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伍尔夫作品中的音乐和绘画元素

[复制链接]
查看: 1027|回复: 4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79
发表于 2020-5-23 00: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隐晦的意象、复杂的内心独白、毫无情节感而言的故事是意识流小说一贯坚持的风格,而这又促使了作家将更多的视角投向文学作品之外的其它艺术创作,从中汲取大量灵感和营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而英国作家伍尔夫就是一位充满了实验精神的意识流小说家,其毕生都在追求小说写作方式的革新。本文试通过对伍尔夫多部作品的分析,从音乐和绘画的角度对她的写作方式进行解读。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作品 绘画 音乐 元素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她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日记、随笔及学术论文等。伍尔夫的写作摆脱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固有表现形式的困扰,以一种前卫实验和独立探索的精神创建了一种全新的美学思想,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了现代小说的未来走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伍尔夫不但是一位文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
   意识流小说的突出特点是将笔触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之中,用一种更为透彻的表现方式去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意识流小说体现出来的主要是人的潜意识的自由流动,而潜意识本身是无法通过简单的文字直接描绘出来的,因此作品涵义的表达必须借鉴形象、色彩、光影、节奏和旋律等一系列外在元素来加以辅助。实际上,这些新元素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绘画和音乐艺术:将绘画和音乐元素运用到文学作品的创作当中,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意识流小说的表现力,尤其在描述人物的心理和精神活动方面时,天马行空式的意识流动和众多的意象设置,成功构建出意识流小说的独特性。
   一 伍尔夫小说的绘画性
   绘画讲求的是色彩和线条的综合把握和准确运用,而伍尔夫在作品中对色彩的运用颇为独到,她十分擅长用多彩的文字去营造恰如其分的意境。色彩作为形式美的重要元素,对读者阅读作品时的心理、情感和情绪等会产生极为重要的暗示作用。在伍尔夫小说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作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从而形成独特的意境和氛围,因此其作品中充满着印象画般的虚幻和优美意境。
   1 《到灯塔去》
   在《到灯塔去》中,色彩的象征意义时时刻刻跃然纸上。作品通过色彩将人物复杂的内心烘托出来,使读者能够准确地感受到作家所要表达的主。如:
   “一道红色的火光似乎在她头脑里燃烧起来,笼罩着保罗・雷莱,那火光就是从他身上发出来的。它就像是一群野蛮人为了庆祝某种盛典而在一个遥远的海滩上燃起的篝火。”
   这明亮炙热的红色正象征着热情胜火的爱情,但却让人既渴望却又不敢轻易接近,这也同时刻画出莉丽(女画家)内心深处对爱情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神经敏感的她通过回忆重新感觉了对爱情的渴望,但是头脑清醒的时候,她又庆幸自己总算侥幸逃脱了爱情罗网的包围。因为尽管爱情宛如壮丽的火焰,让人神往,但爱情必须以个性的丧失为前提,所以她又视婚姻为丧失自我身份的灾难,这种思想和伍尔夫本人的思想极为相通。
   而黄色(金色),则富有光泽,象征着充满朝气和喜悦的涵义。“当夕阳的余晖褪尽,大海也失去了它的蓝色,纯粹是柠檬黄色的海浪滚滚而来。”这时的拉姆齐夫人(主人公)的心情是满足的,也是狂喜陶醉的,她感觉到自己充满着幸福感,视线所见之处,都是太阳的余晖映现出的金灿灿的颜色。
   而阴暗、低沉的黑色则是夜的颜色,寓意着神秘、记忆和毁灭。小说第二部分“岁月流逝”一开始便被这样厚重的黑色笼罩着,让人倍感压抑和忧伤:
   “灯火都熄灭了,月亮下去了,黑暗无边的夜幕开始降临。似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在这黑暗的洪流中幸存……黑暗吞没了水壶和脸盆、吞噬了红色、黄色的大丽花,淹没了五斗橱轮廓分明的边缘与结实的形体。”
   读者读到此处,心情仿佛也坠落到一个暗黑的世界里,深深感受到小说中这一章的低沉基调。
   2 《海浪》
   伍尔夫本人也深受印象派画作的影响。在《海浪》中,每一章节都是以太阳升落作为契文,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却如同诗歌一般,字字珠玑,不断地闪耀在读者的内心世界,其中的缘故自然是因为作家运用的色彩绚丽的语言,以及通过文字勾勒出的精彩纷呈的印象画卷。
   “当我们愈来愈接近伦敦这个中心时,列车渐渐开慢和拉长了,我这颗惊喜交加的心也仿佛膨胀起来。我将要碰到的究竟会是什么呢?在那些由搬运夫和成群召唤出租汽车的人当中,究竟会有什么特别的奇遇在等着我?我自觉微不足道,茫然失措,但同时又欣喜若狂。在轻轻地震动了一下之后,我们的车停了……”
   从奈维尔(存在主义者)所自言自语的这一段话中,我们清楚了奈维尔离开了学校,然后坐上了火车,之后又下了火车,象征着他已经踏上社会……。在这一段描述中,读者既看不到作者的影子,也听不到叙述者的声音。这正如法国印象派代表人物杜夫海纳所说:“(作者)的语言越不明说,而越缄默、越小心、越非个人化,其自我表现越佳。他说什么?他说世界,我们由他所说的世界认识他,而这世界是各种不同世界中的一个可能的类型。”
   3 《邱园记事》
   《邱园记事》只是四组游人夏天到伦敦郊区的皇家植物园―邱园里的几个片断描写,着力表现了他们的感觉、情绪和心理活动情况,把对邱园中一个花坛的描写作为穿插点。《邱园记事》中最为人关注的是其中对色彩和光影的细致描绘。第一段就是对色彩与光的精彩描绘:
   “不管是红的、蓝的、还是黄的,那影影绰绰的底盘儿里总还伸起一根挺直的花柱,粗头细身,上面乱沾着一层金粉。花瓣张得很开,所以夏日的和风吹来也能微微掀动;花瓣一动,那红的、蓝的、黄的光彩便交叉四射,底下褐色的泥土每一寸都会沾上一个水汪汪的杂色的斑点。亮光或是落在光溜溜灰白色的鹅卵石顶上,或是落在蜗牛壳棕色的螺旋纹上,要不就照上一滴雨点,点化出一道道稀薄的水墙,红的,蓝的,黄的,色彩之浓,真叫人担心会浓得迸裂,炸为乌有。”
   在这一段描述中,色彩鲜明且纷繁多变,这种描写手法无疑借鉴了印象派绘画的技巧。
   二 伍尔夫小说的音乐性
   小说家借鉴音乐手段来进行作品创作由来已久,而伍尔夫则尤为突出。她对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她曾经说过:“整个世界是一件艺术品,我们是这件艺术品的组成部分。哈姆雷特或贝多芬四重奏陈述了我们称之为世界的这个大物质团的真实存在。但是,实际上没有莎士比亚,没有贝多芬,而且肯定而确切地没有上帝。我们就是世界,我们就是音乐,我们就是事物本身。”很明显,伍尔夫不满足于普通意义上的借鉴手法,而是把音乐当成文学的“理想自我”,追求音乐的主体性。伍尔夫在自己的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这两种追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通用音响来刻画人物的情感;一是追求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和含混性。
   1 《海浪》
   《海浪》从谋篇布局上看就像一首悦耳动听的音乐,共分九个乐章,在每一乐章的开头部分排列着一段优美动听的引子,这引子不但引领着整部乐曲,更是伍尔夫有意安排的一种格局。比如引子中所描绘的太阳、鸟儿、花朵和海浪等事物的变化,正象征着人生的高低起伏,如同乐曲一样变幻莫测。作品中的语言也如音乐作品一样流畅自如、富于节奏感,给予读者如同聆听美妙音乐般的享受。《海浪》的主体部分其实就是六个人物的对话,它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虽然讲述的事情无所不包,但都来源于主人公们复杂的主体意识。六个孩子从年幼开始,懵懵懂懂地长大,他们各自的思想和语言呈现出不同的音调。孩童时期的生活是明快清晰的,对大自然的感受敏锐而迅速;青年时期主人公们的性格渐渐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方向;随着他们慢慢从中年期步入老年期,他们各说各话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作家赋予了每个人不同的表达特色。小说中的六个主人公如同六部单独延伸的音乐旋律,各自有独特的音色音调,当一种旋律强音之时,其他旋律就会淡出,但当淡出的旋律需要强音时,它就会找到突出,如同六个重奏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续续展开,虽然彼此无关,但又协调一致。伍尔夫借用赋格的音乐结构,创造出一种多层次的叙事形态,构建出一种所谓的复式意识流。应该注意的是,复式意识流不是一个单独的意识流,而是许多意识流的交汇。
           
        2 《到灯塔去》
   而在《到灯塔去》,小说的三个部分好比一部恢弘的奏鸣曲中相互关联的三段式。首先,是主旋律的呈现部。在这部分中,拉姆齐夫人的独角戏占了主要位置,旋律围绕着她持续展开,逐步深入,表现出了拉姆齐夫人贤妻良母式的人格特征和与人为善的性格特性。与此相陪衬,家族其他成员如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般融入拉姆齐夫人这一主旋律当中,拉姆齐夫人的主导思想如同“灯塔”一样照耀在家族每一个人的身上。这部分的语言舒缓而平静、节奏抒情而变幻,充分体现了家族中每个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从而突出了全家族成员渴望到具有现实和理想双重涵义的“灯塔”去的理想。
   其次,是展开对比部。时光如流水,十年光阴转瞬即逝,整个家族随着外部世界的变革影响,原来安宁平和的景象发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似乎变得不可思议。在这一部中,作家运用的节奏和第一部分迥然不同,具有明显的对比意味,让小说在另一种音乐表达中进行,变奏感急促而鲜明。小说的基调被定格为低沉、混乱、感伤和怀念,充满了复杂变幻的音调。
   最后,是再现第一主题。拉姆齐夫人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她并没有在整个家族中消逝;相反,她的人性光辉无时无刻不回荡于所有家族成员的心目当中,拉姆齐夫人的精神一直引导着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如同心灵中不灭的灯塔一样,永远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为他们指引着航向。最终小说的主题彰显的“到灯塔去”,不仅是一次现实中的艰难旅程,更是一次漫长的心灵考验,乐调虽然低沉,但又暗藏着克服困难、顽强不屈的主旋律。
   三 结语
   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绘画和音乐艺术,形式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再重要的形式也只有能够为主题服务才有意义。正如伍尔夫所说:“一首诗歌、一出戏剧、一部小说的字句结构和艺术效果、思想意义,同样是结合在一起的;只要前面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后面一个因素随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正因为艺术作品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的,所以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冲破原始的创作禁锢,就必须要从形式入手,这也是伍尔夫倡导的创作理念和鲜明特色。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并不在于诸如文字、光线、色彩以及音符等表现元素的徒有其表,而是每部作品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巧妙运用以及作品整体上的合理布局安排,用最恰当的形式体现出作家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反映的现实,让每个读者都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充分感受到作品带来的冲击和感悟,这才是艺术作品成功的唯一不变的准则。
   但我们又不能片面否定形式的作用,认为形式这件外衣无关紧要,对于意识流小说这一个性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隐晦的意象、复杂的内心独白、毫无情节感而言的故事是它一贯坚持的风格。这样的特点便要求作家需要用更独特的形式去构建小说的结构,进而促使了意识流小说家将更多的视角投向文学作品之外的其它艺术创作,从中汲取大量灵感和营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伍尔夫自始至终坚持不懈地对意识流小说的主题、形式与写作技巧进行探索,她认为小说应该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不但要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主题,还要有富有意味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殷企平等:《英国小说批评史》,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王洪岳:《现代主义小说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3] 弗吉尼亚・伍尔夫,翟世镜译:《论小说与小说家》,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4] 弗吉尼亚・伍尔夫,马爱农译:《到灯塔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翟世镜:《伍尔夫研究》,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6] 翟世镜:《海浪》,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7] 弗吉尼亚・伍尔夫,舒心译:《邱园记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作者简介:吕晔林,男,1970―,河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20世纪初欧洲油画作品的运动感
下一篇:《一桶白葡萄酒》哥特式艺术手法探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923
发表于 2020-5-23 00: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923
发表于 2020-5-23 00: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6

帖子

8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95
发表于 2022-3-12 18: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作业可以代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52

帖子

517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78
发表于 2022-3-13 06: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算机和英语的统考资料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