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考试结束后,常听到数学教师抱怨:“某某同学就是粗心,按他的智力,这种试卷完全应该考一百分的,结果是试卷越简单,他越考不出满分。反而像某某这种智力一般的同学考了满分。”究其原因,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往往一看题,就觉得“这题这么简单。”马上动手,常常出现:书写潦草、审题不认真、作业马虎等问题;相反,一些智力并不突出,能力中等的学生,学习态度较认真,学习成绩往往超过前者。可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至关重要,而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呢?
一、严格要求,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最强,而且非常听话。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从学生刚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其正确的书写习惯。
1.备齐作业用品
为了让学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在课前准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数学课要准备好数学本子、铅笔、橡皮,尺子、草稿纸等用具,并把它放在座位的左上角;不能在做作业的时候,在书包里找文具,更不允许向同桌借文具,以免影响他人学习,也耽搁自己的作业时间。
2.认真书写
在改作业的时候,我们常发现有的学生会把数字“0” 写成了“ ”,“1”写成了“1”,“1”写成了“2”,“千”写成了“4”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常常是因为学生养成了不良的书写习惯的缘故:写字连笔画,笔画歪歪扭扭,常用橡皮擦等。所以,一年级开始,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作业书写的要求,例如:数字一律要求像书中那样写,美观大方,不能出现连笔的情况;在练习本上做题时,每做完一题,要空一行;做竖式时,横线要用直尺画;尽量想好了再写,少用橡皮擦,已经写错了的,应该擦干净了再写,以免数字看不清楚,影响作业的正确率和作业整体的美观。这些要求要时时在学生的耳旁提起,批改作业中发现不按格式书写或字迹不工整的现象,教师要及时耐心地指出来,有错必纠,及时订正,常抓不懈。只有这样严格的要求,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严肃认真地书写,才能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
3.及时展评,及时表扬
为了让学生养成书写的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捕捉学生学习,或作业中极小的优点和一点一滴的进步,经常用肯定、简洁的语言,夸奖、鼓励学生的长处。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十分重要,也是弥足珍贵的,让学生在“我的作业越来越棒了”的心态中自我肯定,逐渐进步。
二、及时引导,培养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
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有一次在跟学生家长反馈学生情况的时候,有家长反映:“孩子自己第一次先做题目的时候往往会错很多,但第二次我跟他说你仔细读读题目,再做一遍,又会对10%。”这种现象很常见,学生在家长或老师的督促、指导下,作业中极少出现错误,一旦没有人督促,作业的错误率便相当高。究其原因,或是别的事物、活动等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做作业时静不下心来,注意力不集中,只满足于完成,不能认真审题;或是他们在做题时,往往用习惯性思维审题,忽略题目的变化。因此,关于审题,低段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雅论是计算题还是应用题,都要求学生仔细审题。如果是计算题,要看清是口算还是竖式计算或估算,是加法还是减法等;如果是应用题,在教学中可采用常用的三步审题法,即一读、二画、三想。读,主要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有意识重读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画,主要是让学生画出关键词是什么。想,主要是让学生想这道题谁与谁有关,什么关系,再想怎么列式计算。
在二年级的教材中,出现最多的是“比较两个数的多少”及“已知谁比谁多(或少)多少,求一共是多少”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这种应用题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如在教学例题“蓝车行驶了53米,红车比蓝车多11米,红车行驶了多少米”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读题,重点读出“红车比蓝车多”这几个字,然后让学生模仿读,为以后学生自己读题做个示范;接着让学生画出重点词“红车比蓝车多”,进而思考:谁比谁少?谁比谁多?要求什么?用加法还是减法?最后列式计算。在这样具体题目的训练和教师耐心地示范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提高,审题的方法越来越严密,做题的正确率也就越高。
三、耐心指导,培养认真做题的习惯
低段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不能认真按时地完成作业。尤其在改数学作业的时候,教师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的作业做了一半,没有了。究其原因,学生一旦被其他事物或活动吸引,如看电视、吃东西,便容易把作业抛到九霄云外,导致忘记没完成作业,更从来都不会留意自己做作业所花的时间多少,实际效率高低。这些不良的做作业习惯会导致有些平时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在测验的时候心慌,担心时间来不及,而导致做题思考不周,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雅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教师都应指导学生限时完成,让学生做作业时具有紧迫感,增强时间观念;鼓励学生比对比快,培养比、学、赶、超的精神。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改掉做作业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逐步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用心,就是要求学生细心做,多检查。在教学多位数加减法的时候,书中习题空余的地方少,我发现很多学生很“能干”,全是口算,结果可想而知,正确率很低。为此,我用榜样示范的办法鼓励学生习惯用草稿纸来计算多位数加减法,正确率大大提高。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一些计算诀窍,方便学生自我检查。在教学多位数加减法时,叫学生利用估算来判断自己的结果大致是否正确,例如,像901-29 这样的题,让学生先估算大约是几,再计算,就很少会出现减变加,退位不退的情况,正确率会高很多。这样,教给学生各种计算方法和检查方法,有利于学生及时检查自己的作业情况,培养学生良好地做作业习惯。
四、正确认识,培养分析、改正错题的习惯
在作业中,学生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减少错误的关键是改变对待错误的态度,所以对于错误,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充分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在平时的作业、试卷等发下后,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找出自己的错题加以思考、分析,说说做错的原因,如是由于审题不准确,还是根本不会,或是由于马虎,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并把自己错的原因写在旁边。然后根据老师的讲解,自己再讲讲解题的思路,最后改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练习本,将自己的错题整理、集中,供平时翻看,复习时再用。这不仅能有效的使学生改掉作业互相抄袭、课堂不懂装懂的不良习惯,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分析、改正错题的良好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同类习题时避免再犯,从而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保证作业的正确率。
所以,坚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让学生一生受益。
(责编 张亚莎)期末考试结束后,常听到数学教师抱怨:“某某同学就是粗心,按他的智力,这种试卷完全应该考一百分的,结果是试卷越简单,他越考不出满分。反而像某某这种智力一般的同学考了满分。”究其原因,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往往一看题,就觉得“这题这么简单。”马上动手,常常出现:书写潦草、审题不认真、作业马虎等问题;相反,一些智力并不突出,能力中等的学生,学习态度较认真,学习成绩往往超过前者。可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至关重要,而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呢?
一、严格要求,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最强,而且非常听话。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从学生刚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其正确的书写习惯。
1.备齐作业用品
为了让学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在课前准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数学课要准备好数学本子、铅笔、橡皮,尺子、草稿纸等用具,并把它放在座位的左上角;不能在做作业的时候,在书包里找文具,更不允许向同桌借文具,以免影响他人学习,也耽搁自己的作业时间。
2.认真书写
在改作业的时候,我们常发现有的学生会把数字“0” 写成了“ ”,“1”写成了“1”,“1”写成了“2”,“千”写成了“4”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常常是因为学生养成了不良的书写习惯的缘故:写字连笔画,笔画歪歪扭扭,常用橡皮擦等。所以,一年级开始,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作业书写的要求,例如:数字一律要求像书中那样写,美观大方,不能出现连笔的情况;在练习本上做题时,每做完一题,要空一行;做竖式时,横线要用直尺画;尽量想好了再写,少用橡皮擦,已经写错了的,应该擦干净了再写,以免数字看不清楚,影响作业的正确率和作业整体的美观。这些要求要时时在学生的耳旁提起,批改作业中发现不按格式书写或字迹不工整的现象,教师要及时耐心地指出来,有错必纠,及时订正,常抓不懈。只有这样严格的要求,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严肃认真地书写,才能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
3.及时展评,及时表扬
为了让学生养成书写的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捕捉学生学习,或作业中极小的优点和一点一滴的进步,经常用肯定、简洁的语言,夸奖、鼓励学生的长处。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十分重要,也是弥足珍贵的,让学生在“我的作业越来越棒了”的心态中自我肯定,逐渐进步。
二、及时引导,培养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
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有一次在跟学生家长反馈学生情况的时候,有家长反映:“孩子自己第一次先做题目的时候往往会错很多,但第二次我跟他说你仔细读读题目,再做一遍,又会对10%。”这种现象很常见,学生在家长或老师的督促、指导下,作业中极少出现错误,一旦没有人督促,作业的错误率便相当高。究其原因,或是别的事物、活动等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做作业时静不下心来,注意力不集中,只满足于完成,不能认真审题;或是他们在做题时,往往用习惯性思维审题,忽略题目的变化。因此,关于审题,低段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雅论是计算题还是应用题,都要求学生仔细审题。如果是计算题,要看清是口算还是竖式计算或估算,是加法还是减法等;如果是应用题,在教学中可采用常用的三步审题法,即一读、二画、三想。读,主要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有意识重读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画,主要是让学生画出关键词是什么。想,主要是让学生想这道题谁与谁有关,什么关系,再想怎么列式计算。
在二年级的教材中,出现最多的是“比较两个数的多少”及“已知谁比谁多(或少)多少,求一共是多少”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这种应用题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如在教学例题“蓝车行驶了53米,红车比蓝车多11米,红车行驶了多少米”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读题,重点读出“红车比蓝车多”这几个字,然后让学生模仿读,为以后学生自己读题做个示范;接着让学生画出重点词“红车比蓝车多”,进而思考:谁比谁少?谁比谁多?要求什么?用加法还是减法?最后列式计算。在这样具体题目的训练和教师耐心地示范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提高,审题的方法越来越严密,做题的正确率也就越高。
三、耐心指导,培养认真做题的习惯
低段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不能认真按时地完成作业。尤其在改数学作业的时候,教师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的作业做了一半,没有了。究其原因,学生一旦被其他事物或活动吸引,如看电视、吃东西,便容易把作业抛到九霄云外,导致忘记没完成作业,更从来都不会留意自己做作业所花的时间多少,实际效率高低。这些不良的做作业习惯会导致有些平时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在测验的时候心慌,担心时间来不及,而导致做题思考不周,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雅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教师都应指导学生限时完成,让学生做作业时具有紧迫感,增强时间观念;鼓励学生比对比快,培养比、学、赶、超的精神。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改掉做作业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逐步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用心,就是要求学生细心做,多检查。在教学多位数加减法的时候,书中习题空余的地方少,我发现很多学生很“能干”,全是口算,结果可想而知,正确率很低。为此,我用榜样示范的办法鼓励学生习惯用草稿纸来计算多位数加减法,正确率大大提高。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一些计算诀窍,方便学生自我检查。在教学多位数加减法时,叫学生利用估算来判断自己的结果大致是否正确,例如,像901-29 这样的题,让学生先估算大约是几,再计算,就很少会出现减变加,退位不退的情况,正确率会高很多。这样,教给学生各种计算方法和检查方法,有利于学生及时检查自己的作业情况,培养学生良好地做作业习惯。
四、正确认识,培养分析、改正错题的习惯
在作业中,学生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减少错误的关键是改变对待错误的态度,所以对于错误,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充分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在平时的作业、试卷等发下后,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找出自己的错题加以思考、分析,说说做错的原因,如是由于审题不准确,还是根本不会,或是由于马虎,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并把自己错的原因写在旁边。然后根据老师的讲解,自己再讲讲解题的思路,最后改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练习本,将自己的错题整理、集中,供平时翻看,复习时再用。这不仅能有效的使学生改掉作业互相抄袭、课堂不懂装懂的不良习惯,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分析、改正错题的良好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同类习题时避免再犯,从而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保证作业的正确率。
所以,坚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让学生一生受益。
(责编 张亚莎)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阅读教学要善“品”下一篇:生物课堂中的伙伴教学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