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按照“三型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就关爱型校园建设,依据人性化管理理论,结合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大学生人性化管理提供建议。
【关 键 词】大学生 人性化 管理方案
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履行培养教育人才的职能职责,随着高校改革的加快,国家不光起到对于学生的教育素质,而且更加关注于对于大学生人性化的管理。贯穿高校教育过程的关键环节就是学生管理工作,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生存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滞后的管理水平。随着高校扩招的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应适应大众化教育的形势突出全面性、层次性和现代性,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具有更广泛的管理知识和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由于多数高校对学生工作者缺乏切实可行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出现了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同时,很多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在组成上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有些兼职学生工作者由于自身业务教学和科研花费了大量精力,导致他们在学生管理时间上不能得到充分保证,与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而且,大部分兼职教师学生管理的理论知识欠缺,再加上学生工作者普遍出去学习、进修和提高的机会很少,都导致他们的业务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僵化的“制度化”、“家长式”管理方式。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置学生于被看管、被监督之下,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往往被压制,学生的很多新思想和新思维被僵硬化的制度所束缚,比较僵化、滞后,“制度化”、“家长式”管理方式的管理思维处于主要地位,管理形式过于单一。而且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学生很难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主观能动性无法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出来,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受挫。以往很多教师教育学生都带有专政意味的家长式管理的色彩,把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服务的对象,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成为人格健全、具有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人。管理学生也往往使用“严禁”“不许”“不准”等命令的口吻。这种家长式的管理经验,使学生的主观思维受到抑制,无法将自己的优势项目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无法体现出高校的人性化管理体制。
(三)表面化、形式化的管理现状。虽然人性化管理的提出已经有很长时间,但在很多高校,人性化管理仅仅停留在表面,很多对于人性化的管理只是停留在最基础的表面,无法真正的体会到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很多高校现行工作体系和工作内容纷繁复杂,大学生学习时间长、情况复杂,加上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剧增,一个学生工作者需要管理二三百个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工作者完全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保姆,每日陷于事务堆之中,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这些琐事牵扯了大量的精力,使他们很少能静下心来研究一些学生工作规律、学生特点和学生思想动态等方面问题。在学生管理上“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根本就谈不上从学生思想深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高校学生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人性化管理是学生工作“制度化”、“家长式”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往学生管理沿用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强制管理,“制度化”、“家长式”管理则显得过分刚性化,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管理,特别是教育领域的管理一定要因人而异。学生管理应采用刚柔并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寓教于乐,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运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途径实现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性化管理,这正是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构建和谐高校、和谐校园的必然趋势。
(二)人性化管理是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必然要求。大学如果想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意意识,首先就要提高教师人性化管理能力,当代大学生具有明显的特点:思维十分活跃,接受信息能力较强;长大环境优越,自理能力、协作意识差;人性化管理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人才,除了加强师资队伍的人性化管理能力,还必须实行综合的设计教育模式。当代大学生意志脆弱,承受能力差;心理、思想发展不平衡;过度沉迷网络等等特点。当代优秀的大学生就是指教师具有较好的控制协调能力,这些学生能在一线的市场化商业运作中,很好的掌握和把控相关创新能力,他们愿意接受提供思考、提供选择的非程式化、非单一结论的观点,追求享受与奋斗并举的生活;他们强调自我的存在,追求自由的人格;他们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世界,有独特的观点,强调自身的价值。由于不同的历史原因,当代大学生虽然理论基础比较雄厚,相关的专业知识也非常的扎实,但是在具体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的欠缺,主要是由于在学校确实人性化管理,他们没有接受开放式的教育,更多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而缺少了素质教育,因此,在新情况新变化下,必须调整和完善学生管理方式,注重人文关怀,既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又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困难与问题,促进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大学生应该掌握前沿的学术理念,其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单一知识背景的学生显然无法胜任综合化设计教育。现有高校的大部分学生还是过多的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水平,对于基础知识理解的较为透彻,但是缺少实际一线工作的操作经验和锻炼,而并没有将更多的实际和精力投入到一线的工作中。
三、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建议
(一)重视情感交流,体现人文情怀和关爱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理解并关心人的情感是激励士气、凝聚人心的有效方式。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加强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性化管理也是一种情感管理。作为学生工作者,应该切身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真正需要的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需求,学生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密切关注学生层面的不稳定现象,弄清楚原因所在,及时加以解决。学生工作者是人性化管理的执行者,只有工作者将大学生人性化管理方案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才会更好的体现效果。
(二)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新理念
理念主导行动,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要把“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深入到每名学生工作者心中,渗透于学生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学校要重新看待自己与学校的关系,双方不但是教育关系,项工作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发展的需要,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学校与学生之间更是一种服务管理的相关理念,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这里的服务,不但是指学习条件的改善,而且更是一种服务文化理念的传播。始终以学生的呼声和愿望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学生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要坚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抓落实,不搞形式主义,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想学生之所想,从以教育管理为主的工作格局转变到强化服务、沟通、引导的新格局上来,满足学生在学校的合理化要求,从人性化角度来满足学校的需求。积极构建学生长大成才的服务体系,由传统的“教育管理型”向“教育管理服务型”转变,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新理念。
(三)倡导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提高学生行动的自觉性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现在社会不光需要学术能力强的专业化人才,学生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相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自主学习和创新。需要学生在学校通过人性化管理,而且更加需要道德高尚的新一代人才,并通过实践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服务,从而激发其对学习、对学校的热情,通过大学生人性化管理,可以使学生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自己,从更专业和全面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才能,使之更好地全面发展。
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和班干的职能作用,让学生自主自发管理,通过自己管理相关的职能部门,包括学生干部的任免、考核、评奖评优,以及对班主任、辅导员做出客观的评价,真正做到师生沟通。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情怀和关爱,相互理解的关爱环境下长大,让学生与学校在相互尊重,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人格健全、具有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人。学生工作者要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个性,使学生达到自我约束的作用,形成自己的约束机制。让普通的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人性化管理,去不断的观察和改造自己身上的问题,提高学生行动的自觉性。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水平,有关行政部门领导应该增加教师所需的软硬件资源建设,加大教育经费拨款力度,形成以学生主动参与和研究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学习体系,并做好教育教师职后培训,使受训教师形成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学校应对教师进行学年全面评估考核,使教育教学形成良性循环,保证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为了适应新课程方案实施,作为教师,首先教育教师应该开展各种渠道进修和自我学习,克服惰性,深入学习领会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其次,要在教育观念上转变,重视教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此外在生活中,领导应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更加关心教育教师,减轻他们的负担,优化教育教师的工作环境,使广大教育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致力于人性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永涛,王绽蕾.论大学生管理的人性化、个性化、制度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3).
[2]杨芳.新时期大学生人性化管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3]李春.大学生人性化管理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探讨下一篇:论高等院校内部法制管理
|