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清楚的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经过总结得出结论,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下面,我就联系教学实际谈谈:
一、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要对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时,课文中用排比的手法写到“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由于环境的限制,学生没有见过火烧云,所以雅法从文字中感受到火烧云的瑰丽和神奇。为此,我通过各种途径找来了有关火烧云的图片和动画,在讲解课文时,便将这些图片和动画播给学生看。图片中的火烧云颜色不同,且姿态各异,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图片一放完,学生便唧唧喳喳的议论开来:“老师,那种云就是半灰半百合色。”老师,我看到那片像大狮子一样的云了。“这样便使学生感知的水平大为提高。使学生动眼看,用耳听,动脑想,学习热情高涨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借助多媒体,启迪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由其年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使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鲜明形象地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小学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内容是现代的小学生没法理解和体会的,这样给学生的思维造成了障碍。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逼真的再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到”情景即在眼前,“ 我即在情景中,”使学生对客观事物充分感知,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表象,丰富其感性认识,从而成功地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如教古诗《暮江吟》时,由于时空的限制,学生很难体会到古诗的意境。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古诗的内容用画面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夕阳沿地平线平铺江水中,江水一半红光闪耀,一半呈现碧绿。江边的草地上挂满晶莹的露珠。抬头看,一弯新月挂在蓝色的天幕上。此时,古诗中那生僻、枯燥的文字都变成了鲜活的画面。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使原本晦涩、难懂的古诗如今变得简单明了。这时,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诗中描写的情境,学生一改过去根据注释来回答的现象,而是用自己的创造性语言回答的有声有色。
三、借助多媒体,突破难点,体会思想感情
小学的语文,不仅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文字,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重任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使其难度大为减轻。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了红军北上抗日强渡大渡河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文中所表现的那种战争体验是我们所没有经历过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小红军这种在枪林弹雨中,冒着生命危险,攀着铁索,勇往直前的大雅畏英雄气概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红军的精神,我播放了电脑课件,使学生亲眼目睹了红军怎样奋勇夺桥的情景,逼真形象的突出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这时,再结合课文,学生便理解了课文内容,并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的育,决心努力学习,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因此,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减轻教学中实施的品德教育难度,突破难点,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品德素质。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科学的运用多媒体,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使课堂生动活泼,达到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小学青年教师》、《河南教研》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观察当归精油对小鼠的抗焦虑作用及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下一篇:芬兰:国际教育界的新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