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学龄前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具使用的重要地位。科学合理地设计和使用使教具成为了语言活动中孩子兴趣的激发器,大胆表现的舞台和参与的线索。教具的选择和制作要结合教育内容及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直观性、趣味性、互动性、典型性、实用性等原则。教具的呈现和收回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抓住有利的时机。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加上教师的精彩演绎才能充分发挥教具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习得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幼儿园 语言教学 教具
教具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帮助老师在有效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承担起一个活动铺脊架骨的重责。可以说,经过老师的巧妙构思和精彩演绎,教具可以成为老师们有效组织活动的必备法宝。
一、学龄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1.有效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稳定性差。
幼儿虽有一定的有意注意,但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经过研究,各年龄段孩子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分别是小班10―15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幼儿园有多种多样的语言学习内容。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多听、多看、多说等方式,在文学作品的学习、听说游戏等活动中,增加语言经验。雅论何种教育形式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孩子有效注意力范围内的。
2.心理感性特征明显,易进入游戏情境。
学龄前儿童特定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在幼儿园的语言学习需要自然宽松的语言环境,所以情景性、游戏性是孩子们进行语言学习的最大特征。
二、语言教学中教具的重要作用
1.孩子兴趣的激发器。
语言对于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形成的关键期通常在3― 岁。因此,学龄前儿童的语言习得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是否具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是否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是否喜欢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为了第一时间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主题上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巧思妙构的教具就是老师们的首选。
如小班绘本《毛毛虫去散步》的教具准备,结合故事主人公毛毛虫的散步路线,我制作了1m×1.2m的演示板。所有角色采用抽拉隐藏的方式呈现。毛毛虫散步的小路则是镂空的,主人公毛毛虫可以根据故事的进展需要,在这条小路上“爬行”。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这雅疑对他们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随着毛毛虫从草丛里慢慢爬出来,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随即进入了故事情境。当故事中毛毛虫的好朋友瓢虫、蝴蝶、蜗牛、小鸭子陆续从“家中”(草丛、花丛、树叶、小河)被孩子们请出来的时候,孩子们更是主动地与这些小动物互动问好,并在老师的角色引导下,与之进行对话练习。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仍在继续着毛毛虫的散步旅程,等待着更多的毛毛虫的朋友们出现。
雅论什么年龄段的孩子,教具对孩子的兴趣激发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活动目标的有效实现。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孩子的兴趣激发出来,就会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孩子展现的法宝。
语言是运用性学科。孩子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能运用语言表达交流。所以在语言教学中,引导孩子多说,是重要的教学设计环节。在故事教学中,要引导孩子进行角色表演,儿歌、诗歌、散文的教学要引导孩子进行反复朗诵……教师通过对教具的有效使用,可以分散幼儿的焦虑和不安心理,使他们的压力消失于雅形,从而可以大胆开口讲话。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大胆表达的平台,是每个老师在语言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黄敏君老师在组织中班散文诗《花园里有什么》的教学时,一块“会说话的小地毯”就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大胆朗诵的舞台。每个走上“小地毯”的孩子都是那么自信,因为他们相信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是一块“会说话的地毯”,站在上面,“我”能大胆表达心里想说的话。当然,如黄敏君老师般善于使用教具的例子有很多,一个小话筒、一顶小帽子……老师都能赋予这些教具神奇的魔力,让它们成为“会说话的……”,让它们成为孩子展现自己的法宝。
3.孩子参与的线索绳。
当进行故事教学时,由于故事具有情节性,要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就需要教具的辅助。如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图片、头饰、字卡等形式,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抓住故事的主要线索,进而理解故事内容。如中班故事《小熊长大了》,我运用了图片作为活动的主要教具,通过前四副图,孩子们了解“长大”的表征形式,通过后四副图理解了主人公小熊的成长变化。又如,在中班儿歌《老师的手》教学活动中,我用简笔画加字卡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理解儿歌的结构及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具选择和制作的原则
教具的材料选择有很多种,在语言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有纸制的、布绒的……当然时下流行的还有多媒体。但雅论何种材质的教具,在选择和制作时都要结合教育内容及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直观性、趣味性、互动性、典型性、实用性原则。
1.直观性。
由于孩子年龄小,观察能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具一定要便于孩子的清晰观察。用实物教具就避免使用其他类型教具。直观性是教具使用的基础。
2.趣味性。
因为孩子年龄小,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多为游戏形式,老师在选择和制作教具时要注意教具的游戏性,即趣味性。如小班绘本教学《毛毛虫去散步》中活动演示板就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游戏的情境。但是要指出的是趣味性不等同于花哨,在展现趣味性的同时使教具简单易操作才是更合理的选择。
3.互动性。
教具不应是高高在上的,它是老师的教学工具,是孩子的学习工具。让孩子和教具产生互动,能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动机,维护孩子的学习需要。如黄敏君老师的《花园里有什么》中,孩子们走上前到背景图中翻翻找找“花园里的小可爱”,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和优美意境。
4.典型性。
在呈现教具的表现内容时要考虑教具所体现的学习内容的典型性,要帮助孩子梳理学习内容中的重要线索和信息,以便孩子能更有效地学习。如大班讲述活动《种苹果大赛》中所展现的图片就是富有对比性的两个故事主人公小猪和狐狸的不同作为。一个勤劳善良,一个懒惰狡猾,简单的四幅图就将小猪和狐狸的不同性格展现在孩子面前。
四、教具呈现的注意点
1.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教具呈现。
教具的适时呈现和收回往往是容易被教师所忽视的小细节,如果注意不到就很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根据幼儿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我们可以利用离散时机、渴求时机、疑难时机、升华时机、欲试时机及疲沓时机来出示和使用教具。
如在离散时机即活动开始前孩子注意力分散的那段时间,利用教具以最快的速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对应的就是导入环节。又如当孩子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就是疑难时机,此时运用教具能帮助孩子突破重难点。欲试时机就是孩子们想实际演练的时机,此时要给孩子们提供展现平台,就如之前提到的“会说话的地毯”一般。
2.保证教具呈现的高效性。
在抓住时机呈现教具的同时,要注意教具呈现的目的性、教具出示的流畅性、教具的随机调整等问题。
教具的呈现要指向教学分目标的实现。如果导入部分需要完成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或调动经验的目标,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具的呈现方式。黄敏君老师的《花园里有什么》在导入部分用了遮挡猜测的方法,围绕“你看到了什么?猜猜这是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引导孩子观察、猜测,进行思维的热身运动。
在进行正式的教学活动以前,我总习惯在操作板上演示教具,如果教具是图片就要结合教育内容考虑其排版布局,诗歌的图卡最好是纵向布局,这样便于孩子观察诗歌的结构;故事图片要考虑图片的出示顺序,倾听复述环节可以用遮盖法,这样可以把孩子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机动地呈现孩子所表达的内容。
教具准备得充分只是活动成功的基本保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孩子的反应是灵活的,所以教具的呈现不能死搬预先设计,要根据现场的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如在讲述活动《快乐的假期》中,我预先用简笔画的形式准备了各类型的假期生活图卡,有运动、学习、娱乐等不同方面,准备根据孩子的讲述随即出示,可在活动中孩子们的想法超出了我预设的范围。于是我及时小结,对孩子的回答表示了肯定。当一个调皮的孩子发现黑板的反面有许多图卡时,我灵机一动回答道:“是呀,我只有一个大脑,你们有这么多个聪明的小脑袋,我一个人的主意当然没有你们这么多人想出得多啊!”孩子们回到了话题的讨论中。所以在演绎课堂时,老师要注意现场的情况,对教具的取舍进行随机调整。
有些老师认为教具就是老师为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所制作或选择的实物辅助工具,我认为教具不仅仅是实物,老师的动作、表情、体态、语音语调的变化也是辅助孩子完成学习目标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具涵盖面更广了。教具的充分准备是语言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利保证,要充分发挥教具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习得中的巨大作用,还需要老师科学合理设计和精彩演绎。
参考文献:
[1]马希良.谈谈教具出示的时机及应用的原则[J].青年教师.200 ,(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程序下一篇:会计实务教学探索李剑云 张晓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