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从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看,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缺陷,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应根据企事业单位岗位需求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长效机制。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业就业能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每个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那么如何搞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尽快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进而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长效机制,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一、创新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
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第一,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既要紧扣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又要紧盯人才市场和职业市场的变化,这样才能了解社会和经济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确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从而使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第二,要注重提高毕业生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能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的形成,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具有灵活的课程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供求变化,确保毕业生具有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课程开发理念
职业院校要想使培养出来的人才适销对路,就必须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因此要根据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与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委员会进行讨论,针对职业教育课程,确立各个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按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的要求,确定各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内容体系。
(三)岗证结合的理念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与岗位资格证书相结合,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引入职业教育课程,形成岗位需要与上岗资格并重、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设计理念。
(四)自主学习的理念
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实习作业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学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依据岗证要求,整合课程内容
根据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步骤同步、学习与就业同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形成“教学内容职业化、能力培养岗位化、教学环境企业化、学生学习自主化”的课程教学特色。教学内容职业化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从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能力培养岗位化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要进行岗位教学和实训。教学环境企业化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犹如在企业从事实际工作,实现校内教学与企业实际的零距离接轨。学生学习自主化是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进行自我练习、自我验证、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培养动手意识及动手能力,形成和建构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知识、技术创新及创业能力。
三、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工学交替,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校内实训仿真化和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针对课程的具体内容分别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实地考察法、旋转木马法、实习作业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加强与企业实习基地的合作,加强专业教师在企业的交流,每年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知名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聘请专家、学者、高管担任教学顾问,有目的的选拔符合教师条件的企业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并在校企合作教育工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和毕业实习,打造一支高水准的专业教师团队。
五、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高校应坚持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方向,按照各专业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建设能够覆盖专业群,具有立体、交叉、共享功能的专业实训室群,促进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与各种类型的企业联系,建立各种类型、满足学生各种能力培养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采取任课教师到企业兼职带学生实习的办法完成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实现学生与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六、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制度,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主线,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督促学生获取多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办法。同时,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总之,高职院校要练好内功,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搞好课程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大学生就业创业长效机制,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迅速适应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赵志群.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 2008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110500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快乐教学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中的应用下一篇:《让文字变漂亮》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