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具有高度的严密性和抽象性,常被小学生误认为是枯燥雅味的学科。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入手,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喜学、乐学、会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质全面发展,寓教于乐、联系生活、加强操作、巧设练习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寓教于乐
在教学中,一个故事、一幅图画、一次游戏对诱发学生的兴趣能起到很大作用。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这一内容时,一位教师将小品搬进课堂,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营业员,模拟“顾客”为自己购买一台价格为298元的复读机,“顾客”拿出三张一百元的钞票付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顾客”2元钱的情景。这时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明白:在这一情景中“营业员”收300元,要找出2元,即+300-2,实际应收入298元;“顾客”付出了300元,要找回2元,即:-300+2,围绕收付款这一生活情景展开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轻松地突破了“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这一难点,其教学效果远远优于反复计算、强化训练。又如在讲“物体的体积”这一节课时,一位教师先讲了一个“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问学生:“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生答:“石子占了一些地方,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能喝到水。”教师接着指出:“石子占有的地方叫'空间'。石子放入里面后,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联系生活
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都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将要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与情感,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找到了每节课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就找到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一幕老师、小红、小明和小华“分吃生日蛋糕”的情形,先由老师拿出大蛋糕,问:“如果老师分给小红这个蛋糕的1/2,分给小明这个蛋糕的2/4,分给小华这个蛋糕的4/8,请你帮忙想一想,这样分,谁分得多?分完了吗?”同学们争论起来。但是由于没有充足理由,谁也驳不倒谁。于是多媒体演示分“蛋糕”,并在“蛋糕”的下面显示每位小朋友分完所留下的痕迹,不等蛋糕分完,学生一片惊讶:“分得一样多!”“一个蛋糕,全分完了!”“怎么会一样多呢?”“这三个分数怎么会一样大呢?”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想很快知道知识的奥秘。这样,学生在快乐的生活化情景中接受新知识,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加强操作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就数学教学而言,“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数一数、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变抽象为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促进知识的内化。苏教版教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基础条件,教师要认真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应营造让学生多样化学习的课堂氛围。如一位低年级的教师在教学“4的分与合”时,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并让学生用分与合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4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以怎么分,要求同学要分得不一样。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3种分法。老师提问:“刚才大家每人又摆了其中的3种,谁有本领能把这3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学生们互相讨论,边议边摆摆弄弄。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左边,每次移1个到右边,就得到3种分法;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移1个到左边,这样也是3种分法。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学生得到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四、巧设练习
课堂学习是课堂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善于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分析等活动中理解数学问题,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生学完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数学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把下面的数进行分类:1、2、3、4、5、1、9、10、13、15、11。这一道题的条件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把这些数按奇数偶数进行分类;可以按数的位数进行分类;可以按质数和合数进行分类……这样的题目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又如,在“小数的性质”教学之后,出示这样一组题目:“请你举出所有的0都能去掉的小数;请你举出所有的0都不能去掉的小数;请你举出有的0能去掉,有的0不能去掉的小数。”看到题目,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经过独立思考后,每一名学生都举出了许多符合条件的例子。再如,“有52名同学去划船,大船每只可以坐8人,小船每只可以坐 人,我们可以怎样租船。”这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思维方式做出不同的答案,学生在做这样的题目时往往情绪高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去探究,那么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得到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