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复制链接]
查看: 1899|回复: 4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8-29 21: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但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在热闹的语文课堂背后,学生的阅读能力却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只有高效活跃的课堂,才会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要想激活课堂,语文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倡导民主,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
  
   阅读教学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为内容,一种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是在老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创设主动阅读的时间与空间,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读为本,指导学生深层次地、广泛地、自觉地读书,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课堂上我们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即营造民主活跃的教学情境。陶行知在《创造教育》一文中说:“我要提醒大家,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民主,就没有学生的创新;离开了教学民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成了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要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友善、引导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身心自由的表现和舒展起来。教师还要主动的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让学生有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因此,我在上课时,尽量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或讲故事,或做游戏,或猜谜语,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听课。同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比如,我在讲完《皇帝的新装》《变色龙》时,有的学生提出:“老师,我们自己排了个课本剧,能不能在课上演一下?”我当即答应,学生如愿以偿,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二、放手发问,给学生质疑释疑的机会。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但要提倡质疑释疑,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来自己解答,是有效办法。”现实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走教案”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本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其实,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提出一个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一切知识的获得,大多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一个人如果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问题,就很难成为创造性的人才。先放手让学生发问,就是感染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打破“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自己问――自己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 ”等多种问答形式。教师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会他们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与方法,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勇于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我教鲁迅的《故乡》,课前学生虽对课文作了预习,但课上我没有急于讲析,而是放手让学生发问,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提出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学生重新认真自读课文,思考字词句篇、人物形象、事情过程、思想内容、表现方法乃至标点符号。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萧索的荒村为什么是“横着”?对宏儿为什么用“飞出”?“我”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为什么“没有好心绪?”既写《故乡》,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去写闰土的外貌以及他和迅哥儿的关系?为什么还写杨二嫂?“我”想到希望,为什么突然害怕起来?等等。对这些问题,我没有直接解答,而是给学生以点拔引导,让学生知雅不言,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集中学生智慧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不断学会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投石激水,让课堂有更多的生成。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不是一个传递信息的人,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促进者。要给学生一种智力自由,将学生“错误的”回答看成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探索问题”,就是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大胆放手,通过让学生动脑去想,动口去说,动手去做,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投石击水,来推动阅读教学向高潮发展。学生的大脑在受到课文信息刺激之前,对课文的思维常处于平静状态,课上可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投石激水”的问题,使学生大脑由于信息刺激产生兴奋,再因势利导,将兴奋点向面辐射,促使学生 融会贯通。譬如,教《我的叔叔于勒》。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向学生提问:“造成‘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这 一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以此激起学生思维。再以“从作品的人物思考,引用课文内容说明”的提示和要求,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具体探究。学生 边读边想,说出了如下答案:是菲利普夫妇怕“女婿起疑心”,于婚事不利;是于勒“当初行为不正”,怕他“重新回来拖累我们”;是于勒成了穷光蛋,“父亲的希望”成了泡影;是菲利普夫妇的“拮据生活”,要不然也许不会如此;是菲利普爱慕虚荣,怕旅客知道“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是他弟弟,有失体面;是菲利普夫妇唯利是图,他们只认钱不认人。最后启发学生认识其根本原因在于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千方百计的去“投石击水”,能够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支持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因为学生提出问题越多,课堂生成的就越多,就越能体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越能体现课堂的实效性。
  
   四、激发想象,彰显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同理,没有创造性的想象,也就不可能有创造性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课文及材料所提供的广阔天地中自由的翱翔。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有激发想象的地方。针对《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最后一个离开咸亨酒店后的推论结局,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并这样问学生:(1)仍旧好吃懒做,悲哀的死去?(2)遇到了好心人,赡养他后半生?一改过去懒惰行为,以手工活为生计?(3)他的腿治好了,仍苦读经书,终于中了举了?如此种种,让学生展开想象。讲完《变色龙》后,让学生续写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又遇到了将军的哥哥,又做出的怎样的一番表演。学完《孔乙己》《范进中举》,让学生写《孔乙己巧遇范进》等,这些都要求学生 既要把握原著精神,又要有创新。这种创设想象情境的教法,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思维灵活,而且能挖掘他们创造想象的潜能。
  
   总之,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面对市场需求,改革汽修教学
下一篇:高职院校新一轮评估方案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29 21: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56

帖子

53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37
发表于 2022-3-13 19: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849
发表于 2022-3-14 15: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可以代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68

帖子

52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03
发表于 2022-3-14 16: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网考怎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