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体操的艺术性特点中表现力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以表现力为主线,探讨体操普修课中,培养学生表现力对完成动作质量、增进他们对美的认识的完善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在完成体操动作中呈现出特有的美,并提高学生的考试和比赛成绩。
【关键词】:体操 艺术性 表现力 教学
所谓表现力就是运动员借助肌肉活动、身体姿态、思维、情感内在表达的一种能力。在体操普修课中为了更好的完成预定的动作,表现力就成为其中的重要问题。根据体操普修课教学和体操比赛中学生动作完成情况的统计和观察表明,表现力是普修课中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表现力进行了探讨,使学生懂得不但要有良好的技术水平,还要具有更好的表现力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便在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与表现美等能力,而且使学生站在艺术的高度来俯视体操,以艺术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体操。
一、影响表现力的基本因素
(一)动作的技术方面
动作的表现力是从动作的技术方面派生出来的,它不可能独立存在,只有与具体动作相结合才能被人们察觉。因此,从动作技术方面看,影响动作的表现力有以下几个因素。
1、方向:是指身体和身体各部位运动的方向及动作与器械之间的相互关系。运动中的方向多变显示出身体在空间位置上的丰富变化,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立体感和新奇感。例如,垫上倒立前滚翻,双杠支撑后摆转体180度成分腿坐。体操中,单一的动作方向是没有美感的,动作的方向变化可以使观众通过视觉的刺激,给他们平衡的心理造成不平衡的感觉而获得美感。
2、力量:是构成各类动作的主要因素,做任何动作都是力作用的表现,它是体操运动员很重要的一项身体素质,是体操动作造型美和运动美的表现之一。例如,在器械体操中,人可以利用体操器械克服自身阻力所表现出常人所不能及的壮美的力,在力的支配下塑造出美的造型。
3、幅度:是做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位移动距离的大小。例如:落地的远度,腾空的高度,摆动的幅度等等。它是与技术紧密相联的,幅度不够,摆动不充分属技术错误;幅度加大即提高了动作技术的难度,又显示了向空间充分延伸的美学特征。
4、动作的速度:指单位时间内身体或身体某些部位移动的距离或转动的周数和度数。它是动作构成的必要条件。运动速度的快慢交替在整套动作中会产生节奏美,和谐美的效果。例如,技巧中的前手翻。
(二)动作的姿态控制能力
姿势是指动作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身体的外部表现,它直接影响着动作的规格质量。我们可以把控制身体姿势列入基本功范畴,雅论是男女,也雅论是基本体操还是器械体操,运动员完成动作时都会涉及“勾、屈、分、塌”之类的问题。拿广播体操来讲,从动作姿态上考察都力求表现出直、高、挺立、开阔等美感。例如两臂上举动作,应做到手掌的形状是五指并拢,臂直,上体挺拔,稍抬头,力求使身体的脚尖到手指尖是一个充分向上运动的倾向,感到动作充满着一种挺拔、升腾的力量。虽然动作的路线、方向等都是规定好的动作,但动作节奏、力度与韵律等方面存在着细微的差异。这种相似中的差异,为教学中鉴赏和表现美的活动提供了空间。
(三)学生完成动作时的精神面貌
精神面貌主要是指学生的神态和感情。自由体操的整体性完成比其他几项完成情况好。普遍的技术失误较少,但是大多数的同学体操意识和体操的基本姿态缺乏培养,赛中表现出徒手动作体态僵硬,头、手、脚的部位基本姿态差,精神面貌差,平衡动作造型不美,面部表情呆板,使得整套动作不能给人留下美的印象和视觉上的满足。
(四)心理素质因素
在体操比赛或考试中,由于学生过分紧张而出现心理障碍导致动作失常、过度抑制或兴奋、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面部表情呆滞等。
二、提高表现力的方法
1、基本训练
基本姿态是基础,节奏感和动作幅度是前提,动作意境是灵魂。姿态美是指人体在进行各类运动时正确的技术动作和优美身体姿态的综合表现。所以,基本姿态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动作的美感意识,美化学生的形象,提高他们的风度和气质的必要手段和基本途径。
身体姿势是指动作的外部表现。它包括开始姿势、动作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完成动作时要注意头的姿势与呼吸的配合。人体头部位置的变化对调节肌肉紧张和固定轮廓有重要的作用,低头能引起人体腹侧屈肌群紧张度升高。因此,凡是要求腹侧屈肌群紧张的动作都必须强调低头,如技巧中的手倒立接前滚翻。抬头能引起人体背侧伸肌群紧张度升高,故凡是要求伸肌群紧张度升高的动作必须注意抬头,如前手翻。其次头的固定促使胸廓固定,有利于上肢、躯干的发力。呼吸与形体动作的完成有很密切的关系,呼吸不仅会影响人体重心在平衡过程中波动,也会在人体用力时增大肌肉的力量。如用力程度大的动作是憋气,因此憋气能反射性的引起肌肉力量增大。
体操中人体基本姿态的教学训练应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使动作做得优美,协调。另外,在体操课中,学生应该严格要求动作的规格,不能咬牙切齿、鼓眼歪鼻或面部表情不自然等。身体的各部分的位置要正确,头、身、手、腿在哪位置要讲究,不能随心所欲,要注意身体各部位之间的配合和姿态正确,要自始自终严格要求规范化,只有这样做,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操意识与风格,同时能更有效地增长能力,促进动作技术的掌握。
在体操课中,还要进行良好的身体素质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达到规范化的要求。例如:推倒立是训练上肢推撑力量、腰腹控制能力及倒立控制能力的典型专项力量练习,但是,只有严格控制身体成直棍状态,否则不算数。若学生不能独立推起,最好不让他们练习靠墙倒立,尤其是不要让他们靠肋木倒立,因为此时极易诱发塌腰和松腰,而达不到训练目的;如果两手适度扶持髋的两侧,就会逼迫学生主动用力紧腰,这样会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按规范化要求去推倒立,从而,达到长上肢力量、长腰腹力量及增强倒立控制能力的目的。
2、动作意境训练
动作意境是指运动员巧妙的借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去展示雅限丰富的动作内涵的一种艺术的幻化手段。“意”是情,“境”是动作,我们只有学会把对动作的深刻理解之情,自然的融入在动作的形象之中,动作的意境才会产生。动作的意境绝不是我们的随心所欲的梦幻。我们作出的意境动作是应该具有神、气和韵。这种意境的获得也意味着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动作巧妙的自然的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精神风貌。情感是艺术的特性,艺术反映人的情感生活,体操中的技巧能很典型的表现了人体美的艺术,而技巧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我表现力。
3、舞蹈练习和音乐鉴赏
通过舞蹈课的开设,培养学生的身体各部位的机能,使动作形成规范而且优美的姿态,提高表现力,进而培养协调准确和完美的舞蹈表达能力。 当学生把舞蹈课掌握的技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到体操的动作中时,这样姿态美和技术美的结合会使动作更具有感染力。另外,忽略音乐的熏陶也是不行的,技巧运动中动作必须与音乐在意境、格调和节拍上相吻合。
4、运用正确的反馈信息和语言指导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彼此反馈的作用,使之从各个不同角度调整和修正动作。通过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在不断欣赏客观美的同时,逐渐提高自我表现意识。在老师的讲解和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正确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偏差的、不准确的,应该进行补充和纠正。
5、模拟训练和观摩
模拟训练关键要注意所设置的环境条件与真实的环境要相似。如器械布置,裁判评分,学生出场次序,准备活动时间、次数等。
另外,可以通过直接观看比赛、录像、图片等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让学生模仿和学习表现力的处理技巧、表达方式以便表现力的挖掘和培养。
参考文献:
[1]戈炳珠编著,《现代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辽海出版社
[2] 赵启赢、姚侠文,关于竞技体操美学特征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24卷第4期2001年12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重设课堂教学 追求学生持续发展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远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