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研究背景
新形势下,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过渡,高校大批扩招学生,一批一批的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学生就业面临严峻考验,社会也承载着巨大的压力。然而,在普遍就业难的背景下,专业技能人才却存在缺口,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专业技能人才严重不饱和。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在如此形势下,能否立足社会需求,培养出具有竞争优势,企业欢迎的学生成为关键,成为方向。尤其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雅疑成为其核心能力。显然,单靠45分钟的课堂,传统的老师上课讲授,已经雅法满足学生变化的学习要求,而第二课堂以其具备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越来越受到欢迎,通过对第一课堂的深入与拓展,通过平台搭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加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有效地促进了就业。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探索和建立基础学习与技能实践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有效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各高校纷纷启动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利用多渠道多载体,提升全面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第二课堂的成立,加之与第一课堂的有效结合,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开拓了有利载体,打造创新平台,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思维,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挥专长,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二、依托科技创新型社团,搭建校内第二课堂
伴随着近几年学生自主学习的广泛提倡,学生社团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大幅提高,在学生自我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广大学生逐渐意识到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竞争的关联性。由此影响学生加入各社团的动机和目的发生转变,从原来的纯粹娱乐到现在的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尤其是以实践技能为竞争优势的高职院校学生,进一步注重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学生加入社团的迫切需求。而科技创新型社团也以其灵活性、知识弥补性等优势,成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有助于校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已有实验实训室,为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提供场所,增加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以我学院为例,立足专业创建了三个科技创新型社团――电子协会、自动化协会和楼宇智能化协会。协会以服务学生为办会宗旨,以提高全体会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操作技能为办会目标,努力将全体会员培养成一支“懂理论、强操作、懂原理、会设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队伍。学院为协会配备了专门指导教师,规范指导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还聘请了优秀的专业教师,如专业建设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等担任协会技术顾问,具体指导专业学术性活动的开展、科技创新及参加各类技能竞赛。
同时,为了给协会创造更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学院还为其配备了日常办公室与专门的科技创新实验室。通过规范管理和有效指导,科技创新型协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成为学生科技创新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引导学生不断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培养科研意识和创新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习惯;加强对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的指导,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吸引大学生乐此不疲地参与到其中,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出成绩、出精品。
三、引入校企合作,多渠道拓宽第二课堂,培养实用型人才
根据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 “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我校每年结合所在地的市场需要,开展寒暑假校外实践,引入校企合作机制,为开辟校外第二课堂实践基地,为学生职业技能提供演练场所。
锻炼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能力,进一步与企业接轨,帮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有效促进就业。
同时,依托科技创新型社团引入校企合作项目,由指导老师带队指导实验班成员开展项目研究。有效地利用了校内现有资源,开展科技创新。
四、结束语
基于科技创新型社团的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建立,不仅丰富了教学层次,提高了教学质量,有效地实现了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更通过灵活的形式,激发并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多地挖掘了学生的潜力,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国德、王升厚、李娜、武士威,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技能培训体系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05);
[2]陈义厚、周思柱、冯进,创新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以机械品牌专业为例 [J].教育研究,2008, (5):112- 113;
[3]谢相勋、杜理才、李同果,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8):112- 11 .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初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一篇:学习型社会学习能力初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