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清水路小学以开放的学校文化作基点,努力孕育课程文化,体现了课程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以科研强校、文化润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的共同价值取向引领教师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增强了教师的创新张力,彰显了清水文化特色,切实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教育;小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130-01
一、构建价值文化,精神引领有格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决定发展的厚度,是否具有专业精神决定教师发展的高度。学校通过共同办学价值取向引导青年教师科学规划个人发展;通过内蕴清水品质――上善若水、以水为镜;外扬竹子精神――清新、和谐、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引领师生成长。学校从校长、教师、学生到每一门课程、每一项活动乃至学校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雅不凝聚着奔腾激越的清小精神,这种精神力量不断催生着清小的群体工作效应:严谨刻苦、锲而不舍、每个人都倾其所能、倾其所力。
(1)清水品质,可诵可唱
学校围绕“净水育才、厚德载物、共享清水幸福”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学校品牌文化,设计了校徽、校标、校歌。每当“竹林边、流水旁,浅草如茵书声扬……”的歌声飘荡在清水上空,清水学生在这里编织童年的梦想;每当“紫竹调、棋道场,清泉竹韵皆课堂……”的乐声响彻在校园内外,清水园丁在这里聆听生命的回响。
(2)竹子精神,有声有色
学校结合特色打造,设立校园内、外网、知识管理平台、“清水之声”广播台、 “竹韵”电视台,播放休闲戏曲、音乐,报道校园新闻、感人故事;加强校园自然和人文环境管理,力争让每个空间体现清水特色,塑造有声、有形、有色课程文化。
二、建立管理文化,课程管理有序
学校通过校情、师情、生情的详细分析,以招标形式组织教师先后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丰实课程建设,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1、挖掘内涵,构建体系
校本课程建设围绕“内蕴清水品质、外扬竹子精神”的学校精神力量开发构建,形成“竹韵课程”和“清水课程”两大板块,使之不断引导师生成为会求知、会共处、会生活的文化人、文明人、时代人。
2、制度保障,加强管理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立项、分类组合、教学实施、检查和反馈、课程时间和人员安排,对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实施进行评价。
3、设立目标,注重评价
学校从科目设计、课程实施和学生发展三方面对学校“竹韵课程”进行评价。根据学校特点,将评价结果设为金海豚、银海豚、蓝海豚三个等级。
(1)科目设计评价
科目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从科目设计意图到实际目标达成,以跟踪存档形式进行整体流程评价。以科目开发者自评、学校行政常规检查、学生调查反馈等,合理、客观反映实施中优势和不足,加强科目调整与修改。
(2)课程实施评价
学校通过听课、检查、听取学生反馈、静态、动态成果展示等方法,根据课程开发与实施状况及目标达成度对教师进行评价。
(3)学生发展评价
课程实施中,更关注学生实践与情感体验,以开放民主、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校除统一下发“清水路小学‘竹韵课程’学生发展评价表”外,还鼓励教师根据科目特点,设计个性化评价表。
三、打造教学文化,教学管理有效
1、加强学习,促进文化自觉
校长把平时看到的文章以“套餐”形式推荐给教师阅读。课程教学部定期把优秀教育杂志以“主题套餐”形式推荐给教师,学校还通过赠送书籍、免费订阅教育报刊,及时给教师送上精神食粮。
2、勇于实践,鼓励勤耕善研
学校加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每年开展主题教学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提高学校整体教学研究能力。要求新教师填写《新教师成长手册》,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档案袋》,其他教师填写《教师专业发展记录手册》。相关手册内容包括相关职责、计划、论文、教案、反思、体会、评价等内容,让教师明确努力方向和实践内容,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3、诚于批判,要求持续改进
学校要求教师诚于批判,持续改进课程教学方式。平对感性课程教学现象作理性教学分析、归纳和升华,不断充实教学理念。通过教师主题反思,共同切磋,解决难题。
同时,学校不断完善与新课程相符的评价体系,对“清水课程”评价与少先队雏鹰争章紧密结合。以沪剧校本课程为例:我们逐步完善“沪韵章”考核制度,实行“清水之星”评价制度,健全“清水之星”评选机制。以此力求体现教学过程与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课程实施有效性。
四、打造共赢文化,合作分享有智
1、展示交流,分享共赢
学校设置“教改之声”。请外出学习教师将兄弟学校先进教学经验、活动花絮结合体会在教师会上交流。举行 “探有效教学之路,谈增进效率之法”等主题教育叙事论坛、教育行动研究活动。
学校组织教学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化一人检查为相互交流,一人点评为共同学习。每位教师将自己备课本、学生作业本、优秀教案、教学反思、练习卷、摘抄、获奖情况等教学成果放在各自展示桌上,供全体教师参观、学习,以分享形式架起教师互动学习桥梁,达到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2、微格辨析,分享共赢
学校为部分青年教师拍摄课堂教学片断,作为教研活动时的教学资料,由组员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的评价、教学节奏、教学的引导、启发、提问、板书、教学神态动作、学生发言面等”一一进行微格分析,有利于上课老师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3、互动合作,分享共赢
学校倡导合作共赢,通过同伴互助、骨干引领、专家导航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为青年教师跨校聘名师,开展工作研讨例会,利用教师间个体差异互相学习,实现教师成长的互动双赢。
五、形成激励文化,奖励机制有度
学校在每年教师节前夕评选 “教学质量之星”、“教育科研之星”、“课堂教学之星”、班级管理之星”、“特色竞技之星”,教师节上举行隆重颁奖仪式,并将他们的形象做上清水风采墙。
为贯彻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学校建立“重实绩、重贡献、自主、灵活、激励”的分配方案,每年年初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研读《清水路小学教职工考核细则》,人人提合理化建议,工会进行梳理。学校举行听证会了解情况,召开行政会议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提交全体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
清水路小学以特有课程文化润泽师生心灵,经过几年努力,“清水文化”已被清水人所认同,并外显在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的观念、行为、语言中。“清水文化”成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切实提升了学校的发展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经典诵读与语文素养的培育下一篇: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