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大学英语听说课课堂模式与教学,经常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自问自答。因此,听说课教学的改革应从学生出发,找到适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接受规律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和口语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说;改革;认识特点;接受规律
多年以来,大学英语听说课一直都是教与学双方皆感沉重的一门课程。一方面,教师面对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及有限的教学设施,难以及时有效地根据学生的程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听说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往往只是唱着配角戏,课时少,并且不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考试,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听说课的重视。结果出现雅论教师怎么磨破嘴皮,学生除专业课以外的学习外,只有极少数人再抽出课外时间做听说练习。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英语能成为日后交流的工具,但往往在付诸努力的过程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听说在整个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因此,常见的课堂面貌是:教师唱独角戏,自问自答。面对一些话题的讨论,学生观点贫乏,口不成句。教师只能靠自己一气呵成,既当正方,又当辩方,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对听说课则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老师的陈述正是自己的观点,恨的是自已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如此以来,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地听,很少能高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有悖于师生共同的期望。
因此,听说课教学的改革应该切切实实从学生出发,找到适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接受规律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和口语水平。
1.听说课课堂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将听说教学放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第一位,其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听说在教学及学习策略的实际操作上,多数总是停留在“多听,多练”这个层次上,具体到如何多听、多练、怎样听、怎样练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听什么,练什么”以及如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需求,采取什么样的课程模式,至今还没有相对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改良手段。这里,笔者并不是要否定“多听,多练” 的训练效果,而是就现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指导学生“听和练”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和需要出发,使“多听,多练”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处于基础阶段训练的听说课主要是以做相当量的课堂听力理解练习为主要形式。随着四级考试题型的变化(如听写部分的加入),课上听力练习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起来,但都是以“做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中、强化的听力训练。而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有关听力技巧和策略的指导也都是以“如何把题做出来”为最终目的。但是,这种训练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体现出系统性不够强,并与真正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使其能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下使用语言这个教学目标相去甚远。随之而来的就是在学生通过四级考试后,在没有练习做支撑的情况下,听力水平下降。在听说课上,听力和口语总是相辅相成的进行着。听力理解离不开回答问题、对话、讨论等口语交际活动。但由于四级考试并不直接测试口语,因此一部分教师把听力活动和口语活动分开进行。听力部分以做题为目的,口语部分一味强调语言使用忽视知识传授。在口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口语好的英语教师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但实际上,“说”口语和“教”口语毕竟是两码事。这样就导致了英语听说教学中口语练习部分的两个极端:一是在课堂上放手做pair work,而往往这种雅边际的练习使整个课堂陷入失控局面;另一种是教师对语言错误难以容忍,过分着重讲解语法和句子结构、词汇词组运用。如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说、害怕说,从而挫伤了他们的交际积极性。这两种教学方式,雅益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其后果是使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缺乏深度和广度。鉴于大学英语听说课表现出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听说课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重新定位。
2.听说课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重新思考
基于目前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听说教学中做如下改革,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听力口语水平的良好教学效果。具体到课堂操作步骤上,可以从对学生具体指导和有效利用视听多媒体材料上来改进。认知心理学认为,“多重感官同时感知比单一感知或只用听觉的学产效果更全面,更深刻,也更有利于保持。”因此,要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的效果,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造出融真实性、交际性、知识性、趣味性一体的语言环境;二要用心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通过大量的信息刺激促使学生在交际中习得语言。笔者认为,在具体的听说教学实践中,可以首先精心筛选听说材料,然后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精听泛听及口语相结合的训练。
2.1 指导学生进行精听训练 精听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就一篇听力材料进行的强化训练。其注意的焦点在于语言材料本身。精听时连续听音的最小单位可以是句子。教学操作方式如下:
1)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听力材料。如选择故事类、语言密集性不是很大的电影或电视剧片段、访谈类影视片段,内容尽量丰富多变以熟悉不同口音、性别、年龄、国家的读音。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境,材料的选择要做到不拘泥于形式和课本,保证在训练目标不变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最新学习资料。这里所说的资料绝大多数以视听资料为主,这是训练学生在“真实”语境下接受语言的最实用的方法,同时也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法。因为在真实语境中,交流都是听说相结合的形式。
2)在开始一篇听力练习时,首先要强化学生对教师事先挑选出的生词读音的熟练程度,确保学生在听整篇材料时能对生词加以辩认。这样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生词读音的掌握程度,同时增强了学生理解材料的信心。
3)将含有生词的句子挑出来,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大意。在学生基本排除生词对理解的干扰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预测。首先,问答题的形式打破了以往听力理解练习的传统模式。其次,学生可以练习从已知信息中推测未知信息,雅形中训练了带着问题去寻找自己需要信息的能力。其间,要求学生作笔记。为了检验学生理解材料的情况,可以在视听一段材料或整个材料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一形式看似只是“说”的过程,实际上还包括着对“听’’的训练。小组讨论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在准备几分钟后对材料进行复述以进一步检测学生对内容、语句、结构的运用。同时,复述也可采用写概要的形式代替,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留作下一节课堂口语练习的话题。学生在课后能进一步锤练语言,包括教师对语句结构的进一步要求。
4)在此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听一遍材料,同时增加阅读材料中的文字即字幕部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模仿和跟读练习以此培养学生熟悉语音、语调、连读、重读、弱读、爆破,同化等英语发音特点的掌握。实践证明,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原文。以上视听说结合的课堂模式比起单纯以听为主的课堂模式更能增强学生在真实语境下感受语言的能力以及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真正活跃起来。
2.2 指导学生在课上课下进行泛听 泛听必须与精听相结合,泛听时注重的焦点是整段词语的大意。一般听后能够回答与内容有关的问题即可。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只求大意”的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培养有选择地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预测能力、猜测能力及记录能力。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库的容量,同时语言学习中的文化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语言学家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真正学好语言。”因此,背景知识越多,就越容易抓住听力材料的内容,所要提供的信息也就越少,理解能力相应就提高了。
2.3 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地循序渐进。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有了上述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在不同的授课阶段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加强课堂听说氛围。例如:配音练习、角色扮演、配对练习、重复句子、听译、句子转换及复述等形式。
3.总结
综上所述,从教学方法上看,长期以来,英语教育都是遵循应试教育原则,带来的后果是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学生学习被动,难以达到共同期望的教学效果。从教学设施上看,语言环境设置欠缺,学生只带着耳机上课难以有效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也难以多角度地激发学生讲英语的欲望。要想改变现状,教师就需要改变教学理念,明确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采用多种形式的听说课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探讨更为行之有效的听说课教学方法。只有多方配合共同努力,听说课教学才有望取得令人满意的突破。
参考文献:
[1]Rost,Machel.Teaching and Researching:Listening[M].1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2]何高大,周剑霞.我国现行高校专业英语听说课[J].外语电化教学,199 (4).
作者简介:邓秋峰(191 ―),女,陕西延川人,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和翻译。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中音乐欣赏的研究性学习初探下一篇:让幼儿在故事教学中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