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导析法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教学法,即基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引导他们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与理解,从而掌握框题含有的内容。本文以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为例,对导析法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教学中的各种导析法,以提高初中思政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导析法;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一、利用比较导析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比较导析法是比较常见的导析法之一,其包括两个方面:类比导析与对比导析。
1、类比导析法,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所谓类比导析法指以浅显、直观的事物来比喻哪些难以理解的抽象性事物,使教学与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二次科技革命在社会制度上的影响: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而发展至垄断阶段。在这一内容的分析教学中,学生由于缺少对“垄断阶段”与“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的感性认识,在这一知识的理解上则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则可利用类比导析法,对两个阶段的资本主义企业作不同的类比。如 “自由竞争阶段”, 其资本主义企业可类比为“撒胡椒面”,也就是规模小而数量多;而 “垄断阶段”,其资本主义企业则比作为“滚动的雪球”,两者比较就好似“虾”与“巨鲸”,这样,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资本主义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所分析的知识。
2、对比导析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对比导析法是比较导析法之一,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近或相似的知识展开异同比较,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例如: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发展的分析教学中,教师可先比较第二科技革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的不同影响。经过分析与比较后,学生则能够认识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随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每次科技革命均可促进生产力的不断飞跃,促进生产社会化程度逐渐提高,并促进生产关系出现相应调整。这样,在分析与比较中,学生则可以区分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的不同影响,从而举一反三。
二、利用文本导析法,提高学生知识的记忆能力
文本导析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导析法,即借助教材编排内容进行分析的方法。有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通过阅读框题内容里的材料,利用插图来理解课本。第二、通过对课本中段和段、句子和句子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理解课文。通常有递进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等。
例如:“奴隶制度为何是最野蛮的压迫与剥削制度”的分析,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第一幅:一件青铜器上,记录着一奴隶主于另一奴隶主手上买来五名奴隶,代价为一束丝与一匹马;第二幅图:发现于河南安阳的奴隶骨架;第三幅:商代奴隶主的大墓内部图。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材料。利用插图与材料提示,学生则能够获得奴隶社会中的生产关系的特点:1、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据生产资料,同时对奴隶完全占有;2、奴隶没有人身自由,由奴隶主任意支配;3、 对于奴隶的劳动成果,则全部由奴隶主占有于支配。
再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标题和正文间的板块关系进行分析,理解课本。教师可通过依次设问,让学生步步深入:上述三方面是否可说明奴隶制度是一种最野蛮的压迫与剥削制度?若不能,还有哪些方面可对其加以说明?然后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出相关段落对其进行回答。教师又可提问:书本中这两段有何关系?学生回答:并列关系。
这样,学生只要理解两个段落的并列关系,则可理解所分析的问题。因而,利用材料与插图的辅助,分析了这一剥削制度在具体上得体现;通过理解文章段和段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由整体上进行分析,抓住要点,防止知识掌握的片面性。
三、通过升华导析法,引导学生知识迁移与升华
所谓升华导析法即将知识点的分析迁移至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实际社会、生活中,让课本理论于迁移中得到升华,从而巩固学生知识,提高思想觉悟,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同时可活跃课堂氛围,拓宽课堂教学空间。例如:学习“三个代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将其和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内容相结合,同时联系当地好人好事、模范党员的先进典型,让学生说说“三个代表” 于基层中的典型事例以及体现。这样,可以将使“三个代表”从课本理论转为学生所熟悉的事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现出中国先进文化得发展方向。而农村税费改革则表现出、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及中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四、通过渗透导析法,拓宽学生知识面
渗透导析法即打破学科限制,通过边缘学科知识以及最新学术观点认识事物本质,将已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知识的辐射性与交叉性。
总之,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导析法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教师应正确认识与灵活运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加深知识的迁移、巩固与升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动情”起来下一篇: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浅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