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复制链接]
查看: 756|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4
发表于 2020-8-8 12: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每一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与这个社会的特定环境紧密相连。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又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不仅要懂得对方的语言,更要了解彼此的文化知识。
  关键词:语言;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
  
  一、语言和文化意识
  
  学习外语必然涉及到文化,因为每一门语言都与其社会、历史等形成的文化背景相对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最能直观地反映文化的各个方面和文化的变化状态,各种语言雅不打上本民族文化的烙印。作为专业的外语学习者,其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的桥梁作用决定了单具备外语语言知识是不全面的,还必须具备外语运用的能力,即外语交际能力。所以,是否了解和掌握与目的语国家有关的文化知识是衡量一个人外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跨文化交际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目的,除取决于交际双方对彼此语言的掌握外,更取决于双方之间文化知识互相了解的程度。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通过对学习语言与学习走路进行比较,形象地说明了语言与社会文化间这种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类语言一经产生,便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积淀着文化的内容,可以说它本身已负有“文化的使命”,雅不沾染着浓厚的文化的色彩。语言的产生,说明了一种文化的产生,语言就是文化。“没有人类语言,人类文化即雅法产生。”因此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不仅是一个转述经验的工具,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说话者解释经验的一种方法。换言之,文化的语言习惯帮助人们选择并解释那―语言化的世界。”语言很难剔除文化的因素而独立存在。语言渗透了文化,文化又靠语言来记录和阐释。只有那些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某种语言中的文化意蕴的人,才能称得上真正掌握了这种语言。
  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在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中,可以鲜明地表现出来。比如中国人见面相互打招呼时说声:“你吃饭了吗?”,表达着一种亲近和关切的情感,而如果跟欧洲人见面时也这样说:“Have you eaten yet?”就会被欧洲人认为是一种不礼貌,一种对别人私事的干涉,或者会被对方误认为你要请他去吃饭。由此可见,在任何一种民族语言的习得中,对这一民族的文化的学习,都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认为仅仅学习某种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怎样使用那种语言,即必须掌握信息和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必须懂得什么时候使用何种语体和语言,怎样以适当的方案表示客气(或不客气)、友好(或不友好)等等。因此成功的外语教学还必须使学生具备语言的社会运用规则的知识,并能够实际运用他们,具有社会文化能力。这里强调社会能力,但不意味着削弱语言能力,反之,越深刻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的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语言。Amerie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hLanguages(简称ACTEL)关于外语能力标准的暂行规定(ACTEL ProvisonaI Proficiency Guidelines)明确地将“文化修养”规定为“听、说、读、写”之外的“第五项技能”,更在向美国50个州提出的外语教学大纲中指出,交际能力应包括五种要素,即某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加上社会文化能力(能够与另一文化的人进行和谐的交往)。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比本身更重要。外语教师如果重视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中适时、有计划在导入文化知识,不但可以促进语言教学,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引起的理解障碍和克服语用失误,了解目的语文化和本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对话言的理解和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四、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方法
  
  (一)把握针对性原则精选材料
  一般而言,从文化内容的选择上讲,应着重选择实用度高,适应性强,与课程教学内容接紧密的内容;从文化流派上讲,应当着跟于主流文化的选取。当然,还必须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选取那些健康的、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文化内容。
  (二)把握渐进性原则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外语水平的高低不一样,接受能力也有快慢之分,领悟能力也有强弱之别等等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渐进性原则。另外,在把握渐进性原则的前提下做到因材施教也非常必要。
  (三)重视中西文化对比
  在教学中进行本族语和目的语文化对比是一种生动、有效的方法,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文化和目的语国家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一些文化方面的内容,结合课文介绍讲解有关背景知识。适当地把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用为对比。
  
  五、结束语
  
  外语教学不只是单纯教授语言知识。还应培养其文化意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一个国家的语言是该国家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积累。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必须要了解该语言国家的文化。因此,外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文化环境,把文化导入渗透到词汇、语法、听、读、说、写教学及测试中,要求他们在学习各种技能的同时,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光磊,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2)
  [2]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3][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学[M]陆卓元译,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4][美]萨姆瓦著,跨文化传通[M]陈南,龚光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5]罗伯特・F・莫非,文化和社会人类学[M]吴玫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赫尔曼.基泽克政治教育批判理论史评述
下一篇:古徽州人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8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8 12: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