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高校教育必须重视学生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如何有效地进行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本文探讨了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及特色,提出了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策略,为提高其课堂效率提供一种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123X(2011)11-02 5-02
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及特色
1.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
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结合社会实际与学生自身情况,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材的质量对教学的质量起直接影响作用,应以学生的程序设计思想与能力的培养为指导,并配以实例来介绍其在程序设计及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另外,可以通过学校网站给学生提供立体化的教材,如实验和课程设计指导书、电子教案、习题库与试题库、多媒体课件等。
2.教学手段
采用黑板多媒体网络课堂的教学手段。单纯进行多媒体教学,限制了教师的即兴发挥以及与学生的互动,因而,将两种方式相结合是一种有效地途径。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识记性的内容,而理解性的内容,则借助黑板进行讲解。比如教学递归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显示其标题、定义及例题源程序等,通过黑板讲解递归的涵义与运行阿过程。此外,为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创建程序设计网络课堂,进行课堂教授、课程设计、测试、作业、答疑等,并向学生提供参考资料、课程的教学大纲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可以实现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在线讨论与答疑等。
3.教学模式
在软件课程改革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应用任务驱动式与研讨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即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各项“任务”,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或方法,理解知识脉络。如教学运算符重时,课程之前首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进行两个复数的运算,也许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有的学生可能会一些创新的思路,通过研讨的方式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策略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程序设计的教学实践操作性强,教师应该采取多种灵活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从理论上讲解分析,然后让学生上机操作验证其正确性,随后对程序设计的最佳方法进行相互讨论、交流。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还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课程内容前,教师可先提出本次课堂的任务,合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通过自学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能够及时的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下更好地把握所教知识。
(3)设计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材”施教与因“需”施教相结合
因“材”施教指以教材为纲,教学中常常以教师为主,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因“需”施教则围绕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培养方向,以应用为目的,打破传统教学界限,整合有关课程的知识点,以“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开展教学。其次,程序设计为设计及实践一体的课程,仅仅听、看、读是不够的,还应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大量的程序编写调试过程中,学生才能从中了解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积累程序调试的经验,体验实践的快乐。所以,在实验环节中,不但要进行验证型实验,还需加强设计型实验及综合型实验。
如《VB程序设计》课程,其内涵丰富,涉及的知识单元及知识点多。教学VB对象与对象的方法相关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求语文、心理学平均成绩并打印平均成绩的程序实例,师生一起练习,添加三个命令按钮、三个文本框和两个标签与当前打开的窗体内,并将各对象的属性设置好;添加相应代码与三个命令按钮的单击事件中,运行程序功能键F5。教师在操作中对学生完成程序进行简单提示,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对象的方法与事件指什么?同时要求学生找出本例中各对象的名称、不同对象的方法名称。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原有程序的为基础逐步变化及增加条件,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及实践能力。
例如学生编写求1+2+…+N!=?的程序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设计求N!的程序,随后又进一步设计求1 1+2 1+…+N!=?的程序。通过一环连一环的探究式动手实践练习,能够促进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其探究性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便更好地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又如教学for循环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员的编程能力,可以对原程序进行改变变化:(1)求1到100之间所有奇数的和,且循环变量的值每次增2。(2)求1到100之间所有奇数的和,且循环变量的值每次增1。
第二小题难度变大,在编程中需变动两点,第一、将循环变量的变化范围改为从1到50,第二、则修改循环语句中的通项,把循环语句改为s+=2*i-1,或循环变量的变化范围仍为从1到100,然后进行判断,奇数就加,偶数就通过continue语句跳过来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深刻的理解for循环。用类似的方法,也可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这样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并通过不断练习提高其综合编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及科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授课十讲座十课外实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其次,通过开展软件设计技术方面的系列讲座,讲述其成功带来的喜悦,以此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并指导学生进一步加强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对于一些对程序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组织其参与由专业教师指导的课外实习团队,如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参加机器人足球赛等。在实习团队学习中,可以磨炼学生意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学生逐渐学会如何进行资料查阅、展开科学研究,从而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
4.提倡思维方式、程序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员个性发展
思维方式、程序算法的多样化,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操作方法,而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激励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在进行程序设计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多种形式的程序清单。如不同的变量初值,语句组中命令的先后位置有所变化等。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应以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为基础,然后让学生讲解自己的看法,倾听同伴的意见,小组内进行交流与辩论,从而达成共识。对学生大胆思维需适时鼓励,加强学生动手上机操作,在实践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思维方式、程序算法的多样化,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程序设计与程序语言相结合。建立良好的考核方式
将程序设计与程序语言相结合,借助程序语言来讲解程序设计。通过程序语言实现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对问题的求解思想,将抽象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切实体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促进其创新意识。
其次,建立良好的考核方式也非常重要。改革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考核制度,实行开卷考试,组织学生个人或协作开发一个小型系统,尽可能地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以学生答辩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锻炼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跟上时代步伐,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软件课程教学应不断改革与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学习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性下一篇: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学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