是办学体制还是办学定位,在教育理念和实施策略中,新办高职院校在发展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研究之。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困境 对策
在市场需求、国家政策的刺激下,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壮大,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是非常令人可喜的。然而,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教育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一些新办高职院校立足未稳就出现内外交困、难以发展的局面。
新办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外部环境
(1)政策措施不给力。
高职教育不能仅靠国家宏观政策引导,除了国家制定宏观性的法律政策外,更主要的是地方要有相配套的政策和具体的措施来推动。目前,地方配套政策跟不上,教育投入难以保证,毕业生就业政策也难以得到落实,有些地方甚至出现高职毕业生不能进入人才市场的现象。
(2)区域竞争压力大。
从全国来看,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到2005年,全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达1 9所,比1985年增长了22倍,比2001年增长了1倍。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面临着与同类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双重竞争,不仅要争学生来源、争就业岗位,而且要比办学特色、比办学质量。新办高职学院立足未稳,稍有疏忽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3)来自社会的偏见。
长期以来,家长和社会对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存在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鄙视。在教育系统内部就有“三重三轻”的观念,即“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养”,“重普教升学率、轻职教就业率”。这种思想的存在,严重地阻碍着面向社会崇尚务实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对新办高职院校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力,也给新办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带来了压力。
(4)招生政策的歧视。
在招生政策上,对高职教育采取歧视性政策,在录取时都是被安排在最后一批,只能招收一些别人剩余的生源。在生源充足时还可录取到质量较高的学生,在生源不足时连基本生源数量都雅法保证。尤其是新办院校尚未创出品牌,社会认可度低,报考学生人数本来就少,在“生源战”中往往又缺乏经验,不善于运用一些市场潜规则,造成招生指标完成率低,学生报到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
2.内部因素
(1)定位不清楚,特色不鲜明。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一些新办高职院校,为了吸引生源,把毕业生就业重点放在沿海发达地区,偏离了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专业设置上,争相开设热门专业,与其他高职院校存在趋同性,没有自身特色。教学脱离生产实际,习惯于经院式教学,把高职办成一种本科压缩型教育,与专科模式没什么大的区别,导致毕业生理论水平不如本科生,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的尴尬局面。
(2)运行机制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高职院校本身就是市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是, “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开放式”办学理念在管理层的头脑中没有真正确立,“等、靠、要”思想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等”政府协调关系,“靠”政府解决矛盾,“要”政府倾斜扶持,而不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了解社会需求,协调校企关系,解决自身问题;在与社会与企业与兄弟院校的协作、沟通上存在保守自闭的倾向,未能真正形成一种合作交流、共赢共生的运行机制。
(3)执行能力与规划能力不匹配。
规划能力是院校决策者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规模、特色定位的决策决断能力,执行能力则是管理层贯彻领导意图、实施发展规划的具体行动能力。目前许多新办高职院校决策者来自于普通高校,他们往往沿用普通高校的管理思想指导实践,造成宏观定位与微观操作的南辕北辙。
(4)管理模式与办学方向不匹配。
在实践中,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找到适合于自身的管理方法,仍然借用普通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这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和生源层次决定了职业院校的管理不能套用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这是因为:第一,在培养方向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上。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开展实验实训,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实用技能的训练。第二,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明显差于普通高校,学生自主能力普遍不强,如果采取普通高校那种松散式的管理模式,参差不齐的学生素质将给学校日常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学生中将会产生更多的事端。
(5)保障能力与学校规模不匹配。
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新办学校,近几年来,在旺盛的人才市场需求强力刺激下,办学规模扩张过快,而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后勤服务保障明显滞后,不仅难以保证教学、实验实训的质量,而且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新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对策
高职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只要审时度势,科学应对,整合资源,放大优势,把握机遇,顺势而上,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特色办学之路。
1.创新观念,增强自主办学意识。要从 “等、靠、要”的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树立市场理念、产业理念和特色理念;增强培养教职自主意识和危机意识,自主意识要求教职工要具备主人翁的精神,能为学校出谋划策共度难关。危机意识要求教职工认识到高职院校并非旱涝保收,是有着很高的市场风险的,如果办不好将随时会被淘汰。
2.优化专业结构,改进课程和教学。合理的专业结构、科学的课程设置、先进的教学模式是进行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的基石,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决定教育水平的关键。新办高职院校应该着眼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预测、适时超前,调整专业布局;以就业创业为目的,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及其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以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不断改进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还不能适应。对此,新办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举办技术技能培训班、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挂职锻炼,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模式,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真正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既有较高专业理论又有熟练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4.努力提高办学质量,赢取社会声誉。如果说规模发展是高职教育前一阶段的主题,数量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现阶段提高质量就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质量已经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新办高职院校当务之急是充分利用教育评估的机会,借助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在迎接评估过程中,真正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管理水平,通过教育质量来赢得社会声誉。
5.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种等级考试以及各种资格认证考试。提高新办高职院校的社会知名度。
.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努力稳定“三率”。 “新生报到率”、“年底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的称职率”稳定在较高的水平是学校保持良性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新办高职院校走出困境的关键。
总之,新兴的高职教育事业面临着发展环境复杂,竞争激烈,内部困难重重,只有自立自强,敢于创新,才能走在市场的前面;只有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在合作中迎来发展;只有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在务实中求跨越,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起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开金.高职教育走出发展误区[J].西北职教.
[2]冉义明.论高职教育体制的路径依赖[J].教育与职业.
[3]张有根.转型背景下的高职发展困境与突围路径[J].未来与发展.
[4]朱晓英.浅探中职教育发展新思路[J].当代教育论坛.
作者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职业学校的教师下一篇:小学数学作业之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