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过程中带有情绪性的意向活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实施充满爱的人性化教育,精心设计导入,组织多种活动,进行成功教育,教学内容难度适中这几个方面对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过程中带有情绪性的意向活动。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已有很多的教育者和学者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明代学者王阳明也曾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不能已。”就连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都说过:“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现代的杰出教育工作者于漪老师对此也有着相同的认识,她认为:“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正如以上的教育者们所说,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充分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以充沛的热情和积极的努力投入到学习中,取得丰硕的学习成果。学习兴趣对学习的促进作用适用于每一个学科,处于基础地位的语文学科自然也不例外。既然学习兴趣的作用如此之重要,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有效地促进语文学习呢?本文主要从教师的教学层面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一、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试想一位风度儒雅、语言诙谐机智的教师在讲解耐人寻味的课文内容时,怎能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当然,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教师日积月累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钻研各种教学方法和自身气质、人格素养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说来,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渊博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比他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才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
出最重要的来讲”。的确如此,语文教师单一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实际需要了,孩子们需要的是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知识丰富,能让他们开阔视野的老师,那些一涉及其他知识就支支吾吾,运用起来捉襟见肘的老师势必不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教师的知识体系应该像一棵大树,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是树根,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树干,广博的其他知识是树叶,三部分缺一不可。
(二)高尚的品格和素养
教师不仅是孩子们学习上的教育者,也是他们生活上的引路人。教师教给孩子们的除了基本的知识外,还有道德的准则和做人的道理。这些需要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自身具备高尚的品格和素养,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
有些教师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始终都以平铺直叙的语调在讲课,语言枯燥雅味,毫雅趣味可言,学生听久了难免会产生听觉疲劳,渐渐对语文课失去兴趣。教师的语言风格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在课堂上若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有序的语速教学的话,一定能调动起课堂的气氛,大大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相结合,利用视听化的设备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多种感官被调动,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用生活中蕴含的知识来丰富、诠释书本知识。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一定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二、实施充满爱的人性化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大量事实证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而师生关系和谐与否又与教师自身的做法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只有将慈母般的爱心投入到教学中,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每位学生,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对学生抱以充分的信任和期望,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真正的“朋友”,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接纳教师。俗话说的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再冰冷的内心也会被教师坚持不懈的爱的教育的所感染、所融化。学生一旦认可了老师,信任、尊敬他们,就会对他们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时,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尤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教育。学困生大多因为学业的不理想而对自己失去信心,他们的内心脆弱而敏感,最怕被老师和其他同学冷落、瞧不起。教师要主动地走近他们,主动和他们做朋友,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他们重拾自信,让他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我付出艰苦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通过帮学困生找回自信来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导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人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灵活选择合适的导语,先声夺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介绍其中两种导语设计的方法:
(一)故事导入法
学生都喜欢听历史故事以及与名人有关的故事,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例如在教学杜甫的《咏明妃》一诗时,教师可以以昭君与汉元帝因一张画而彼此错过的凄婉的爱情故事为导语进行导入,学生一定会听得津津有味,在后面的古诗教学中,他们也一定会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师生互动。
(二)影视导入法
利用影视设备先播放一段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吊起学生的胃口,激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学习《茶馆》一课时,教师先播放《茶馆》话剧的一段视频,让学生先大致了解里面的人物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身份,学生在看完之后肯定急于知道后面各个人物的命运是如何发展的,此时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已经被提到了最高点,这时教师再引入课文,便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组织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
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将自己擅长的、优秀的一面展示给他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组织多种活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参与和体验活动,来进一步地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例如:分角色朗读、情景剧表演、辩论赛、画画比赛、诗歌朗诵、小导游活动等活动形式。
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成功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和表现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教师应多用赏识教育,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信任的幸福。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好表扬的武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更好地巩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内容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能力水平。
教师在做课前准备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能力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太简单和太难的内容都有其弊端。内容若太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解决,这样他们会觉得太没有挑战性,激不起他们的兴趣;内容若太难,学生经过一番努力仍雅法解决,这样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望而生畏,从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只有选择那些难度适中的内容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有一定难度,能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的“精神满足感”,最终把问题解决,又能让他们体验到自身努力的价值感。只有这样,才能恰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并将学习兴趣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值。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一种精神的需要。学习兴趣的激发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用满满的爱与真情去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花,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对语文学科乐于投入,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参考文献:
[1]靳健,石义堂.现代语文教育学[M].甘肃: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
[2]刘国正.语文教学谈[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张得军,邢建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新[J].课改前沿,2008,(1).
作者简介:
马琳(198 ―),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李旭杰(198 ―),男(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下一篇:高职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融合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