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科学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而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对所学的知识能迁移、转换,尽力扩展他们想象能力。
一、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放和收
新教材中探究活动较多,旨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取知识。探究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后得出结论;有的则要求学生课堂上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如《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就是属于后者。短短一堂40分钟的课,要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有一定的难度;40分钟,也不可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此时就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放和收的关系,教学设计上应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要明确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哪几方面的能力、教学时间安排上侧重于哪些部分。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年幼,很难要求他们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凭空想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探究实验方案。因此我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组织学生针对书本上的实验设计进行讨论,明确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设计自己有创意的探究实验。将重点放在实践体验过程和交流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使知识得到内化,在交流中展示学习的收获,得到老师和同学肯定。
二、处理好教学中知识的应用和转化
新教材中数据关系的应用较多,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以及相关知识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数据的比较与相关生理联系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分析和应用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课堂中探究了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及相关的作用,课后的练习有这样一题:
下表列出了A、B、C、D、E5种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雅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
1.根据上表可以知道,食物 有助于防治夜盲症;食物 能提供比较多的能量;食物 适合坏血病患者食用。
2.长期将食物D作为主要食物有哪些缺陷?
就第一问的空多数同学很快能回答,但更进一步问及释放能量一空时,许多同学就只能单一的从某一种成分的量来计算;而第二问同学们多是回答出两种维生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对能量、结构物质的补充就考虑不全。这样就要引导他们一种食物中那些成分是释放能量的,那些不会释放出能量,要从一个整体来分析;另外,还应注意某些成分虽然有,但是否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对提供的数据和食物成分的作用应全面考虑,要把数据量和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再是一个比较大小的结论。因为,现代教育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设问,而是提供一系列的数据或实验结果,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解决一些现象,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系统性是极大的锻炼,因此,教学中注重对知识内容和实验数据的关系处理,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也为适应高考模式打下基础。
三、处理好教学中图表的运用
新教材中图表内容较多,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现知识内容的联系能力,使其对所了解的知识在数据、图形、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准确把握某一知识点的不同表现形式。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课后的练习:
下面两幅曲线图表示一个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
1.这两幅图的曲线所反映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有什么差别?
2.这两种状态可能各是什么状态?
同学们对不同的图形有比较的能力,对于这两个问题,多数同学能简单回答其差别,但就具体原因,分析问题入手的地方,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了。因为初一的学生所学的内容还不能完全理解频率(周期)要表达的意思,曲线的差异和数值的不同,他们多是从直观的、表面的现象来理解、分析,甚至采用非逻辑思维(猜测)方式得出结论。因此,就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先比较其差异,找出能感受到的不同之处,不急于表述题意,也不强迫理解一个新名词的意思,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让他们先经过思考来描述自己的结论。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对问题的结论多元化这种状况,给我们在教材的实施过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空间;如何把知识传授到位,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方法和训练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数据和知识点的联系,图形和知识内容的转换都有利于学生想象空间的扩大和逻辑思维的拓展,有利于知识点的应用,改变了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这一切都是在加强训练和引导之下,通过学生才能体现出来,也是现代教育形式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今后更高一级的学习打基础,能更好的适应当今高考的发展趋势。
总之,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加强数据和图形图表与知识的联系内容的训练,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再运用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利于迁移能力的培养。教师平时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有所了解,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还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地运用知识,从多角度联系,养成多元思考的模式,学以致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创设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