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1”培养模式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复制链接]
查看: 564|回复: 4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8-7 13: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导致学生的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在采用“3+1”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改革课程体系为其实施提供保障。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 “3+1”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42-02
  
   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要急速增长,于是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国际贸易类专业。1998年,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第四次调整,把“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工业外贸”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简称国际贸易专业),并延续至今。
   截止到目前,我国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并且随着高校扩招,每年都有大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涌入社会,导致该专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的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更使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雪上加霜。2011年,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际贸易专业被评为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十大“红牌”专业之一,这是该专业连续两年上榜。
   根据《中国就业报》的调研报告,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只有20%从事本行业,20%在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从事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以及政府涉外部门工作,而高达50%的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求职雅门或改行从事与国际贸易专业毫不相关的行业。另一方面,根据2010年发布的《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所做的预测,2010年我国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总数达到19.344万人,而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总数为13万人左右,即使这些毕业生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仍然有很大的缺口。
   于是,出现了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求职难,另一方面外贸人才缺乏的尴尬局面。其根本原因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如何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改革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应用能力强的国际贸易人才已成为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
   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主要是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等实务型人才。所涉及的工作岗位主要是报关、报检、单证处理和出口营销。这些岗位都需要毕业生持有国家颁发的上岗资格证,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并且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这就要求国际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并重,但是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国际贸易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高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首先,高校国际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学院派,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将讲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其次,在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所占的比重较高,实验、实践环节的课时较少。再次,目前高等学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软件模拟实训进行,这种方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于相关流程的认识,但是与实际业务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学校也在尝试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但是在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之间的对接尚不成熟。
   2.课程体系不尽合理。多数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都是在教育部所制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设置上求全求多,通识课的比例过大挤占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课时,并且在专业课程中许多知识重复交叉,造成资源浪费。
   3.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尽管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高校教学方法仍然不够灵活。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中,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体经营式教学等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不够广泛,缺少对学生的启发,还是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主。此外,考核方式单一,多数课程仍然采用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效果较差。
   三、基于“3+1”培养模式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在充分调查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黑龙江科技学院将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方向设置为世界贸易和对俄贸易两个方向,培养定位为完整国际贸易知识体系下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具体培养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等。基于此定位建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了“3+1”的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学生3年在学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培养。该培养模式对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必须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为导向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做出较大调整。
   1.通识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处理。不可否认,通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为了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设置了过多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就挤占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课时,尤其是实施“3+1”培养模式后这种矛盾就更为突出。对于通识教育类课程适宜采用选修课的形式,课时不用太多,课程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引导,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之在课外进一步探索自己感兴趣内容。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专业课程。
   2.专业课程内部关系的调整。国际贸易类客课程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复,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国际商法》等课程在贸易术语以及货运、保险及惯例方面有重复的地方;《国际结算》与《国际贸易实务》中的结算方式中有交叉。因此,需要在充分研讨各类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理顺相互间的关系,设置好课程的开课顺序,整合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3.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认证是学生就业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目前的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关系不够密切,学生甚至为了通过资格认证而逃课到辅导班补习,进而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在构建课程体系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时候,要跟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等资格认证的内容相结合,将其内容融入到相关的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4.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调查发现相关工作岗位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外语应用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该需求,加大外语尤其是专业外语的训练力度,除开设外贸口语、外贸函电等专业外语课程外,对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国际商法、商务谈判等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加强外语的应用。使得学生毕业后能熟练与外商进行沟通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提高实训室的设备和实训教学水平,完善各种应用软件的功能。将相关的课程设置实训学时,通过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操作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将课程与实践基地的特点相结合,使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基地实践形成有效过渡。
    .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课程的特点,实行案例教学、专题研讨式教学、实体经营式教学等,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学生的口才。同时,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加大课堂研讨和案例教学考试的比例,减少期末考试的比例,改变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的现象。
   总之,实施“3+1”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想达到该培养模式的预期目标,必须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为其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本文为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吴海兵,李丹.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1(3)
   2.肖黎.金融危机下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2011(3)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1)
  (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农业企业管理》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7 13: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7 13: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70

帖子

520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06
发表于 2022-3-12 18: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电大开放大学题库答案怎么找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62

帖子

549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93
发表于 2022-3-14 10: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四川大学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