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物教学的导课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 903|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4
发表于 2020-8-7 16: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对中师学生而言,由于中考时未考生物,学生对生物学普遍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针对此现象,如何使学生爱上生物学课,是每位中师生物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践
  
  对中师学生而言,由于中考时未考生物,学生对生物学普遍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针对此现象,如何使学生爱上生物学课,是每位中师生物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长期实践证明,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如何导入新课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犹如戏曲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导课,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求知动力,使其自觉地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成功地导入呢?本文就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开门见山法
  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哺乳纲”时引言可这样设计: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它们的进步性特征不仅表现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方面,而且表现在复杂的行为方面。哺乳动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许多种类是对人有益的,有些种类是对人有害的,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哺乳动物形态结构和行为特点,懂得怎样去保护有益的动物,控制和消除有害的哺乳动物,是非常必要的。
  
  2.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就是教师讲述一段与所授新课有密切关系的故事,或介绍生物科学领域中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科学成就,或展望生物知识的发展,或介绍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或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来引入新课。例如:在学习遗传规律时,可先介绍遗传学家孟德尔的生平。孟德尔(1822--1884),奥地利人,从小喜爱自然科学,青年时代进入天主教堂当神父。当时,科学界正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试验的研究,这一切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园地,种植了许多种植物,并且进行了多种植物杂交试验,其中成绩最突出的是豌豆的杂交试验。他经过连续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 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揭示出遗传的两大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此基础上逐步讲述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这样就为新知识的引入作了背景材料铺垫。
  
  3.实验导入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就运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萝卜进行实验,将两小块相同的萝卜条分别浸泡在盛有盐水和清水的烧杯中,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萝卜条为什么一个更加硬挺,另一个却软缩了。利用这一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根对水分的吸收”。
  
  4.归纳导入法:
  归纳法是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讲授新课之前,从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种导入的好处是:它既能促进了对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及要点,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连贯性。能够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集中注意力。当遇到某一节教学内容多,要用多个课时才能完成时,知识前后的衔接尤为重要。在介绍减数分裂时,我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了有丝分裂和雅丝分裂有关问题,再导入减数分裂,通过这样的导课。第一,使学生回忆、复习前两种分裂方式,加深他们的记忆;第二,使他们明确即将要上的新课内容是细胞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它与前面两种方式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第三,教会他们一种比较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这节内容。如何通过比较的方法牢记这节内容;第四,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想尽快了解、掌握这部分知识。第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使新旧知识间、各种概念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复习式导入能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打好基础。
  
  5.通过设问导入
  通过提问使同学们能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并能自觉主动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在讲授环节动物--蚯蚓时,教师设问:“同学们见过蚯蚓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设问:“蚯蚓生活在哪里?以什么为食物?体形如何?用手触摸是什么感觉,为什么?”通过设问,能够使同学们迅速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并能在活动中主动学习。
  
   .巧用图象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运用图象设疑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积极创设乐学情境,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急于“解疑的心情”,学习兴趣就由此产生。如在学习脊椎 动物“鱼纲”时,一上课,就挂出鲫鱼的骨骼图,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鲫鱼身体靠近背部的一节节骨构成的是什么?还有哪些动物也有象鲫鱼身体里这样的结构?以前学过的动物具这样的骨骼结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什么是脊柱,什么是雅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明确以前学过的动物类型都是雅脊椎动物 ,从今天开始,学习脊椎动物,从而引出课题。给学生创设一个乐学的学习情境。
  
  1.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在讲授& uot;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uot;这节课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完整的豌豆植株和不同品种豌豆的种子,然后提出问题:“能否用纯合的黄圆和绿皱豌豆作亲本获得绿圆豌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情境导入法
  生物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物课程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从生物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入手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是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叶的蒸腾作用”时,可提出以下生活问题:夏天,若不即时给植物浇水,植物会萎焉;春季造林要在树苗发芽前进行;雨季造林要剪除树苗的一部分枝叶,想想为什么?在学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举以下生活事例:水果储存太久了就没有甜美的滋味了;萝卜放久了会空心;过了冬的蒜瓣会变轻,这是为什么?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会有烫手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创设这样的情境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问题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在上课之前费些心思,采用良好的导入方法,上课过程中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采用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校条件、课的教学内容等因素灵活安排,不能一成不变。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一定会成功的上好每一节课。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地方教育附加:如何开源?水流何处?
下一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7 16: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7 16: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