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实验铺垫,引入电路问题
1. 讲解:教师出示一节电池、一个灯泡、一根导线,与学生一起认识这些材料。(重点认识电池和灯泡的结构特征)
2. 提问:如何利用这些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
3. 学生上台展示,介绍自己连接的装置。
4. 师生学用简单连接图表示电路。
5. 猜一猜,小灯泡亮起来的原因。
. 教师小结:这个连接的装置就是一个简单的电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电路的研究》这课。
二、动手操作,初识电路结构
1. 谈话:在刚才的实验中,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一根导线组成一个连接装置,能让小灯泡亮起来。但连接起来难以固定,很不方便。老师介绍电流实验盒中的材料: 电池盒、小灯座、导线,并演示连接的方法。
2. 小组活动:利用下列材料:一节电池(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小灯座)、二根导线,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在实验探究卡上画出连接图。想一想,你们是怎样连接的?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
3. 小组交流、汇报。
4. 提问:当小灯泡亮起来的时候,我们都用了哪些材料?
5. 教师小结:当小灯泡亮起来的时候,灯泡、电池和导线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回路,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动画展示灯泡亮起来时,电在电路中流动的过程。)
三、探究研讨,重识电路特性
1. 谈话: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池、灯泡、导线三部分组成,把灯泡、电池和导线连接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小灯泡就能亮起来。
利用下列材料:一节电池(电池盒)、二个小灯泡(小灯座)、导线若干,你能让两个灯泡同时发光吗?
2. 小组讨论。
(1)有几种连接的方法?(每个小组设计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
(2)在连接好的电路中,如果取下一个小灯泡,另一只灯泡还亮吗?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现象?
3. 小组探究,完成探究卡。教师巡视指导。
4. 小组汇报、交流。
5.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分析,找出灯泡亮灭的原因。
. 教师小结:在刚才的电路中,一个灯泡熄灭,另一个灯泡也会熄灭;一个灯泡熄灭,另一个灯泡不受影响的原因。(紧扣闭合的回路来分析)
1. 谈话:看一看,我们教室里使用的电路,更像哪一种电路?如果采用第一种电路,其中一盏灯坏了,教室里其它的灯将会怎样?
四、体验参与,感受开关的作用
1. 谈话:在刚才的电路中,小灯泡一直亮着,很浪费资源,要想轻松的控制小灯泡的亮灭,你有什么好办法?
2. 在刚才两个灯泡同时亮的电路里,最少加上几个开关,才能比较方便的控制灯泡的亮灭?
3. 学生体验活动:在电路中加入开关。
4. 学生展示、分析开关的作用。
5. 说一说,开关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师小结:介绍开关的种类及应用,渗透思想教育。
五、 总结回顾,深化电路的认识
1.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 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电路和开关,体验一下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的思路和在不断试教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要有实验材料意识
在《电路的研究》一课中,不难看出从教学引入到后面的几个教学环节,实验材料都是不一样的,从少到多、从易到难,让学生探究性活动应具有层次性。材料准备的好坏,关系到探究性实验的成败。
2. 要有实验铺垫意识
这节课中,学生虽然对电有一定的认识,对电池、灯泡也知道一点点,但都是表层次的。对电池的简单结构、小灯泡的内部结构都不很清晰,对后续电路的认识,电的流动就很难理解。所以在实验铺垫,引入电路问题的教学环节中,就能巧妙地进行实验的铺垫,让学生与老师一起,着重认识电池和小灯泡的结构特点。在动手操作,初识电路结构中教师又与学生一起认识实验盒中的材料结构,这样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灯泡不亮的问题,会自己寻找原因:是电路连接错误还是材料连接不紧密,还是电池装反了方向等等,有了对材料的认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加强。
责任编辑 邱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探析和实施对策下一篇: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